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人生最黑暗的一戰,70萬人在戰線消失,蘇軍差點被全殲

從戰事的部署上看,二戰有五個主戰場:太平洋戰場、歐洲第二戰場、亞洲戰場、蘇德戰場、北非戰場。蘇德戰場是當中傷亡最慘烈的,蘇聯在這場戰役中損傷士兵超過兩千萬,德軍的傷亡是蘇軍的四分之一。那是的蘇德兩國同為世界超級大國,工業部門及其發達,在完善的工業部門支撐下,蘇德的戰鬥火力及其猛烈,雙方你爭我鬥,戰況空前,基本上都是造成重大影響,人員死傷慘重的大規模戰役,表面上看德國的傷亡是小於蘇聯的,但是蘇聯 基本上都是戰場的主導者,甚至一度打進柏林,差點就佔領了德國的政治中心,然而這其中有一場戰役蘇軍差點被全殲, 這就是聞名中外的基輔戰役。

我們都知道在蘇德戰爭爆發以後,蘇聯與德國展開了一場破釜沉舟的戰鬥,數以千萬計的人都在這場戰爭中喪生。在戰爭爆發初期,希特勒親自率領軍隊向蘇聯發動了進攻,憑藉着優秀的軍事戰術,在世人面前上演了一場經典的戰事——閃電戰。德國軍隊憑藉着靈活機動的戰略佈局一次次對蘇聯軍隊發動了圍剿進攻,在不過幾個月的時間裏,蘇聯軍隊的主力部隊就被德軍所擊潰,而在這之中,最讓人所津津樂道餓戰役當屬基輔戰役了。時至今日,它都是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的包圍戰,實際上,它屬於巴巴羅薩作戰中的一部分,在此之後人們將其命名為基輔防禦戰役。

在蘇聯最經典的幾場戰役中,基輔戰役絕對是蘇聯作戰史上的最為失敗的一場戰役,主要是由於蘇軍在進行戰情預估時沒有做到準確性。而德軍最高軍統帥部在當時命令,調出德國的部分中央軍隊自北向南,先和南方軍隊彙集,然後就將西南方面的紅軍團團圍住,對紅軍進行圍攻。直至整個蘇聯紅軍都陷入到德國包圍圈之後,蘇聯的布瓊尼主將才慢慢緩過神來。而且由於某些原因,斯大林對其越級指揮,並臨時將他換了下去,最終致使蘇軍迎來了基輔戰役失敗的結尾。正是由於斯大林錯誤指揮導致這場戰役最後以慘敗收尾,斯大林即刻意識到自己在軍事方面是存在很大的欠缺的,轉而開始進行國內工作的安排,給予將士們自主指揮的機會。

在基輔戰役爆發之前,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美國和蘇聯竟然能夠和平的坐在一起商討事情,蘇聯在此次會面中為了能夠讓美方在物資提供戰時援助,斯大林需要在短時間內證明在蘇德交戰中會取得勝利,可以正式站出來加入同盟國的陣營。加入美國的飛機都還盤旋在蘇聯上空,連基輔這個重要的政治中心都守不住,那麼在美國做援助危機預估的時候,影響是極其不好的 ,説不定羅斯福就不願意為其提供資源補給了,因此斯大林沒有選擇撤退,而是死守基輔,就連軍中的領導階層朱可夫將軍都覺得此戰 繼續死守已經沒有意義,建議蘇軍改變戰術,暫時先撤退朱來,保持兵力,然而急於像美國表示戰鬥力的斯大林完全沒有聽進去。

二戰初期,德國因其軍事上面的強大優勢在很快的時間內就佔領了大半個歐洲,僅剩一個英國還一直與德國保持對峙關係,此時難以想象的是,蘇聯對芬蘭發動了攻擊,更意外的是,蘇聯的軍隊上達百萬,卻抵不過全是預備役的芬蘭軍隊,並且長達幾個月的時間都沒能攻破他們的防禦,在北方的局勢幾乎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南方的進攻更難以進行,蘇聯不僅沒有佔到任何便宜,還被擊退。

一個星期的持續作戰後,芬蘭軍隊的戰火愈演愈烈,先是將蘇軍的軍隊進行強迫分散,分開進行嚴厲的打擊,而蘇軍在最後也只能迎來凍死或被擊斃的結局。因為這場戰鬥蘇軍以慘敗收尾,所以導致希特勒認為蘇軍只是一支外強中乾的軍隊,認為德國在軍事實力方面的優勢是非常足夠與蘇軍進行作戰的,這也是巴巴羅薩計劃迅速開始的原因。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之後,由於希特勒閃電戰的打擊,蘇聯紅軍一路退守至基輔一線,長驅直入的德軍為了包圍蘇軍集中了全部優勢兵力,這種危機形勢下,戰區元帥布瓊尼致電斯大林,請求撤退,斯大林大發雷霆,將其撤職,鐵木辛格接替他成為新的元帥不久後,在蘇軍側後方,德軍兩個裝甲師順利會師,蘇軍被徹底包圍起來。此時此刻蘇軍才接到斯大林同意突圍的命令,開始後撤,但是已經太晚了,德軍的包圍圈幾乎密不透風,十分嚴密,根本無法撤退,最後近70萬蘇軍都沒法跑掉,只能被德軍活捉,幾個基輔城內的蘇軍將領,由於有小股部隊的拼死掩護,最後成功乘上飛機突圍了。

1941年9月14日,德軍正式實施了對基輔的圍困計劃,在還沒有正式發生的時候,為數不少的蘇方指揮官在仔細觀察下,都察覺到了局勢的不對勁,發出申請希望上級批准大批軍隊從基輔撤離,不過因為斯大林盲從於自己,最終葬送了大批軍隊,這可謂是斯大林一生中最失敗的一次戰鬥了。不僅是太過自信,斯大林在用人方面也失誤了,朱可夫元帥心裏也有數,斯大林是鐵了心要守基輔,就提了個建議,讓一隻突擊隊去砍斷德軍的一邊側翼,被困在基輔的軍隊説不定還有生存下來的可能性,但是斯大林讓只會吹牛的葉緬廖科作為此事的負責人,最終沒能成功實現這一戰術,在基輔的蘇軍完全沒有了任何希望,頻頻作出錯誤決定的斯大林,就是讓那70萬蘇軍被德國收掉的主要負責人。

在蘇聯與德國之間的數場戰鬥中,斯大林堅決不讓蘇軍撤退的決定讓蘇軍損失慘重,事後引起多項討論,也許有人會説,如若斯大林聽從下屬將領的意見發出撤軍的命令,或者直接放棄軍事上的指揮權能夠讓蘇軍的損失減少?我認為,讓蘇軍撤退的確會讓蘇聯的兵力方面得到比較好的保全,但是把時間往後推移進行觀察的話,卻不如就在這場戰役中當一次輸家,為什麼呢?因為當時的蘇軍還沒有徹底搞清楚希特勒的作戰方式,尤其是德國進行閃電戰的模式,所以才會讓蘇軍毫無反手之力,如果蘇軍對閃電戰的作戰方式進行提前分析,或是運用相對的戰術將德國閃電戰的作戰方式進行狠狠打擊,那麼結束法西斯霸權主義的進程將會推進得更快。

基輔戰役的失利雖然從當時的整個局勢上來看,對蘇聯紅軍,對整個蘇聯造成了相當消極的影響。但同時使得蘇聯軍民徹底醒悟過來,讓他們知道了:強大的侵略者來了,蘇聯人該團結起來了,在基輔會戰慘敗後,斯大林是非常的自責,畢竟70萬蘇聯軍隊全軍覆沒,自己的責任不可推卸。但在德國方面,希特勒是最高興的,他以為蘇聯軍隊不堪一擊,戰爭即將勝利,德國的閃擊戰再一次創造了記錄,希特勒認為,德國將徹底征服歐洲。

其實,我們不可以只觀察基輔戰役,或是隻觀察蘇德戰爭,我們應該擴展視野,將整個歐洲第二戰場,北非戰場都觀察進去,並需要進行一定的總結分析,正是由於德國在基輔戰役時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贏得了勝利,才會讓希特勒在軍事方面驕傲過度,手底下的將領在他心中都不合格。最後甚至將手下將領的指揮權作廢,從而將東線戰場的指揮權全權掌握,由此可見,希特勒的最終的失敗與膨脹的野心以及膨化的自信心分不開。但斯大林卻非常知道進退有度的道理,他在基輔戰役的失敗中,獲取了較為慘痛的經驗,隨後返回國內工作,並安排實力更強的名將去進行指揮,反而讓蘇軍以更快的速度發展自己的軍事實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39 字。

轉載請註明: 斯大林人生最黑暗的一戰,70萬人在戰線消失,蘇軍差點被全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