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鄉市春暉小學,每一位同學的書包裏都有一位陪伴他們學習的“小夥伴”——《家校聯繫冊》。這本小小的冊子有着滿滿的“乾貨”,學生記錄每天的課後作業,家長記錄孩子實踐作業、閲讀、睡眠、手機使用等情況,教師每日批改,實現學生、教師、家長三方聯動。而這本小小的《家校聯繫冊》,就是春暉小學助力學生全面發展、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和大力發揚特色教育的縮影。
在校長馮雪良看來,春暉小學從課程設置、課外實踐到特色教學,都在貫徹落實“雙減”政策的同時,致力於讓學生全面發展:“我們要培養的是照亮未來、温暖世界的春暉學子,讓孩子們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和民族精神的現代小公民。”
桐鄉市春暉小學校長馮雪良
力、光、心三大課程體系
助力孩子全面發展
桐鄉市春暉小學依託深厚的實小辦學文化,以“蓄力發光,美好生長”作為辦學理念,努力打造國際春暉,厚植家國情懷,培育風雅特質。“為此,學校構建了力課程、光課程、心課程三大課程體系。” 馮雪良校長介紹道。
在42個力課程項目中,學校打破了學科壁壘,讓孩子在實踐中學習。比如力課程中的魔術課程,有魔術的歷史、學魔術、魔術揭秘、魔術中的科學等系列內容。孩子們通過學習魔術知識、動手變魔術,很好地瞭解掌握書本以及書本以外的知識,並通過親自動手,將所學的各學科知識融會貫通應用到實際場景中。又如“走遍世界”課程,通過綜合實踐的方式,讓孩子們瞭解各大洲的文化、歷史、風俗等。
光課程則打破了傳統升旗儀式模式,以班級為單位,讓學生都參與進來。圍繞着不同的升旗主題(如愛國之光、生態之光等),孩子們自己撰寫主持稿、排練節目、準備演出服裝和道具。每週一早上,30分鐘的光課程成為了孩子們涵養家國情懷、展示自我風采的舞台。
“心課程的設置也很特別。” 馮雪良校長説。在春暉小學旁,有一所特殊學校。2018年2月,在桐鄉市教育局基教科指導下,春暉小學與桐鄉市特殊教育學校合作創建“特殊教育衞星班”,開展普特融合教育。兩校僅一牆之隔,這為兩校合作建設“衞星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根據兩校協議,特教學校每年安排5-9年級中度智障學生6人,融入春暉小學中高年級,每班一人,隨班就讀,與普通學生進行融合教育。讓馮雪良和其他老師感到欣慰的是,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引下熱情地去幫助、照顧這些“折翼的天使”,和他們一起聊天、講故事,帶着他們一起遊戲、做運動,讓他們感受到別樣的温暖。這是春暉小學“心課程”的內容之一。“這樣做,既給了特殊孩子一個融入社會的機會,也讓普通學生知道這個世界還有這樣的特殊人羣。讓他們從心出發,懂得感恩,懂得關愛他人,並從中學會擔當。” 馮雪良校長説道。
疫情期間,春暉小學還及時開發了抗疫心課程。該課程讓全校學生在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這堂“人生大課”中,看到了國家的強大,醫護、抗疫人員的努力奮鬥,宣揚了社會正能量。同時,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課程,桐家園家庭教育線上課程等不斷跟進,成為學校課程建設在特定環境下的有益補充。
有趣、有效、有用
用“作業革命”為孩子減負增能
去年9月開始,面對“雙減”下的新學期,春暉小學以《家校聯繫冊》為載體,將課後作業管理改革進行到底。這是學校做好“五項管理”、探索減負增效的新抓手,也是加強家校溝通、協同育人的新載體。春暉小學副校長周明紅説:“為了給學生減負,學校在課後作業設計上用了很多心思。我們改變了科任教師只根據本科需要佈置作業,而忽視整體作業結構和時長的現象,加強了學科間課後作業的協調,嚴格控制了作業時長。”
學校還精心設計了有益於發展學生綜合素養的實踐類作業,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輕鬆完成:為媽媽捏捏肩、吹10分鐘豎笛、試着燒一碗紅燒肉……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德育、體藝、勞動實踐作業。
在春暉小學的《家校聯繫本(冊)》上,還有手機使用、睡眠時間等內容。“這是針對現在學生的特點特別設計的。”周明紅介紹,“有家長告訴我,在家校聯繫本上出現‘手機’選項後,孩子每天真實、認真填寫,使用手機時間漸漸少了起來。”
除了學科作業和實踐作業,《家校聯繫冊》中設有課外閲讀、手機、睡眠等欄目,可以讓教師瞭解學生的校外學習、生活情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家長有話説”板塊(欄目)方便家長與老師、孩子溝通。“我的自留地”的開闢,讓學生的想法也能在此體現。教師、學生、家長同頻共振、深度互聯,匯聚成向上向善的能量場,實現家校協同育人的目標。春暉小學把作業管理作為提質增效的突破口,做好作業設計和學科統籌,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尊重、繼承、創新
多樣課程承載學生快樂童年
春暉小學作為“桐鄉市花鼓戲傳承基地”,憑藉花鼓戲《曹衝稱象》,曾獲嘉興市小梅花薈萃金獎、浙江省小梅花集體項目金桂獎、第23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集體節目薈萃最佳原創類集體節目等殊榮。學校和桐鄉市文化藝術中心合作對《曹衝稱象》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進行了創新與改編。小演員們用地道的桐鄉方言演繹得生動有趣,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疫情發生後,春暉小學還推出“線上學唱花鼓戲”活動,把防疫知識融入進來。馮雪良校長告訴記者:“我們一直致力於培養學生在花鼓戲領域的創作與演繹,傳承傳統文化。學校將繼續借助這一招牌,傳承併發揚桐鄉花鼓戲的文化精髓。” 接下來,學校將把德育教育融入到花鼓戲的歌詞中,在學唱中將德育種子種進孩子們的心裏。
近年來,春暉小學還以“生態春暉”校園環保課程實施為載體,形成“專課專用”的環境教育新常態,建立了環境教育長效實施機制,取得了良好成效。以“春暉綠循環”為例,將垃圾分類主題融入美術、科學、數學、語文等課程開展融合教學。如一年級美術環保課上開展《垃圾怪物小檔案》的製作,讓低年級學生學會分辨垃圾種類,真正做到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
為將環保實踐從校內延伸到校外,時時處處踐行《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範(試行)》,推動家庭、社區環保工作,學校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浙江環保小衞士,保護環境我先行”“我有垃圾分類金點子”“五水共治小河長”等主題環境教育實踐系列活動、環保公益活動,相關成果獲得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實踐活動二等獎。
據馮雪良校長介紹,春暉小學一直以來十分注重詩歌教育,如“走近杜甫”書籤創作賽、“走近蘇軾”思維導圖創作賽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孩子們品味中華經典、感受詩歌之美。以詩育人、以詩養德。”近日,嘉興市詩詞楹聯學會授予了桐鄉市春暉小學“嘉興市詩教基地”的稱號及銅牌。2021年11月,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授予了桐鄉市春暉小學“浙江省詩教先進單位”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