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昭陵位於瀋陽市區北部的北陵公園內,是清代皇家陵寢與現代園林合一的遊覽之地。公園面積很大,綠樹成蔭,花草繁盛,設施健全,是當地居民休閒娛樂的絕佳場地。
自公園通往陵寢的路上,設立清太宗皇太極雕像,器宇軒昂,有一統天下之氣勢。
石牌樓多用於陵墓前,此牌樓為青石所建,四柱三層,每根柱子前有石獅鎮守。牌樓上的石雕做工繁複,精美無雙,是少見的上乘之作。
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極及其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始建於清崇德八年,順治八年昭陵初建完成。陵寢內所有的建築以神道為中軸線對稱分佈,形成平面佈局規整、禮制設施齊備的皇陵規制。
正紅門很有滿族建築的特點,層樓高聳,色彩豔麗,莊重異常。兩翼牆壁上裝飾的五色琉璃盤龍壁活靈活現,技藝高超,十分引人注目。
華表是中國傳統建築形式,多出現在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築物前作為裝飾。華表外形多為巨大石柱,柱身刻有龍紋及祥雲,頂端爬守的神獸名為“朝天吼”,它對天咆哮,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
參道兩旁立有兩兩相望的石獸,類似於明孝陵的神道石象路,不過雕刻略微精細一些。其中的白馬雕像據説是根據墓主生前最喜歡的駿馬為原型而制,十分生動。
碑亭是為頌揚墓主功德而建,內置“昭陵神功聖德碑”。外觀整體基本保持原貌,氧化了的描金裝飾畫依稀可以分辨出金龍形狀。
每次看到如此巨大的石碑,無不感嘆古人的智慧,在沒有機械性工具的輔助下,純靠灑水結冰,鋪木料翻滾的人力運送,是有多麼的不易。傳説贔屓為龍生九子之一,因喜馱重物,故用於石碑底座。早期是以巨鰲的形象出現,外形似龜,到了明清時期逐漸演化成龜身龍首的形象。
碑亭之北為方城,城門曰“隆恩門”,上置一座“五鳳樓”(由於當時正在維修,外圍用綠布圍擋,就沒有拍攝施工現場)。登上城樓,可將廣場盡收眼底,房屋佈局分佈合理,等級鮮明。
陵寢內種植多種松樹,在這些百年老樹的襯托下,寢殿如被捧入雲端。
城牆上的跑馬道規整大氣,站在上面,一種豪邁之感油然而生。
明樓也是基本維持原貌,雖稍顯破舊卻也原汁原味。與隆恩殿之間的是二柱門和石祭台,祭台上有雕刻精美的“石五供”,這是帝王陵寢才能有的規格。
硃紅色頂的券門如同時空隧道一般。
明清帝陵寶頂與方城之間有一月牙城,俗稱“啞巴院”。月牙城正門牆上有琉璃影壁,傳説影壁上有一處花朵與眾不同,是開啓地宮的機關,為這裏又增加了一絲神秘色彩。
月牙城兩側有“登道”可以上下方城。
寶頂的綠化還是很不錯的,雖然地宮未能開啓,但是無盡的想象,也是一種快樂。昭陵十分寂靜,雖處於公園之內卻若與世隔絕,彷彿自帶“朕,皇太極,長眠於此,勿擾。”的霸氣。
我是子曰獨行,詼諧的旅行,悠哉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