明星和普通人共同的烦恼之一,大概就是在教育孩子上了。
黄圣依就因为跟老公杨子因为教育理念发生了冲突,上了热搜。
黄圣依有两个儿子,9岁的安迪和4岁的安麟。这次争吵的起因是九岁的大儿子安迪。
黄圣依认为要全面培养儿子的兴趣,给孩子报了好多个补习班;杨子却认为这样做是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糊弄,样样通却样样松。
两个大人不顾家中长辈和儿子在场,就这样直接地在餐桌上争论起来。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两个人的教育方式各有优劣,一时之间也很难说清楚是非。
看看安迪的课程,一下子就学五门课程,高尔夫、钢琴、架子鼓、编程、还要学围棋。
事后黄圣依也发了一个微博,解释了一下这个事情:
站在一个妈妈的角度来讲,必然是希望我的孩子是多才多艺的,因此我也会更注重培养安迪安麟各种兴趣爱好的养成。
的确,这个时代的孩子因为大环境的影响会辛苦一些,压力也更大,但也因此父母尽力为他们提供的条件和选择也相对多了一些。
平时给安迪安排了那么多的课外班并不是想剥夺他玩的时间,而是作为妈妈在长期跟安迪相处的过程中,我觉得这是更为适合安迪性格的一种教育方式,希望他可以在儿童时期有多方面的尝试和学习,找到他自己真正感兴趣或者有天赋的领域后再去学精。这种多方面的尝试不仅是培养他在某方面的特长,更重要的是让他养成一种遇到困难仍然可以坚持的能力,培养他的时间观念和计划性,这种能力对于成人后的我们来说也难而可贵的。
不过9岁男孩一周无休,周末2天要上5门兴趣班,确实有点多。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孩子兴趣班的那些事。
01
不同的孩子适合发展怎样的兴趣?
1.活力四射的孩子
这类孩子通常是最令人头疼的,因为手脚就没有停的时候,总跟别人打打闹闹。上课的时候也坐不住板凳,不是玩铅笔,就是踢椅子腿,甚至揪女生辫子。
但事实上,他只是在用双手和身体感知环境,探索世界。这类触觉学习型的孩子优势在于协调能力比较好,而且富有激情。
因此,适当地让他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比如跆拳道、武术、篮球、足球等,更有利于提高他的学习效率。
2.伶牙俐齿型的孩子
这类孩子是听觉学习型的,思维带动声音。
所以,在朗诵、讲故事等活动中,往往游刃有余。口才、辩论等兴趣班比较适合金句小达人。
3.心灵手巧的孩子
这类孩子有创造力,手指灵活,而且专注力强,坐得住凳子。拿起画笔就可以自己涂涂抹抹一两个小时不带停,并且颜色配得很好看。
如果引导得好,长大后通常都比较认真细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靠谱”。适当地参加手工方面的兴趣班,可以帮助他在拓展这部分个性的同时,学到一些技能,或完成具体的事情,从而获得实实在在的成就和喜悦。
折纸、剪纸、翻绳、黏土,以及绘画、书法等,就比较适合小巧手。
4.表演欲强的孩子
这类孩子天生自带光芒,表情丰富、声音洪亮、动作夸张,浑身上下都是戏。而且他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所以人越多的场合,越兴奋。
爸爸妈妈可以适当地为他营造一个表现的舞台。戏剧、表演、模特、主持等,都能满足他的表演欲。
02
该不该逼着孩子坚持上兴趣班?
知乎上有几个关于兴趣班热议的话题:
“当年被逼上兴趣班的你如今感谢父母吗?”
“当年没有被逼上兴趣班的你如今感谢父母吗?”
当然这两个话题里的回答有后悔的,有不后悔的。
有些人因为小时候没有培养起一个兴趣而感到遗憾,有些人因为小时候被逼着学特长而留下了痛苦的回忆。
去年,我一同学发朋友圈——我是太苛刻吗?陪宝贝练琴动辄骂哭,并气得我只剩半条命。
我开玩笑问他:我今年25岁想学钢琴会不会太晚了?
他沉默了一下回答我:可能晚了,因为你爸妈已经打不过你了。
所谓的兴趣班,都应该是先有“兴趣”再上班,而往往父母喜欢代表小孩的兴趣,来帮他们报班。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都是没有太多的艺术天赋的,有天赋的只是少部分人。所以,优秀的父母是会发现孩子优势,并且将这种优势发扬光大。
一位著名的音乐人,三四岁的时候妈妈带他去剧院看《茶花女》,回家后他就凭着记忆自己在小电子琴上叮叮咚咚弹出了出来。父母一瞧,这孩子有天赋啊,于是果断为孩子选择了音乐这条路。不出所望,日后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音乐创作者。
发现孩子的天赋和优势最怕什么?最怕父母将自己的喜好和遗憾投射到孩子身上。
比如你自己喜欢古筝,而小时候又没有机会学,
现在时间和精力也都不允许,这成为了你心底深深的遗憾。所以很容易将心理投射到你的孩子身上,于是就会很想让孩子学古筝,圆了你的心愿。
这完全是错误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独立的意志,把父母的遗憾和渴望投射到孩子身上是不对的。
既然是兴趣班,那就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选择。
孩子对某个东西产生兴趣了之后,他在遇到困难之后才会想要去坚持,去克服困难,也才能达到学有所成的效果。
那些成年后再也不想碰自己小时候学的东西的人们,大多数是被父母逼着学了一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因为兴趣爱好,应当是种幸福的方式。
我认识一对父女,女儿小提琴的考级没有通过,从音乐学院出来后一直愁眉苦脸,就差挂泪珠子了。
爸爸看到后对她说:宝贝,我带你学小提琴,不是为了让你考级的。我是为了让你有一天心情很好,或者难过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方式去表达和纾解。甚至有一天当我不在你身边的时候,你可以拉拉小提琴,就会回忆起爸爸陪伴你学琴的时光,小提琴就可以代替爸爸一辈子陪着你。
这才是父母带孩子学习任何兴趣的一个好的心态。
不是为了追求考级,追求证书,而是让孩子真正获得学习和兴趣爱好的快乐。考试考级只能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形式,如果是为了考级证书而学,就丧失掉了兴趣爱好的真正意义。
烦闷的时候能够弹奏一首曲子纾解,无聊的时候能够画一张画排遣,人生际遇跌落低谷时写写书法修身养性,比那些考级证书更重要吧?
注意,兴趣本来就没有高级和低级之分。孩子在任何一种事物上投入的关注和精力,如果能得到恰当的引导,将来都会创造出价值。
而兴趣最好的养分,就是爸爸妈妈对它的尊重和呵护。希望爸爸妈妈们别一昧地让孩子打鸡血,报无数的兴趣班,而是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兴趣出发,选择合适的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