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 | 上好科學課,要與“課後服務”有機銜接挖潛

封面評論 | 上好科學課,要與“課後服務”有機銜接挖潛

□蔣璟璟

2017年,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自然科學教育進入我國青少年課堂,成為必修課。半月談記者走訪多所中小學採訪發現,歷經4年實踐,我國青少年自然科學教育已有了一定基礎,但同時面臨校內教育邊緣化與校外教育套路化交織帶來的多種問題,不少人擔憂,長遠看或將削弱國家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半月談)

科學課的政策地位早已明確,然而在現實中,其仍長期處於“上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尷尬境況。當然,科學課的境遇並不是個例,而幾乎是一切“副課”共同命運。

基層教育實踐中,一個功利的現象是,副課永世不得翻身,除非其一躍變成主課。類似的逆襲,在“體育課”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實際點説,中考要考的科目就有“主課”待遇,反之則都約等於是“湊數”的。“考試槓桿”一用就靈,只是其副作用也很明顯。那就是,會助長“應試教育”,加大學生和家長的負擔。這樣的事情,已經在“體育課”的戲劇性變化上有所體現。

科學課重要,卻似乎又沒有那麼重要,甚至也比上“體育課”重要。這從根本上註定了,啓用“考試槓桿”拉抬科學課地位,並不具備可能性。那麼,除此之外,是不是還有別的出路呢?常規課時難有自然科學課太多容身之地,那麼其他時段呢?比如説,課後延時服務、寒暑假託管呢?順着這一思路,或許想象空間就打開了。所謂的“自然科學課”,天然有好玩有趣的一面,而絕大多數學校也有按照相關標準建設有“實驗室”,將之開發成受歡迎的課後服務內容,不缺條件。

自然科學課,更多是對主課數理傳統之外“博物學傳統”的一種補充。主要是引導學生們去觀察、去體驗、去感受和總結。這種相對輕鬆的課程定位,是沉重課業之外的有益調適。科學課還要科學地上,這對於建設全方位、多元化的學校教育體系,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78 字。

轉載請註明: 封面評論 | 上好科學課,要與“課後服務”有機銜接挖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