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夫裏洛夫渠道”是以18世紀一位俄國詩人的名字命名的,是冷戰時期建立的一條絕密電話熱線,用於緊急的秘密會談。這條熱線通過一條安全的電話線路,將莫斯科的克格勃總部與位於弗吉尼亞州蘭利市的中情局總部比爾登辦公室的一部專用電話相聯。
諜報機關的神秘途徑
中情局和克格勃雙方都從不允許其官員單獨出席會議,擔心“加夫裏洛夫渠道,成為雙重間諜與聯絡人見面的捷徑。美國和蘇聯的情報人員會面時總是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地相互試探,就像對立的黑手黨縱隊頭目一樣一隻手藏在衣袋裏,一隻眼睛盯着出口。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加夫裏洛夫渠道”無形中幫助緩解了冷戰緊張局勢,正如多年前克里姆林宮和白宮之間 更著名的總統熱線所起過的作用一樣。最後,“加夫裏洛夫渠道”為中情局和對外情報局在冷戰結束後建立聯繫 鋪平了道路。(對外情報局的前身是克格勃對外情報部門)。
實際上,通過“加夫裏洛夫渠道”,克格勃和中情局官員在打擊毒品走私和恐怖活動以及最令人尷尬的叛逃者處理問題上首次找到了共同基礎。
當時的克格勃第一總局(負責對外情報)局長列昂尼德舍巴爾申説:“我們兩個機構通過一條保密但正式的渠道進行接觸。有時,最高層之間交換情報,尤其是有關可能出現的恐怖威脅的情報,這條渠道很管用。”
中央情報局80年代初開始對開通這樣一條渠道釆取試探性步驟。據幾位中情局官員説,就在里根總統稱蘇聯是“邪惡帝國”時,中情局和克格勃高級官員在維也納等中立城市舉行了最初幾次非正式會議。
第一批參與會談的中情局官員是當對的蘇聯處處長伯頓格伯和反情報活動負責人戴維布利。由於最初的“加夫裏洛夫會議”與里根的公開立場太不相稱,只有少數幾個中情局官員知道建立了這樣一條渠道。
美國人通過“加夫裏洛夫渠道”提出的首批重要請求之一是,要求克格勃協助査清威廉巴克利的下落。巴克利是中情局貝魯特分局負責人,1984年被伊朗支持的伊斯蘭聖戰組織恐怖分子綁架。
但是克格勃掌握的關於巴克利的情況遠遠超過它願意告訴中情局的內容。巴克利最終死在獄中。“加夫裏洛夫渠道”似乎因此沉寂了好幾年。
1988年,蘇聯人重新嘗試建立一條秘密渠道。直到第二年也就是1989年,“加夫裏洛夫渠道”才重新開通。
隨着蘇聯進入即將解體的痛苦時期,“加夫裏洛夫渠道”的開通次數更加頻繁。由於克格勃開始孤注一擲地想繼 續存在下去,雙方加強了合作。
冷戰末期,克格勃特工叛逃到西方的涓涓細流演變成擋不住的洪水,“加夫裏洛夫會談”的主要內容逐漸變成莫 斯科氣急敗壞地査問究竟。
在1990年和1991年,由於叛逃活動給克格勃造成的損失加重,出席“加夫裏洛夫”會議的克格勃官員越來越掩飾不住沮喪的心情。問為什麼有那麼多克格勃最出色的特工突然投靠他人。
中情局負責人脱口而出説了句俏皮話:“狗兒不喜歡餵給它們的食物。”但他也意識到,這個晦澀的比喻使克格勃官員完全摸不着頭腦。
冷戰接近結束,中情局官員確信克格勃已潰不成軍,不再對美國構成威脅。於是,向各個分局發話,中情局蘇聯處已沒有興趣再招募克格勃特工。中情局每招募一名叛逃者就要花費至少100萬美元,這個代價確實比較高,所以中情局高層認為,中情局招募的叛逃者已經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