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慷慨分封,和諸侯平分天下,為何最後卻被逼上死路

鉅鹿之戰後,項羽士氣高漲,帶兵逼近函谷關,想要佔領關中。其實此時,秦朝已經被推翻了,項羽在眾多諸侯中,實力算是最強的。因而他算是真正的掌權者,四方諸侯都以他為尊。
既然已經摘得了勝利的果實,接下來他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怎麼來分這堆果實。
項羽有多種選擇,既可以像秦始皇一樣,將權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也可以像周天子一樣,和諸侯們分享權利。項羽選擇了後者,他想做到公正。
但最終他這個決定,將他推上了死路。
項羽慷慨分封,和諸侯平分天下,為何最後卻被逼上死路
01 共享天下,分贓不均
不可否認,項羽是一個慷慨的掌權者。在論功行賞這方面,他一點都不吝嗇,凡是在滅秦之路上,做出過功勞的,都得到了獎賞。
項羽這論功行賞,就有點像是分贓大會。不過,他分贓不均,引來了眾人不滿。
項羽分封功臣,劃了4個等級。
第1個等級,也是最高的等級,義帝。項羽起義時,立了一個傀儡君主熊心,找了一個光鮮亮麗的藉口。熊心是楚國國君後代,身份尊貴,或者説血脈珍貴。因而項羽叔侄將他當成了傀儡君主,起着吉祥物的作用。分天下時,項羽不想直接過河拆橋,想讓明面上好看一點,因此將熊心立為義帝。但這也只是做給天下人看而已,轉過頭,項羽就將人打發到了偏僻地方。
第2個等級,西楚霸王。項羽覺得此次推翻秦朝,他居功自偉,而且,鉅鹿之戰後,他聲名遠揚,威震四方,故他覺得自己有資格稱西楚霸王。
《資治通鑑》中有記載: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也就是説,項羽自封后,他還在家鄉建都,設九郡,佔據全國1/4的土地。
項羽慷慨分封,和諸侯平分天下,為何最後卻被逼上死路
第3個等級,親信封王。項羽表面上慷慨無私,其實背地裏,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畢竟是一個凡人,做不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在諸侯封王中,他有失偏頗,將自己的親信一脈,封到了富裕之地。
第4個等級,發配邊疆。對於劉邦、韓廣這類人,項羽是不想對他們有分封的,但這些人畢竟有功勞苦勞,不做做樣子,無法服眾。因此,項羽將這些人分到了偏僻之地,雖也封王封侯,但其實和發配邊疆沒什麼區別。
《資治通鑑》中記載: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徙趙王歇為代王。燕王韓廣為遼東王。
項羽慷慨分封,和諸侯平分天下,為何最後卻被逼上死路
從這可以看出,項羽不是真正大公無私。
陳平就曾説過,項羽只信任自家人,他用人用親,不重視人才。正因如此,陳平之後才會棄他而去,投奔劉邦。
如此分贓不均,自然引來眾人不滿,這便是隱患。
項羽慷慨分封,和諸侯平分天下,為何最後卻被逼上死路
02 分封有誤,謀略不當
除了分贓不均,項羽在這次分封大會中,漏掉了三位功臣,錯封了三位將領。
這漏掉的三人,就是田榮、陳餘、彭越。
在滅秦之路上,田榮出了大力,按理説,他理因封王。但因為他與項梁不和,項羽又是個幫親不幫理的人,便刻意忽視了他,沒有給他應有的待遇。
至於陳餘和彭越,兩人也是在抗秦中立了大功的,但項羽覺得他倆還不夠資格,因而也沒有給他倆分封。
再來説這錯封的三人,章邯、司馬欣、董翳。這三人都被封王了,可實際上這些人是沒有資格封王的,因為他們是降楚的秦將,説句不好聽的,這些人只算是俘虜。如今,真正有功的人沒有得到尊重,這三位俘虜卻一躍成了親王,怎麼想都讓人想不通。
項羽慷慨分封,和諸侯平分天下,為何最後卻被逼上死路
其實,項羽這麼做,是有深意的。他打的如意算盤是,讓這些秦將去秦地管理百姓。他覺得這樣,可以服眾。卻不想,這種想法大錯特錯,秦地百姓根本不吃他這一套,甚至因為這些將領曾經叛國投降,行為讓人髮指,老百姓對其恨得牙癢癢,反叛心更重。
從項羽的這些決策中可以看出,他真的不是一個英明的領導者。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他做不到公正公平,他的私心,最終會讓下面跟着的人心涼。其次,他的眼界不行,看問題太狹義,有些想當然,缺乏了正確思考的能力。
項羽慷慨分封,和諸侯平分天下,為何最後卻被逼上死路
03 優柔寡斷,分崩離析
在打仗的時候,項羽很有西楚霸王的風範,在戰場上拼搏的英姿,顯出了頂天立地男兒氣概。但在處理問題上,他就像換了一個人,顯得優柔寡斷。
如果項羽不自負,能夠狠得下心的話,在鴻門宴上,他就應該處決了劉邦,而不是放其一馬。正因為他的自負,因為他的不忍心,劉邦逃過了一劫,有了養精蓄鋭的機會,最終才能反殺項羽。
還有,項羽將劉邦封在巴蜀之地時,劉邦重金收買了項伯,請求項伯在項羽面前説好話,讓項羽將漢中一併給劉邦。
《資治通鑑》中這樣記載:漢王賜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獻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項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
項羽本就耳根子軟,一聽自家人收了劉邦好處,為劉邦牟利。他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允許了。項羽如此不知輕重,怎能成大事?
項羽慷慨分封,和諸侯平分天下,為何最後卻被逼上死路
所以,項羽的錯誤決策,讓天下大亂。他4月完成分封儀式,次年5月,田榮就帶兵造反了,18個諸侯國中,11個跟着起鬨,致使天下再次分崩離析。
趁着混亂之際,聰明的漢王漁翁得利。
《資治通鑑》記載: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
從此,楚漢爭霸開始了。
項羽從意氣風發,走到窮途末路,其實是他一手造成的結局。打仗常人比不了他,但玩謀略,他比不了其他人。
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明白,力量並不是萬能的,智慧才能實現碾壓式的勝利。在這裏,推薦大家閲讀這本《資治通鑑》,它是一本讓人明事理、懂是非、漲情商的奇書。這本書上記載的故事,可讀性強,意義深遠,值得細細品味。
《資治通鑑》是寫給皇帝看的教材,那麼年輕人有沒有必要讀《資治通鑑》呢?答案是有必要。不論是從國家治理的宏觀角度還是從個人生存的微觀角度,我們遇到的問題和歷史上並無太大差別
《資治通鑑》如果理解透徹了,比不看史的人,就相當於多出來1300多年的生活經驗,如果生活工作中,因為利益關係,需要和這些庸人爭鋒相對,必然會有極大的優勢。
普通人看個一兩遍,在職場、商場、官場、情場等生活和工作的各個場景,都更不容易走彎路,更容易取得更大成功。
作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精裝禮盒版,鎏金封面,內容完整!一套分為6本。僅需要69元,超划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90 字。

轉載請註明: 項羽慷慨分封,和諸侯平分天下,為何最後卻被逼上死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