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 VS 緬甸:300年戰爭史

在300年曆史中,泰國和緬甸打了33場戰爭,其中29次是緬甸入侵泰國。現在我們的印象是泰國遠遠強過緬甸,説緬甸入侵泰國感覺有點不可思議。但歷史上就是這樣的。
在屢屢入侵泰國的戰爭中,泰國都城有三次被攻陷。最後一次國都失守,古暹羅四百年文明的精華,暹羅數十代帝王的宮闕,歷代之所學,歷代之積累全部被付之一炬。
歷史上的緬甸很有意思,只要他們國內沒有動亂,穩定下來了,他們想到的第一件要緊事就是攻打暹羅(泰國)。
泰國 VS 緬甸:300年戰爭史

這段屢次被入侵的歷史,至今泰國人還記在心頭,十部泰國古裝劇裏,大概有九部是謳歌英勇不屈的“抗緬奇俠”和“暹羅烈士”們的傳奇故事。
那麼要問了,為什麼歷史上的緬甸總是孜孜不倦地攻打泰國呢?
01
緬甸是中南半島西北角的歷史古國,在整個中南半島的地理位置、民族性格、歷史表現都與中國戰國時期的秦國類似:征服慾望濃厚,還特別會戰鬥。在中國北宋時期,緬甸國土上開始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蒲甘王國。後來在元朝蒙古大軍的軍事打擊下,蒲甘王國很快趨於瓦解,從此進入了長達180年的“緬甸版戰國時期”。
泰國 VS 緬甸:300年戰爭史

直到1531年,也就是中國明朝中葉那會兒,緬甸才重新歸統一,建立了東籲王朝。
在緬甸重新實現統一的時候,南邊泰國的阿瑜陀耶王朝已經強盛了200年,積攢了海量的財富,育殖了稠密的人口,建立了繁華的城郭。
這一切都讓緬甸人垂涎三尺!發生戰爭是必然的,只待好時機。
緬甸東籲王朝實行的是類似於“兵農合一”的府兵制,農民一旦接到命令,立刻停止務農,自帶武器、鋪蓋……隨將領出徵。
緬甸農民們聽説要打泰國,個個激動的不行。一旦戰勝,則能夠成功掠奪大量的財富。打一仗頂三年,為啥要老老實實地種田呢?即便戰事不利,大不了退守本土,敵我雙方都難以長期在對方領土上維持有效的佔領和統治。
02
1548年,在泰緬兩國一系列的邊境摩擦之後,緬甸終於第一次大舉入侵泰國。
泰國人安居樂業兩百年了,早已不識兵戈,戰鬥力很低。因此如狼似虎的緬軍一路摧枯拉朽,勢如破竹,包圍了泰國首都大城。但最終沒攻下來,糧草不足只好撤兵。
1563年,緬王莽應龍再次入侵。莽應龍那可是一個真正的狠角色。在緬甸東籲王朝遭遇邦國反叛的危機之中,莽應龍南征北戰,自立為王,吸收了葡萄牙僱傭兵的先進戰力,一舉蕩平內外強敵,重建緬甸帝國。
泰國 VS 緬甸:300年戰爭史

這次緬軍攻下了泰國都城,繁榮兩百年的王都第一次被攻克。
暹羅王室,妃子宮女,文武百官,以及城中數萬百姓,全部被擄掠一空。像北宋的“靖康之恥”一樣,帝王宮室被悉數擄歸敵國為奴,而暹羅王國,也從此成為了緬甸的屬國。
1568年,暹羅人反抗緬甸統治,莽應龍再次進攻暹羅。圍城十個月之後,大城再次被緬甸攻陷。莽應龍處死暹羅國王,再次指派了一個“泰奸”彭世洛府尹來充當暹羅傀儡國王。
1581年,緬甸一代梟雄莽應龍病逝,其子莽應裏繼位。兩年後,在明朝的慫恿下,莽應裏的弟弟叛變。莽應裏命令暹羅將領納黎萱出兵平叛,而納黎萱早已受夠了緬甸的鳥氣,故意拖延行軍速度,被莽應裏察覺出叛意。納黎萱直接宣佈獨立,徹底與緬甸決裂。
莽應裏派兵討伐,緬甸主將被納黎萱擊斃。
泰國 VS 緬甸:300年戰爭史

納黎萱退入暹羅境內,撤銷素可泰傀儡政權,在泰北一帶堅壁清野,實施“焦土抗戰”。終於在1586年曆史性地擊敗了緬甸的入侵,艱難地贏得了暹羅對緬戰爭的“首殺”。
03
從納黎萱大帝上線開始,泰國終於擺脱了被緬甸長期吊打的悲慘歷史,開啓了兩國戰史上罕見的“泰國大反攻”時代。儘管,這只是暫時的。
納黎萱大帝在泰國曆史上具有很崇高的地位,他與鄭信大帝兩人是以“武功”而名垂青史。
納黎萱大帝在位期間與緬甸人發生了多次戰爭,甚至一度打到了緬甸國都。
泰國 VS 緬甸:300年戰爭史

在納黎萱大帝的聲威之下,泰北諸國歸順暹羅,柬埔寨遭到暹羅攻滅,緬甸南部的孟族國家也宣佈效忠。有點稱霸四方的感覺。
1605年,納黎萱大帝去世,暹羅剛剛有了一絲起色的“武運”,又開始走下坡路了。暹羅在納黎萱大帝帶領下佔據的一點緬甸土地,又都全部還回去了。
但這也換回了此後100年前相安無事的和平局面。
04
1752年,緬甸最後一個王朝——貢榜王朝崛起。7年後,緬軍又按捺不住“寂寞”開始入侵暹羅了。緬甸很生猛,一路勢如破竹,對暹羅國都進行了長達一年的圍城戰。在緬軍長期的圍攻下,暹羅王庭分崩離析,國土四分五裂,將領和百姓逃離國都,暹羅最繁榮的核心地區化作一片血海。
泰國 VS 緬甸:300年戰爭史

1767年4月7日,在經歷了14個月的圍攻後,暹羅國都大城陷落。暹羅國王身亡,城內金銀財寶被洗劫一空,殘存的三萬軍民全部被俘,淪為奴婢。之後,這座東南亞最繁盛的城市,被付之一炬。無數宮殿神廟,歷代國寶精華,在緬軍的烈火中化為灰燼。佛像和佛塔上的黃金,被緬軍刮下,神廟上的珠寶,被一個不剩地撬走。為了讓暹羅人永世不忘,緬軍甚至很有耐心地將城中數千座佛像的頭顱,一個一個地砍下……
泰國 VS 緬甸:300年戰爭史

延綿400年的暹羅大城王朝,33代暹羅帝王的苦心經營,整個泰民族在興盛的歲月中全部的積攢與驕傲,價值連城的寶藏,莊嚴華麗的建築,星羅棋佈的街道,鮮活的生命,古老的歷史,百代之所積,萬世之所學,整整四個世紀孕育的東南亞最美麗的城市。就這樣,全部在這場浩劫中,被徹底摧毀了!
05
在這亡國焚城的烈焰之中,泰國在烈火中誕生了一個英雄。這個人,就是鄭信。泰國曆史世上又一個傳奇般的復國英雄。鄭信,中國潮汕後裔。他的父親,是汕頭澄海來泰的一名商販。在少年時代,鄭信被暹羅大臣收為義子,入暹羅宮廷擔任御前侍衞。後外派地方,成為地方主官,先後擔任達城、甘烹碧城主。
泰國 VS 緬甸:300年戰爭史

1766年,緬軍圍困首都大城,在城中抗敵的鄭信,率領500名士兵突圍,在泰國東部羅勇、尖竹汶一帶建立根據地,重建武裝,準備反擊復國。大城陷落之後,緬軍主力撤離暹羅,北上參加清緬戰爭,僅留下部分部隊駐防暹羅佔領區。1767年10月,在經歷半年的軍事準備之後,鄭信興建戰船,集結大批華人子弟,整編潰散的暹羅軍隊,以5000兵力從海上反擊緬軍,一舉收復首都大城。12月,鄭信在曼谷西部的吞武裏建都開國,建立了泰民族歷史上第三個王朝——吞武裏王朝。那一年,他34歲。
06
鄭信稱帝之後,用兩年時間消滅了暹羅境內大大小小的四個割據政權,統一全國。此後,他擊敗緬甸侵略軍,並將獨立的清邁收歸暹羅版圖,出兵攻佔老撾,使老撾成為暹羅屬地,甚至還在柬埔寨與越南交戰,數年之間便將“亡國”狀態的暹羅,重新恢復到了“列強爭霸”的段位。而在內政方面,鄭信大規模鼓勵華人來泰定居,通過振興海外貿易,來重建滿目瘡痍的暹羅。同時,他積極與英國、荷蘭等國建立外交關係,購買西式軍火,增強武備。並通過長達六年的軟磨硬泡,最終得到了清朝的承認。
泰國 VS 緬甸:300年戰爭史

在短短15年的執政生涯中,鄭信以光速般的效率,讓暹羅重返地區大國行列。
他的成功復國,雖然和清緬戰爭分散了緬軍兵力有關,但畢竟,人家是憑實力打下的江山。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都是一個強悍的君王,傳奇的英雄。
同時,由於他自己是華人,因此在位期間大大提升了暹羅華人的經濟政治地位。無論是在華人的眼中,還是泰人心中,他無疑都是一代偉大的君王。
泰國 VS 緬甸:300年戰爭史

如果沒有他,暹羅將最終與緬甸一道淪為西方殖民地。而鄭信的戰友——日後建立曼谷卻克里王朝的通鑾,也無法在一個統一強盛,領土廣袤的王國基礎之上,建立延綿至今的泰族王朝。1785年,泰(曼谷王朝)緬兩軍在泰國北碧府交戰,緬軍戰敗——這是歷史記載中,這兩大冤家之間最後一次大規模的全面戰爭。
泰國 VS 緬甸:300年戰爭史

此後,兩國之間只剩一些零星的邊境戰事,萬人以上的大戰,再難見於史冊。十九世紀,英國佔領緬甸。隨着緬甸一方的突然“下線”,延綿300年的泰緬戰爭,終於徹底落下帷幕。
07
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泰緬兩國仍然會零星發生一些邊境衝突。有時,緬甸境內的少數民族地方武裝,會悄悄跑到泰國境內活動,與泰國邊防軍發生交火。而緬甸政府軍為了攻打這些“民地武”,也會招呼也不打一聲,就跑到泰國境內“跨境追剿”,而打完仗就不走了,與泰國邊防軍接着打。
幾百年過去了,泰緬這對“冤家對頭”如今的關係,算是不好不壞。在泰國人心目中,緬甸當年一言不合便大軍來犯,大城王朝慘遭滅國焚城的血仇,雖然依舊縈繞不去,但那畢竟是幾百年前的事情了,在現代泰國人心裏也算不上什麼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和中日、韓日、俄德之間的心結比起來,相去甚遠。再加上,現在泰國經濟實力,可謂碾壓緬甸。泰國民眾心中對緬甸的感情,歧視遠大於怨恨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56 字。

轉載請註明: 泰國 VS 緬甸:300年戰爭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