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作假將作為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超常規方式加快培養緊缺人才、建立師德失範責任認定和追究機制……22日,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三部門召開發佈會並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從多個方面對研究生教育提出了要求。
據瞭解,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累計培養了1000多萬博士、碩士,今年在學研究生將達到300萬人,我國已成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國。但有數量不一定有高質量,目前的研究生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正如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指出,有的學校還片面追求規模擴張,高質量、個性化培養不足;一些單位內部的質量管控不到位,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學位“注水”現象等等。如就在不久前,多所高校陸續清退未在最長學習年限內完成學業的超期研究生,就引發社會關注。
研究生教育突飛猛進,體量越來越大,作為一種“精英教育”,目的是培養高素質人才,體量再大,質量也不能落下。此次教育部等部門發佈的《意見》,就是為了提振研究生教育發展質量,為了確保學位沒有任何“注水”。
所以,此次《意見》從重教、重學、重評、重管等各個方面共同入手,來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如要求導師以身作則嚴格學業管理;在學位論文、答辯的各個環節,相關評審專家要能嚴格把關,認真評審,把好學生培養的各個環節,特別是把好畢業審核、論文答辯等關鍵環節等等。
對於學位論文作假,將列入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此舉能更好遏制學術失信現象,是針對學術失信行為的必要而有效的懲戒措施。不僅是研究生教育階段,對於本科生學位論文作假,也應通過採取列入信用記錄等措施進行懲治。
而本科生畢業論文、研究生畢業論文造假現象時有發生,這與高校質量管理沒能嚴格把關有很關係。所以,除了要對學位論文作假行為零容忍,進行事後懲戒,以儆效尤,還要嚴把入口關,才能把願意讀書、忠誠可靠、德才兼備的好苗子選拔出來;同時也要嚴把過程關,抓好教學質量,才能讓畢業生“胸中有貨”,而不至於“臨時抱佛腳”。正因如此,《意見》對導師隊伍建設也提出了要求,要求建立師德失範責任認定和追究機制。
“論文作假入徵信”,是給學術失信行為的一記“重拳”,但要根治學術失信現象,要防範學位“注水”,要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還需要打出“組合拳”,高校要能落實好全過程管理責任。
研究生教育位於教育體系的頂端,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主要途徑,研究生教育關鍵在高質量,研究生教育“放水”,有數量,沒質量,嚴重點説,就是堵住了高層次人才輸出的通道。正因如此,要能繼續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斷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讓研究生教育既有數量,又能保證“含金量”,從而為國家、時代培養更多急需的棟樑之才。
文/戴先任
圖源/視覺中國
編輯/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