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不要求死記硬背,要求理解性記憶,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學生背不過基本的知識點,掌握都很困難,更別説考試的時候靈活運用了。反觀古代的學生,大多能把知識點記憶牢固,並且會寫文章,會靈活運用。那麼,為什麼古代的學生記憶力驚人?
古代學生大多練的是童子功,從懂事的時候就開始背誦《三字經》、《百家姓》之類的啓蒙讀物。老師講課形式很簡單,就是老師大聲背一句,學生跟着大聲背一句。學生們都是在老師這種“餵養”下成長起來的,雖然死記硬背的居多,不理解文字的意思,但是他們長大了之後會逐漸理解其中的意思,達到一通百通的效果,甚至要影響他們一輩子。
他們的大腦還是一片空白,思想還是一張白紙,老師寫什麼就是什麼,父母寫什麼就是什麼。有時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在孩子的意識裏寫上善良的印記,孩子就可能成為善良的人,而寫下邪惡的印記,孩子就可能成為邪惡的人。所以,古代人非常重視啓蒙教育,要孩子讀聖賢書,學聖賢為人與做事。學了以後,思想就會向聖賢靠攏,專注於記憶聖賢書的。一旦專注,就會產生驚人的記憶力。
古代學生記憶方法大多屬於機械記憶,不求甚解,重複百遍其義自見,他們從背誦到理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漸悟”過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慢慢就理解了其中的意思。而這種漸漸背誦,漸漸理解的功效持續時間很長,甚至可以持續一輩子,深入到意識深層,影響人的做事風格和做人風格。
古代學生大多重複記憶,符合記憶的規律。他們搖頭晃腦地背誦,大聲背誦,還要符合韻律背誦,雖然大多不理解字句的意思,但是可以達到身入聲入,再怎麼難背的的文字也會被重複上百遍之後達到牢固記憶的。
古代學生對老師尊重有加,深信不疑。他們認為知識是值得尊敬的,老師更是值得尊敬的。老師教什麼就要學什麼,不打折扣,也不對老師和書本產生懷疑,越是這樣就越能直達目的,少走彎路。而現代學生大多具有懷疑的精神,懷疑老師,懷疑書本,形成了佛教所謂的“所知障”,走了很多彎路,不能直達目的。再説,現代的學生對於老師和書本並不是十分尊重,也不是深信不疑的。
古代教育制度非常嚴格,老師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教育學生,甚至可以體罰學生,有的學生跟着老師學習就要立下生死文書。要是老師打罵了,學生尋了短見,老師沒有任何責任。如此一來,學生偷懶的後路被堵死了,要挾老師的後路被堵死了,沒有了後路之後,他們只能專心致志學習,背誦什麼都是很有效率的,甚至達到記憶力驚人的地步。現代學生大多不專心,教育制度也不嚴格了。當然,我們不提倡古代教育的體罰制度,而是要學生自己專心起來。但是,非常難————除非他們自己想改變。
古代學生記憶力驚人是有着很多深層次的原因的,而有些原因我們現在基本上借鑑不了,也懶得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