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精細化運營的核心是數據驅動增長,透過數據分析指引產品迭代和運營推廣。因此,運營人員需要掌握一定的數據運營能力。本文作者從自身工作實踐出發,梳理總結了3個最常用的運營方法,與大家分享。
隨着近些年互聯網電商蓬勃發展,對運營的要求隨之提高,面試運營崗位的時候,常會提問數據運營分析相關的問題,但回答常常令人失望,要麼説不清楚分析思路,要麼抓不到核心指標。
這種場景,在產品和運營工作中也是經常發生的,試想領導問”近期銷售下滑是什麼原因““為什麼轉化率掉了?”這些問題時,你會怎麼應對?
可見,數據分析思維的重要性,未來具備產品思維和數據分析能力的運營,才能獲得更多的空間,創造更高價值。
身邊很多朋友都苦惱如何提高自己數據分析的能力,説實話,EXCEL數據處理技巧,可視化圖表,這些工具都是容易學習上手的,但是難點在拋出一個問題,如何通過數據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關鍵就在數據分析思維。
思維方法有非常多,經過多年運營工作的積累,個人認為有三種思維是最常用的:細分思維、對比思維、相關思維,很多其他的思維模型,大多是這三種思維的綜合應用衍生出來的。
一、細分思維細分思維應用的最頻繁,幾乎每天都在應用,比如應用思維導圖對某項任務的細分拆解。細分思維主要是將某個指標層層分解,拆解成最小顆粒度,定位分析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
那在數據分析上,細分思維如何應用呢?
1. 單一維度細分通過時間、空間、過程等單一維度進行拆解,比如將全年銷售分解成12個月,將全國GDP分解成各個省市地區。
2. 2個維度交叉細分通過2個維度的交叉,分析定位問題和原因,單一維度的應用雖然簡單,但卻過於濃縮,會將各組數據的差異在合併過程中消除掉,所以有時在分析問題時,需要再細分分解,如某學校男女生錄取比例一致,但是再細分到學院分析,發現文學院女生的錄取率比男生高,而理學院的男生錄取率比女生高。
運營工作中,2個維度的交叉細分應用,比如研究新老客户對品類的需求差異,那麼就是維度一新老客户和維度二各個品類的交叉分析
3. 多個維度交叉細分多維度的交叉細分相對複雜一些,主要應用場景更多是在用户運營,用户研究分析上,例如RFM模型,通過最近一次消費 (Recency)、消費頻率 (Frequency)、消費金額 (Monetary)三個維度,每個維度一分為二,將用户羣切割成八個小羣體進行針對性的運營。
二、對比思維對比思維也是運營最常見的一種思維方法
- 縱向對比:自己和自己比,包括環比(和上一期自己比)、同比(和去年同期自己比)
- 橫向對比:自己和他人比,比如IOS和安卓的銷售額,女裝和男裝的銷售額等等
對比思維經常被錯誤應用,把不可比的數據放在一起對比,比如A品牌20年同比增長42%,B品牌20年同比增長僅28%,説明A品牌20年的銷售表現比B品牌更好?
事實上,A品牌19年業績僅3000萬,而B品牌19年業績達3億,量級差太大,根本沒有可比性。
如何避免對比思維的錯誤應用:
- 確保數據來源一致:比如對於同一指標,系統直接拉的數據和bi代碼跑的數據可能都不一樣
- 確保統計口徑、定義一致:比如銷售額包不包含拒退
- 時間屬性一致:比如同樣是2月,但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也不能直接對比
- 對象一致:樣本屬性統一,比如研究死亡率,士兵死亡率和城市居民死亡率,對象不一致就沒有可比性
相關思維是比較複雜的統計學數據思維,相關思維包含正相關、負相關、非線性相關、不相關等多種類型,大部分應用在生物學、科學領域。複雜的相關分析需要應用函數,建模才能完成,而現實工作中,大部分應用不到這麼深層複雜的程度。
大部分應用主要研究A與B之間的關係,如銷售額與UV之間的關係,廣告費用成本與獲取曝光量之間的關係。
應用好相關思維,當我們在處理複雜問題的時候,能幫助我們刨除無關數據的干擾,找到關鍵的因素和指標解決問題。
但在相關思維的應用上,也經常犯錯,最常見的就是混淆相關關係和因果關係,即因為事件A和事件B存在某種關聯影響,解讀成因事件A導致了事件B的發生。所以在相關思維應用,我們要知道事件A和事件B可能存在的關係,避免陷入誤區
- 事件A引起了事件B
- 事件B引起了事件A
- 事件A、事件C引起了事件B
- 事件A、事件B沒有直接關聯,但是事件C可能會同時引起事件A、事件B
- 事件A、事件B一點關係都沒有,只是數據湊巧相關
比如看電視會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下降,試想是看電視導致學習成績下降,還是學習成績下降的孩子更喜歡看電視,難道不看電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會提升嗎?難道學習成績提升的孩子都不看電視嗎?如果出現這類型的數據時,在解讀前,不妨像這樣反問自己,以確認數據邏輯的合理性。
四、結語數據分析思維説難不難,只要在應用或看數據的時候多留心眼,多打個問號,不要執着數據表現,多思考數據背後的關聯和差異,複雜的問題就會變得簡單了。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不妨把過去那些解不開的疑難雜症,再拿出來重新思考練習下吧!
本文由 @南魚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