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終生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全國政協委員唐江澎的一席話,最近刷屏。“好的教育”該是什麼樣?你我都是答題者。今天分享一些好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來看看哪一種最能打動你。
從啓發學習興趣開始
我體會,“好的教育”首先是啓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
我自己就是受父母師長的影響,由淘氣轉向好學的。爸爸説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報》評論一篇接一篇,浩氣沖天,擲地有聲。我佩服又好奇,請教秘訣,爸爸説:“哪有什麼秘訣?多讀書,讀好書罷了。”媽媽操勞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總要翻翻古典文學,現代小説,讀得津津有味。我學他們的樣,找父親藏書來讀,果然有趣,從此好讀書,讀好書入迷。
——楊絳
母親給的生命教育
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過起碼有二十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當我在小學畢了業的時候,親友一致地願意我去學手藝,好幫助母親。我曉得我應當去找飯吃,以減輕母親的勤勞困苦。可是,我也願意升學。我偷偷地考入了師範學校。入學,要交十圓的保證金。這是一筆鉅款!母親作了半個月的難,把這鉅款籌到,而後含淚把我送出門去。她不辭勞苦,只要兒子有出息。
當我由師範畢業,而被派為小學校校長,母親與我都一夜不曾閤眼。我只説了句:“以後,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淚。
——老舍
“愛是最好的教育”
一位小學老師對我説起他改造一班小學生的秘訣。
他的學生在低年級的時候遇到一個非常嚴格的老師,給學生的作業很多,而給學生的評價卻很低。
當這班學生升到他的班級的時候,他發現學生的學習情緒很低,學生都畏畏縮縮,一點也沒有小學生那種天真的模樣。
“我開始把作業的最低分數定為甲下,即使寫得糟的學生都給甲下,當然好一點的就是甲了,再好一些的是甲上。寫得很不錯的,我給他甲上一個蘋果,真的很用心的則給他甲上兩個蘋果。”老師所謂的“蘋果”,只是一個刻成“蘋果”的印章蓋在甲上的旁邊。
除此之外,每隔一段時間就發獎品。由於評分很寬,在每次發獎品的時候,幾乎統統有獎,最小的獎是一張貼紙,最大的獎是一個鉛筆盒。
從此,好像變魔術一樣,學生又有了開朗的笑容,天真的氣色,特別是每次頒獎的時候,教室就像節日盛會一樣,所有的學生全部改頭換面,成為充滿自信、容光煥發的孩子。
他説:“不管是什麼樣的孩子,愛是最好的教育,而表達愛最好的方法是歡喜、獎勵與讚賞。”
——林清玄
當我們遇到循循善誘的老師
T女士是我們的女教師中間最美麗、最和平、最善誘導的一位。她的態度,嚴肅而又和藹,講述時簡單又清晰。
第一個月考,我的歷史得了九十九分,而代數卻只得了五十二分,不及格!當我下課自己躲在屋角流淚的時候,覺得有隻温暖的手,撫着我的肩膀,抬頭卻見T女士挾着課本,站在我的身旁。我趕緊擦了眼淚,站了起來。
她温和地問我道:“你為什麼哭?難道是我的分打錯了?”我説:“不是的,我是氣我自己的數學底子太差。你出的十道題目,我只明白一半。”她就款款温柔地坐下,仔細問我的過去。
知道了我的家塾教育以後,她就懇切地對我説:“這不能怪你。你中間跳過了一大段!我看你還聰明,補習一定不難;以後你每天晚一點回家,我替你補習算術吧。”我當時連忙答允,又再三地道謝。從此我每天下課後,就到她的辦公室,補習一個鐘頭的算術,把高小三年的課本,在半年以內趕完了。
因着習題的煩難,我曾流過許多焦急的眼淚,在眼淚模糊之中,燈影下往往湧現着T女士美麗慈和的臉,我就彷彿得了靈感似的。擦去眼淚,又趕緊往下做。
——冰心
保護珍貴的好奇心
在好奇心推動下,人類仰觀天象,俯察地理,思考宇宙,探索萬物,於是有了哲學和科學。動物匍匐在塵土之中,好奇心把人類從塵土中超拔出來,成為萬物之靈。
一般來説,好奇心會隨着年齡增長而遞減,這幾乎是一個規律,即使在最好的教育制度下恐怕也是這樣。那些能夠永葆好奇心的人不啻是倖存者,而人類的偉大文化創造多半出自他們之手。惟因如此,教育必須十分小心地保護好奇心,為它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周國平
培養人格完整的人
只教人專業知識是不夠的。這種教育培養出來的人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機器,卻成不了一個人格完整的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並獲得切身的感受。
學生必須對何為美以及何為道德上的善有敏鋭的辨識力,否則只是靠那點兒專業知識,更像一隻訓練有素的狗,而不是一個均衡發展的人。學生必須學會理解人們的動機、幻想以及他們所遭受的苦難,以便獲得正確的態度與他的同胞及其共同體相處。
——〔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課堂也可以放在校外
我的前半年藝術課就是在啃各式廊柱、窗户、屋頂、地基和浮塑裏度過,那真是快樂。比較起文學來,建築又是很不相同。它們那麼實實在在又堅固而且涵蓋着深廣的人文背景。
第二個半年開始了,我後來發覺藝術課原來並不只在學校內上課,改成去普拉多美術館了。藝術課,成了我日常生活裏的一種期盼、情調和歡樂。
我總是覺得學問的傳授不能與生活脱節,一旦完全被關在教室裏念所謂學問的東西,到了某種時刻時,也是該當放出來和世界混一混才能融會貫通的。
每當我丟棄了其他的課程去美術館時,快樂得恨不能一路高唱着歌去,而心裏確實在唱:“如果電影院是教室/那麼美術館當然是更好的教室。對我對我/它是最願意去的地方……”
——三毛
別忽視“間接”的教育作用
教育作用有多種層次。有的是比較間接的。一個作品寫得比較生動,總會對讀者的思想感情、品德情操產生這樣那樣的作用。比如讀了“孟子反不伐”,我不會立刻變得謙虛起來,但總會覺得這是高尚的。
作品對讀者的影響常常是潛在的,過程很複雜,是所謂“潛移默化”。正如杜甫詩《春夜喜雨》中所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於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潤,讓人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詩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麼坐下來歇一會,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讀一點我的作品。
——汪曾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