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是一個被三國演義神化的人物,甚至比諸葛亮還要神化數倍。同時徐庶還是一個偽君子,打着孝順的旗號,放棄看上去將要完蛋的劉備,而投靠似乎要統一天下的曹操,簡單的説就是忘恩負義、嫌貧愛富。
三國演義不僅把徐庶塑造成一幅慷慨救母的孝子形象,而且還把徐庶塑造成一幅神機妙算的軍師形象,其實徐庶既不是軍師,也不能稱為孝子。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是劉備的第一任軍師,在諸葛亮還沒有出山前,劉備能依靠的軍師就是徐庶,劉備聽從徐庶安排,首戰便派出關羽、張飛、趙雲大破曹仁前鋒,斬殺呂曠、呂翔,大敗曹軍,接着徐庶破解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殺敗曹仁。
徐庶還算到曹仁晚上肯定來劫營,結果曹仁真的來了,因為徐庶早有防備,所以曹仁被殺得大敗,還被劉備奪了樊城,經此一戰,徐庶名聲大振。
曹操得知劉備身後有高人相助,查出是徐庶,因此曹操用程昱的計謀,把徐庶的母親抓到許都,程昱模仿徐庶母親的筆跡給徐庶寫了一封信,將徐庶騙到許都,徐庶到了之後才知道被騙,其母也責備徐庶,然後自殺身亡,徐庶發誓終身不為曹操獻出一計一策,這就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典故。
這之後徐庶就被曹操軟禁起來,在赤壁之戰時,曹操還帶着徐庶參戰,徐庶還識別了龐統的連環計,但由於怨恨曹操,沒有向曹操説明,得以讓龐統的連環計順利實施,之後徐庶在龐統的引導下,説西涼的馬騰、韓遂造反殺向許都,曹操讓徐庶領三千兵馬平叛,並以臧霸為前鋒,之後徐庶便不再記載。
《三國演義》給徐庶塑造兩個形象,一是道德高尚,是個大孝子,投降曹操是迫不得已的,離開劉備也是迫不得已的,都是因為母親的緣故,而不是自已的主意。二是徐庶像諸葛亮一樣神機妙算,算無遺策,不僅能破陣,還能算出曹仁晚上要劫營,在整個曹營中,只有徐庶看出了龐統的連環計,連曹操的五大謀士都沒有看出,三國演義好像是説徐庶的才能比曹操的五大謀士還要強!
然而歷史上的徐庶完全不是這樣。
首先徐庶這個人在歷史上連個傳記也沒有,要不諸葛亮的好友之一,估計在史書上都不會留名。
徐庶是棄武從文的代表人物之一,年輕時為人報仇而被官府捉住,不過徐庶這個人很講義氣,不肯説出同黨,後來被同夥所救,受此事刺激後,徐庶就開始棄武學文。
徐庶出身寒門,除了刻苦學習,沒有進入上流社會渠道,因為家鄉動亂,與同鄉人石韜一起南下荊州避亂,之後兩人都成為諸葛亮的好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諸葛亮評價徐庶的才能是最高可以做到刺史或者郡守,徐庶後來投靠了在荊州避亂的劉備,在201年投靠劉備,直到207年曹操南下離開劉備,共有6年時間,這六年時間,徐庶幹了什麼?是一片空白。
如果徐庶真有才能,能幹出大事,史書肯定會記載的,比如諸葛亮一投靠劉備,就有隆中對,魯肅一投靠孫權,就有榻上對。徐庶呢?什麼也沒有。也許是這六年真沒有什麼事發生,另一個可能就是徐庶並無大才,就像諸葛亮説的,刺史或郡守之才,當時劉備也不過避居荊州,駐守新野而已。
徐庶在六年中,唯一有記載的一件事就是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是個非一般的人才,記住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間是公元207年,也是劉備三顧茅廬前和曹操南下攻打荊州之前,為何六年了,直到最後要離開的一年才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呢?
很可能就是徐庶已經打定主意要離開劉備了,才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因為徐庶與諸葛亮是很好的朋友,按道理來説,早應該推薦啊,六年了,何必要到最後一年才推薦你?可見徐庶是有私心的。
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207年的正月,曹操已經遠征烏桓,平定了北方的邊患,接下來只要是明白人就會知道,曹操的下一步動作就是南下攻打荊州,徐庶也是在這一年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和打定主意要離開劉備。也就是説徐庶看好曹操,卻不看好劉備,畢竟誰都想為自已圖個有發展的前途。
換句話説,是徐庶看到了曹操的實力,覺得曹操終究要統一天下,因此提前佈局要離開劉備,但是離開劉備得有個原因啊,於是徐庶想到以母親之名。
要曹操南下荊州時,劉表病死,繼承人劉琮向曹操投降,劉備還被矇在鼓裏,等到曹操前鋒到達宛城時,劉備措手不及,立即率領軍民南撤,曹操則派出五千虎豹騎精鋭騎兵追趕。
然後就是當陽長坂一戰,劉備大敗,數十萬百姓被曹操搶走,就連劉備的兩個女兒也被曹操俘虜,徐庶就在這個時候,向劉備提出自已母親被曹操搶走,只能離開劉備,投奔曹操。
徐庶的請求,劉備沒有辦法拒絕,因為兩漢以孝治國,當一個人行孝時,其他人是難以阻止的,即使是主公也不能阻止,徐庶的理由讓劉備無法拒絕,因此得以投靠曹操,歷史上的徐庶投靠曹操,應該是主動的。
無法準確的知道徐庶的母親是不是真被曹操俘虜了?兵荒馬亂的,徐庶怎麼就知道被曹操俘虜了,而不是走失或是其他原因呢?另外史書也沒有記載,徐庶投靠曹操之後是否見到了母親?
之後史書就沒有怎麼記載徐庶了,因為徐庶投靠曹操後,真的不太重要了。個人更傾向認為徐庶投靠曹操就是一出自編自導的鬧劇,目的就是離開劉備,投靠曹操,畢竟不是人人都有諸葛亮的眼光,覺得劉備是潛力股,更多的人在當時就覺得劉備是個末路英雄,僅此而已。
何況當時的劉備如喪家之狗一樣被曹操追得滿世界跑,在一般人看來,劉備就是沒有將來的,而且徐庶離開劉備,是在劉備最危難的時刻,這是乘人之危和落井下石。
諸葛亮最好的朋友:諸葛四友中,全部都投靠了曹魏,只有諸葛亮堅定不移的跟隨劉備,到最後建立功勳,如果徐庶一直跟着劉備,一定比他在曹魏的名氣大得多,至少在《三國志蜀書》中也會有他的一篇的傳記。
另外根據史書的記載,徐庶並不是三國演義中説的那樣,進曹營後一言不發,如果真的一言不發,曹操早就殺了徐庶,要一個一言不發的廢物做什麼?曹操閒得慌嗎?
徐庶的名字還出現在勸曹丕稱帝的勸進表中,這叫一言不發嗎?徐庶進曹營根本就是主動的,他想建功立業,以寒門出身,徐庶最後在曹魏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這也正應了諸葛亮那句話,徐庶就是刺史或郡守之才,換句話説,徐庶能力並不強,就是一般般的刺史或郡守之才。
徐庶都好不容易投靠了曹魏,看到劉備崛起,能回過頭再投靠劉備嗎?顯然不能。
赤壁之戰,曹操戰敗,劉備在荊州站穩腳跟,開始徐徐發展,直到後來建立蜀漢,徐庶已經沒有機會再投靠回來了,因為他離開劉備的理由是回到母親身邊盡孝,既然回去盡孝了,又怎麼可能不盡孝心,放棄母親再回來投靠劉備不成?那不被人笑話牆頭草嗎?況且曹魏地大物博,發展的機會也多。
徐庶不是姜維,姜維可以放棄母親,而一心投靠蜀漢,並將北伐作為一身的事業重心,姜維是一個事業心極其重的人,徐庶不是。
徐庶不是廖化,廖化可以帶着母親,離開迫不得已投降的東吳,千里逃回蜀漢,既盡孝心,又盡忠心,廖化是忠孝兩全,徐庶不是。
相比較而言,徐庶更顯得眼光短淺,走出了那一步,就不可以再回頭,離開了劉備,就再也回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