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親們聊聊中國歷史上最遺憾的三場失敗。
第一場是唐帝國對阿拉伯帝國。
唐朝領土很大,在西線已控制西域,距離裏海只有一步之遙。再往西推進幾百公里,就能打到東羅馬帝國。憑藉唐朝強大的實力,柔弱的東羅馬帝國肯定不是對手。
可當時中國最大的對手,不是東羅馬帝國,而是介於唐朝和東羅馬帝國之間的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正處在全盛時期,控制着現在阿拉伯國家,以及伊朗、土耳其,北非。他們夢想着建立東到太平洋的超級大帝國。
兩大帝國,一個要西進,一個要東進,矛盾不可避免,戰爭一觸即發。
公元751年7月,唐朝名將高仙芝翻越了雄偉的帕米爾高原後後,一路向西,唐軍抵達一個叫怛羅斯的小城。
在這裏,世界兩大帝國的兵刃終於碰撞在一起。
雙方在怛羅斯展開決戰。唐軍雖是客,但戰鬥力極強,尤其是中國軍隊特有的硬弩,射阿拉伯騎兵像割韭菜一樣,倒了一茬又一茬。更何況,唐軍也有優質騎兵,一度把阿拉伯人殺到懷疑人生。
阿拉伯人主場作戰,後勤能跟上,不怕和唐軍打對耗戰。但唐軍不行,孤軍深入,後勤補給都是問題。撐到第五天,唐軍陣中的葛邏祿人不想玩了,突然叛變。
葛邏祿人是唐軍中的僱傭兵,沒啥理想,只談利益。葛邏祿和阿拉伯人暗中做交易,就把唐軍給賣了。
怛羅斯之戰,唐軍最終失敗,2萬人只剩下2千。
中國的西進勢頭,被阿拉伯給阻攔了。中國失去了征服歐洲的機會。
第二場戰爭是元軍徵越南。
1257年,蒙古大汗蒙哥派名將兀良合台,率兵從大理出發,進入越南。越南雖然小,但戰鬥力超強,陳太宗率軍隊在東步頭成功阻擊蒙古軍。蒙古軍當時重點在南宋,也就撤了兵。這是第一次。
第二次已是1282年,忽必烈統一中國,再次發動攻越之戰。越南人心非常齊,越軍利用當地的山地叢林打蒙古人的黑槍,讓蒙古人極為不適。元朝50萬,看似不少,但在叢林地帶發揮不出戰鬥力,而越軍也有20多萬,加上地理優勢,並不比元朝弱。第二次攻越之戰,打了三年多。
1287年,忽必烈又調大兵50萬,以及300艘戰艦,志在必得。可忽必烈卻忽視了地理環境對元軍的不利,北方人實在不適應這裏的環境,泠涇關一戰,越軍用毒箭招呼元軍。二月,越軍在大灘口又把元朝打得找不着北。
整體實力,元朝佔優,佔了越南首都升龍。但天氣太熱,元軍大面積染病,最終也只能撤離越南。
越軍趁機在白藤江伏擊,在河中埋下無數削尖的木頭,元朝水師一到,戰艦都被尖木頭捅沉了。越軍趁機向元朝戰艦扔大石頭。元朝水師在白藤江之戰,幾乎全軍覆沒。
元朝沒拿下越南,也就沒有機會征服東南亞了。明成祖朱棣又打了越南一次,也是虎頭蛇尾草草收草。
打阿拉伯和打越南的失敗,只是地盤上的得失。但1894年中日甲午之戰的慘敗,則讓中國失去了近代最好一次走向現代化的機會。而這次現代化的機會,被日本奪走。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被捲入現代化的潮流中。雖然是被動的,但洋務運動也確實讓中國有那麼一點現代化的味道,新科技也慢慢影響中國,比如電報和鐵路,以及現代化武器。只是中國這艘船太大了,又太老,轉個彎是非常困難的,守舊派沒少扯後腿。
可大家都沒注意,被中國輕視幾千年的島國日本,正在上演明治維新的好戲。同樣是搞洋務,為什麼日本發展這麼快?日本是小船啊,守舊派也不強大,船小好調頭。
日本國內資源有限,他們要發展,必須對外侵略。日本先是侵略了朝鮮,然後要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中國當時有外表非常華麗的北洋艦隊,沒人瞧得起日本。而日本為了打贏這場事關日本國本的戰爭,幾乎是全民上陣,明治天皇甚至餓肚子,省下錢供給軍隊。
慈禧和李鴻章呢,慈禧為了過生日,挪用北洋艦隊軍費600萬兩,炮彈裏摻的都是沙子。
日本全國一心,中國人心渙散,已註定清朝的失敗。馬關條約,賠了日本2億兩白銀。日本利用這筆錢,迅速成為一流的現代化強國,而中國則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徹底失去了現代化的機會,成為列強魚肉。中國的知識分子痛定思痛,進行憲政改革,希望擺脱慘境。可慈禧為首的守舊派視憲政改革如死敵,戊戌變法是中國最好的一次憲政改革的機會,也被慈禧給破壞掉了。
這就是三場對中國影響深遠的失敗,讓中國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