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變犧牲最高將領:100發子彈,99發殺敵,最後1發給自己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日軍進攻上海,逼近南京。迫於壓力,蔣氏和我方達成協議,明確南方八省的游擊隊伍和紅軍改編為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葉挺為軍長,項英為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袁國平為政治部主任。

皖南事變犧牲最高將領:100發子彈,99發殺敵,最後1發給自己

改編按照國軍編制,在新四軍部隊一開始沒有設政委職務,葉挺、項英、張雲逸、袁國平成為新四軍的第一批領導組織者。合作抗日初期,形勢基本平穩,配合也比較密切。但是到了1940年之後,局勢直轉直下,蔣氏心懷鬼胎,擔心新四軍在南方不斷壯大,強行要求在黃河以南的新四軍在1個月內全部集中到黃河以北。

為了維護抗日大局,從1941年1月開始,葉挺率新四軍約9000多人向北轉移。讓人氣憤和震驚的是,蔣氏竟然趁着新四軍集合轉移的機會,想一舉消滅新四軍。

1941年1月6日,新四軍部隊來到皖南涇縣一片茂密樹林的時候,突然遭到蔣軍8萬多人的偷襲,新四軍大部犧牲,葉挺被捕,項英犧牲,張雲逸逃脱,而袁國平則舉槍自盡,袁國平成為皖南事變中犧牲的最高將領,也是最悲壯的一位將領,這便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那麼,當時袁國平遭遇了什麼?他為什麼選擇舉槍自盡?

皖南事變犧牲最高將領:100發子彈,99發殺敵,最後1發給自己

在皖南涇縣樹林裏遭蔣軍襲擊後,袁國平帶領殘餘部隊展開突圍,在突圍中,他被子彈擊中,傷情非常嚴重。他和戰士們在一處山窩處休息的時候,警衞連副連長李甫率100多名戰士也突圍到了該處。李甫看到了首長傷得那麼嚴重,非常難過,就安排戰士抬着袁國平一起突圍。袁國平覺得自己傷得那麼嚴重,會影響部隊行軍速度,便強烈要求李甫帶着戰士們先走,自己帶着少部分兵力斷後。李甫當然不會把首長留下,他知道,斷後基本上就意味着犧牲。

皖南事變犧牲最高將領:100發子彈,99發殺敵,最後1發給自己

在突圍過程中,袁國平看到戰士們一個個犧牲,非常痛心,他認為自己是累贅,連累了戰士們,讓部隊付出了很大犧牲。為了讓大家可以輕裝上陣,避免更多人犧牲,袁國平趁大家不注意的時候,掏出手槍,朝着自己腦門開了一槍,頓時血流如注,壯烈犧牲。

看到首長如此深明大義,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戰士們非常傷心,圍着袁國平的遺體痛哭起來。

袁國平犧牲後,李甫為了帶領戰士們突圍,把遺體交給當地游擊隊的負責人劉奎,叮囑他務必保管好。劉奎和一名木匠把袁國平的遺體安葬在木匠的祖墳地裏。為了留好記號,劉奎用刺刀在青磚上刻了“袁國平”3個字,並把青磚放在遺體邊,還在袁國平的身邊放了一根軍用皮帶。

劉奎交代木匠,務必要保護好袁國平的遺體,等打完仗,他會回來找遺體。他把袁國平的姓名、職務、籍貫等信息,寫在一張紙上,隨後率部繼續征戰。1949年,我軍攻克了蕪湖,木匠委託兒子去部隊打聽是不是新四軍的部隊,並通過部隊和劉奎取得了聯繫。

皖南事變犧牲最高將領:100發子彈,99發殺敵,最後1發給自己

後來,根據命令,南京軍區將皖南事變中犧牲的項英、袁國平重新安葬。劉奎從抗美援朝戰場被召回,根據其作出的記號,從皖南涇縣將袁國平的遺骨找到,並與項英的遺骨一起運回南京,用石膏還原後入棺,安葬在雨花台畔。

皖南事變犧牲最高將領:100發子彈,99發殺敵,最後1發給自己

袁國平犧牲的時候只有35歲,他的革命生涯雖然短暫,卻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袁國平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科,是名副其實的科班生,軍事理論紮實,實踐鬥爭豐富,先後參加了北伐戰爭、南昌起義、廣州起義。1930年,袁國平擔任紅3軍團政治部主任,此後先後擔任了軍政委、紅1方面軍政治部主任、紅軍總政主任等職務。

組建新四軍的時候,毛主席特意指定理論功底深厚、軍事實踐豐富的袁國平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組建新四軍政工系統。袁國平從遙遠的西北地區來到江南任職,2年時間內,新四軍政治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促進了新四軍政工工作的制度化、系統化和規範化。令人遺憾的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幹部過早犧牲。他踐行了“如果有100發子彈,要用99發射向敵人,最後一發留給自己,決不當俘虜”的莊嚴諾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07 字。

轉載請註明: 皖南事變犧牲最高將領:100發子彈,99發殺敵,最後1發給自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