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乡市春晖小学,每一位同学的书包里都有一位陪伴他们学习的“小伙伴”——《家校联系册》。这本小小的册子有着满满的“干货”,学生记录每天的课后作业,家长记录孩子实践作业、阅读、睡眠、手机使用等情况,教师每日批改,实现学生、教师、家长三方联动。而这本小小的《家校联系册》,就是春晖小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和大力发扬特色教育的缩影。
在校长冯雪良看来,春晖小学从课程设置、课外实践到特色教学,都在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致力于让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要培养的是照亮未来、温暖世界的春晖学子,让孩子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精神的现代小公民。”
桐乡市春晖小学校长冯雪良
力、光、心三大课程体系
助力孩子全面发展
桐乡市春晖小学依托深厚的实小办学文化,以“蓄力发光,美好生长”作为办学理念,努力打造国际春晖,厚植家国情怀,培育风雅特质。“为此,学校构建了力课程、光课程、心课程三大课程体系。” 冯雪良校长介绍道。
在42个力课程项目中,学校打破了学科壁垒,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比如力课程中的魔术课程,有魔术的历史、学魔术、魔术揭秘、魔术中的科学等系列内容。孩子们通过学习魔术知识、动手变魔术,很好地了解掌握书本以及书本以外的知识,并通过亲自动手,将所学的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又如“走遍世界”课程,通过综合实践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各大洲的文化、历史、风俗等。
光课程则打破了传统升旗仪式模式,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围绕着不同的升旗主题(如爱国之光、生态之光等),孩子们自己撰写主持稿、排练节目、准备演出服装和道具。每周一早上,30分钟的光课程成为了孩子们涵养家国情怀、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
“心课程的设置也很特别。” 冯雪良校长说。在春晖小学旁,有一所特殊学校。2018年2月,在桐乡市教育局基教科指导下,春晖小学与桐乡市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创建“特殊教育卫星班”,开展普特融合教育。两校仅一墙之隔,这为两校合作建设“卫星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两校协议,特教学校每年安排5-9年级中度智障学生6人,融入春晖小学中高年级,每班一人,随班就读,与普通学生进行融合教育。让冯雪良和其他老师感到欣慰的是,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引下热情地去帮助、照顾这些“折翼的天使”,和他们一起聊天、讲故事,带着他们一起游戏、做运动,让他们感受到别样的温暖。这是春晖小学“心课程”的内容之一。“这样做,既给了特殊孩子一个融入社会的机会,也让普通学生知道这个世界还有这样的特殊人群。让他们从心出发,懂得感恩,懂得关爱他人,并从中学会担当。” 冯雪良校长说道。
疫情期间,春晖小学还及时开发了抗疫心课程。该课程让全校学生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这堂“人生大课”中,看到了国家的强大,医护、抗疫人员的努力奋斗,宣扬了社会正能量。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课程,桐家园家庭教育线上课程等不断跟进,成为学校课程建设在特定环境下的有益补充。
有趣、有效、有用
用“作业革命”为孩子减负增能
去年9月开始,面对“双减”下的新学期,春晖小学以《家校联系册》为载体,将课后作业管理改革进行到底。这是学校做好“五项管理”、探索减负增效的新抓手,也是加强家校沟通、协同育人的新载体。春晖小学副校长周明红说:“为了给学生减负,学校在课后作业设计上用了很多心思。我们改变了科任教师只根据本科需要布置作业,而忽视整体作业结构和时长的现象,加强了学科间课后作业的协调,严格控制了作业时长。”
学校还精心设计了有益于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实践类作业,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轻松完成:为妈妈捏捏肩、吹10分钟竖笛、试着烧一碗红烧肉……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德育、体艺、劳动实践作业。
在春晖小学的《家校联系本(册)》上,还有手机使用、睡眠时间等内容。“这是针对现在学生的特点特别设计的。”周明红介绍,“有家长告诉我,在家校联系本上出现‘手机’选项后,孩子每天真实、认真填写,使用手机时间渐渐少了起来。”
除了学科作业和实践作业,《家校联系册》中设有课外阅读、手机、睡眠等栏目,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校外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家长有话说”板块(栏目)方便家长与老师、孩子沟通。“我的自留地”的开辟,让学生的想法也能在此体现。教师、学生、家长同频共振、深度互联,汇聚成向上向善的能量场,实现家校协同育人的目标。春晖小学把作业管理作为提质增效的突破口,做好作业设计和学科统筹,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尊重、继承、创新
多样课程承载学生快乐童年
春晖小学作为“桐乡市花鼓戏传承基地”,凭借花鼓戏《曹冲称象》,曾获嘉兴市小梅花荟萃金奖、浙江省小梅花集体项目金桂奖、第23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集体节目荟萃最佳原创类集体节目等殊荣。学校和桐乡市文化艺术中心合作对《曹冲称象》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了创新与改编。小演员们用地道的桐乡方言演绎得生动有趣,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疫情发生后,春晖小学还推出“线上学唱花鼓戏”活动,把防疫知识融入进来。冯雪良校长告诉记者:“我们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在花鼓戏领域的创作与演绎,传承传统文化。学校将继续借助这一招牌,传承并发扬桐乡花鼓戏的文化精髓。” 接下来,学校将把德育教育融入到花鼓戏的歌词中,在学唱中将德育种子种进孩子们的心里。
近年来,春晖小学还以“生态春晖”校园环保课程实施为载体,形成“专课专用”的环境教育新常态,建立了环境教育长效实施机制,取得了良好成效。以“春晖绿循环”为例,将垃圾分类主题融入美术、科学、数学、语文等课程开展融合教学。如一年级美术环保课上开展《垃圾怪物小档案》的制作,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分辨垃圾种类,真正做到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为将环保实践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时时处处践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推动家庭、社区环保工作,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我先行”“我有垃圾分类金点子”“五水共治小河长”等主题环境教育实践系列活动、环保公益活动,相关成果获得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
据冯雪良校长介绍,春晖小学一直以来十分注重诗歌教育,如“走近杜甫”书签创作赛、“走近苏轼”思维导图创作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品味中华经典、感受诗歌之美。以诗育人、以诗养德。”近日,嘉兴市诗词楹联学会授予了桐乡市春晖小学“嘉兴市诗教基地”的称号及铜牌。2021年11月,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授予了桐乡市春晖小学“浙江省诗教先进单位”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