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視教育為畢生的事業,將自己的學術生涯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先後出版了二十餘本中外文學術專著及教材,培養了大批高端人才。
他關注提升學生及公眾的數學素養,大力弘揚數學建模與數學文化。
他主編出版了新的高中數學教材,力求將數學變成學生可親可近、喜聞樂見的課程。點線面體能包羅萬象,加減乘除算百味人生。
他言傳身教,教學相長。
他是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李大潛院士。
今天(11月20日),第二屆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創新創業英才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李大潛院士榮獲“傑出教學獎”,是繼首屆聞玉梅院士之後,復旦大學教學工作者連續第二屆獲得此項殊榮。該獎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專門針對高等教育教學領域獎勵力度最大的獎項。
李大潛:潤物細無聲,教學兩相長
導師團隊集體指導學生,突破了一名導師帶幾名學生的學術視野侷限,學生們可以兼收幷蓄,更加全面地瞭解和吸收該領域的前沿知識和學科發展,這是數學科學學院應用偏微分方程導學團隊最重要的特徵。
這支課題組由李大潛院士領銜的應用偏微分方程導學團隊(課題組)成立於1980年代初期,30多年來, 120餘名研究生、20餘名博士後先後進入課題組學習和深造,從中走出了中科院院士、長江學者以及復旦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法國克萊蒙費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的教授。
在李大潛院士的領銜下,在潤物細無聲、教學兩相長的氛圍中,這支團隊已發展為國際上有相當影響,在國內有顯著地位的數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三好”團隊。
“在聆聽別人工作的同時,也要讓別人瞭解自己的工作”
應用偏微分方程導學團隊(課題組)始終瞄準國際一流的水平及國家發展的需要開展科研和實踐活動。三十多年來,團隊在偏微分方程的理論及應用、分佈參數系統的控制理論及工業應用數學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要鍛鍊自己,在聆聽別人工作的同時,也要讓別人瞭解自己的工作。”這是李大潛對組內師生的教誨,在討論班上,他鼓勵大家積極報告,分享自己的工作,同時講述遇到的困難。
這對團隊的氛圍產生了深刻影響。
在李大潛院士的提倡下,當研究工作中碰到困難時,組內師生首先想到的總是把困難和想法跟課題組裏的其他成員聊一聊,也許不能立刻解決當前困難,但往往能打開新的思路。
對於學生在研究中碰到的棘手難題,不僅是李大潛,課題組的老師也總是儘可能給出建設性意見,通過教學相長,一起圓滿解決問題。
據課題組曾經的博士、現在導師團隊一員的曲鵬副教授回憶,當年去請教問題,導師們會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對學科的整體掌握,向他介紹相關方向的方法,推薦相關的專著、論文,有幾次甚至替他將難以從資料庫中查閲的老論文找到,打印出來給他參考。
正是在這樣的學術研究氛圍中,才產出了一篇篇頂級期刊的文章和一項項具有重要實際意義的專利、成果。
“大家應該以成為一名真正的數學家為目標!”
對於團隊成員而言,李大潛既是恩師、也像慈父,學術上,教授專業知識,生活上,教導為人處世的態度。
每學期大討論班的第一堂課,總是由李大潛給課題組師生講講新學期寄語。
“科學研究不能只是為了發表論文,大家應該以成為一名真正的數學家為目標!”這句話讓課題組的2019屆博士畢業生趙娜至今印象至深。
在討論班上,李大潛不僅點評研究的進展,也點評板書的內容和報告的語言,鼓勵大家珍惜每一次討論的機會。無論是要投稿的文章還是會議報告的PPT文稿,李大潛總要反覆修改幾次才定稿,嚴謹的學術態度影響着一屆屆學生。
他不僅對學生的學術研究上心,也關心大家的畢業去向。一到畢業季,他總會認真分析形勢,根據每個學生的自身特點推薦合適的工作單位,甚至曾為組內一個尋求博後深造機會的博士手寫三頁推薦信,字裏行間無不體現出對學生的關懷。
“課題組每年舉行跨年文藝晚會”
每年元旦,李大潛都會請大家吃“年夜飯”,在這時,師生們暫且放下學術研究工作,各顯神通表演才藝,多年來,做遊戲、互換禮物已經成了年夜飯上的保留節目。
自由而團結,又充滿着人文氣息,這就是應用偏微分方程課題組的團隊氛圍。大家一起討論問題、聽報告,一起上課、複習、組織會議,一起為前途努力,一起為彼此的成績慶祝,這是讓團隊成員們永生難忘的奮鬥時刻。
隨着時間的流逝,一屆屆老生離開,一級級新生加入,在李大潛的帶領下,在生生不息的循環中,應用偏微分方程課題組始終綻放着青春活力,為中國和國際數學界輸送着傑出人才。
個人簡歷
李大潛,男,1937年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從教63年來,教書育人,孜孜不倦,先後出版了近十本本科及研究生教材,獲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國家優秀獎、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及兩項上海市教學成果特等獎,曾獲上海市模範教師稱號,連續兩屆擔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他大力提倡並推動數學建模的教學,連續二十年擔任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組委會主任,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他努力弘揚與普及數學文化,主編了《數學文化小叢書》,獲得東方講壇2006年度十大名師獎,主編的《十萬個為什麼》數學卷(第六版)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他關心基礎教育,2018年年逾八旬的他主動請纓擔任上海市立德樹人教學改革基地(數學)的主任,認真梳理了中小學數學教學方面的指導思想,主編出版了新的高中數學教材,並親自給中學教師做新教材的培訓。
獎項介紹
為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引導廣大教師潛心教書育人,激勵青年學生更好成長成才,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與陳一丹公益慈善基金會設立這三個專門獎項,“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重在獎勵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突出成績、在國家戰略性緊缺人才培養方面作出傑出貢獻、具有全球卓越教學影響力、紮根教學一線的高校教師,“創新創業英才獎”重在獎勵在創新創業浪潮中湧現出來的優秀大學生代表。
今年是該獎項設立後第二次評選,經推薦專家提名、評選專家委員會審核,評選出了9位傑出教學獎獲得者,1位教學大師獎獲得者,以及10位創新創業英才獎獲得者。
編輯:顧軍
責任編輯:樊麗萍
圖文來源:復旦大學微信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