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昭陵位于沈阳市区北部的北陵公园内,是清代皇家陵寝与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之地。公园面积很大,绿树成荫,花草繁盛,设施健全,是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绝佳场地。
自公园通往陵寝的路上,设立清太宗皇太极雕像,器宇轩昂,有一统天下之气势。
石牌楼多用于陵墓前,此牌楼为青石所建,四柱三层,每根柱子前有石狮镇守。牌楼上的石雕做工繁复,精美无双,是少见的上乘之作。
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始建于清崇德八年,顺治八年昭陵初建完成。陵寝内所有的建筑以神道为中轴线对称分布,形成平面布局规整、礼制设施齐备的皇陵规制。
正红门很有满族建筑的特点,层楼高耸,色彩艳丽,庄重异常。两翼墙壁上装饰的五色琉璃盘龙壁活灵活现,技艺高超,十分引人注目。
华表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多出现在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作为装饰。华表外形多为巨大石柱,柱身刻有龙纹及祥云,顶端爬守的神兽名为“朝天吼”,它对天咆哮,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参道两旁立有两两相望的石兽,类似于明孝陵的神道石象路,不过雕刻略微精细一些。其中的白马雕像据说是根据墓主生前最喜欢的骏马为原型而制,十分生动。
碑亭是为颂扬墓主功德而建,内置“昭陵神功圣德碑”。外观整体基本保持原貌,氧化了的描金装饰画依稀可以分辨出金龙形状。
每次看到如此巨大的石碑,无不感叹古人的智慧,在没有机械性工具的辅助下,纯靠洒水结冰,铺木料翻滚的人力运送,是有多么的不易。传说赑屃为龙生九子之一,因喜驮重物,故用于石碑底座。早期是以巨鳌的形象出现,外形似龟,到了明清时期逐渐演化成龟身龙首的形象。
碑亭之北为方城,城门曰“隆恩门”,上置一座“五凤楼”(由于当时正在维修,外围用绿布围挡,就没有拍摄施工现场)。登上城楼,可将广场尽收眼底,房屋布局分布合理,等级鲜明。
陵寝内种植多种松树,在这些百年老树的衬托下,寝殿如被捧入云端。
城墙上的跑马道规整大气,站在上面,一种豪迈之感油然而生。
明楼也是基本维持原貌,虽稍显破旧却也原汁原味。与隆恩殿之间的是二柱门和石祭台,祭台上有雕刻精美的“石五供”,这是帝王陵寝才能有的规格。
朱红色顶的券门如同时空隧道一般。
明清帝陵宝顶与方城之间有一月牙城,俗称“哑巴院”。月牙城正门墙上有琉璃影壁,传说影壁上有一处花朵与众不同,是开启地宫的机关,为这里又增加了一丝神秘色彩。
月牙城两侧有“登道”可以上下方城。
宝顶的绿化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地宫未能开启,但是无尽的想象,也是一种快乐。昭陵十分寂静,虽处于公园之内却若与世隔绝,仿佛自带“朕,皇太极,长眠于此,勿扰。”的霸气。
我是子曰独行,诙谐的旅行,悠哉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