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汪洙
宋朝汪洙在其《神童詩》中寫道:“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這短短几句詩,很形象的寫出了封建時代科舉制對一個人的影響。也許早上還是一個鄉野村夫,可到了晚上就能拜將封侯,登上天子堂,吃上皇家糧。
即便在如今,上一個好的大學,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然而,59年前,卻有一位男子,寧願放棄上北大的機會,也要回鄉種田,過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這個人就是董加耕,他如今變得怎麼樣了?
回鄉務農,立志耕耘
董加耕出生在戰爭時期,1940年在江蘇省鹽城縣,一個普通家庭裏出生,在那個充滿動盪的年代,董加耕的父母依然認為,只有讀書,孩子才能有前途,只有讀書才能讓孩子走出寒門,鯉魚躍龍門,有翻身的資本。
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説,上學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所以那時的孩子也十分珍惜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董加耕也很懂事,再加上聰明好學,要比更多的孩子用功,從小學到高中學習成績一直都非常好,是班裏的佼佼者。
畢業時,董加耕的成績,已經完全達到了上北大的資格,他的各門課程分數都在96分以上,再加上思想比較積極,又很早就成為了團支部書記以及預備黨員,董加耕已經具有了被保送北大的資格。
令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如此優越的條件下,在所有人眼紅的情況下,董加耕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入讀北大的機會,而是選擇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事情。他決定回鄉務農,立志耕耘。
在農村的生活,讓董加耕深刻的理解了民生疾苦,也深刻的明白了在大環境下一個人應該如何選擇。1961年高中畢業,也就是59年前,那一年也是國家正在遭受自然災害的年份,人民生活疲憊。身為一個受過教育的人,有知識的人,董加耕明白在什麼環境下就要做什麼事情。
自己的家鄉遭受了自然災害,董加耕毅然決然的選擇放棄北大上學的機會,決定回鄉務農,帶領家鄉人民致富,帶領家鄉人民有吃有喝,這等胸懷不是每一個人都具備的。
從別人眼中的呆子,成為受人尊敬的農夫
董加耕做出放棄北大學習決定的那一天,就註定了要受到來自各方的非議。在他的家鄉有一位老人,就對指責董加耕的後腦勺説:“加耕,人家讀書越讀越遠,你呢,從城裏讀到鄉下,我看你是讀書讀呆了啊。”
在此之前,憑藉着優異的成績,董加耕也交到了女朋友,然而當董加耕做出這一決定時,他的女友也跟他分手,甚至連董加耕的家人也無法理解他的這一行為,母親都絕望到了想要跳河的地步。
但是董加耕的決心,沒有改變,不管是來自任何方面的質疑,董加耕認為自己的選擇沒有錯。在他看來,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報效國家,就是為了報效家鄉,就是為了造福人民。知識只有用對了地方,才叫做知識。為了體現出自己立志於農耕的決心,董加耕才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加耕”,決意將自己的後半生奉獻在黃土地上。他的真名“嘉庚”,漸漸也被人淡忘。
董加耕回到家鄉,利用自己的所學,在田間地頭,教會家鄉人學會種田,給家鄉人民不斷的灌輸着農業方面的科學知識,並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種田是個苦活累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對於一個知識分子來説,是很艱難的。
但是董家更學會了苦中作樂,他並不是一個只讀書的人。在學校還參加過各種文娛活動,會唱歌,會跳舞。他在幹農活時,他會帶領着大家一起唱歌,用歌聲消除疲勞,帶來歡樂。在董加耕的影響下,家鄉人民種田的積極性也得以提高,農田的產量也得以增加。當其他縣還在為糧食犯愁時,董加耕所在的農村已經能夠自給自足。董加耕也逐漸獲得了聲望獲得了當地人的理解,用他自己的能力將別人對他的質疑,變成了最後對他的尊敬。
回想當初,董加耕曾經在自己的日記中表明過心志,他寫道:“身居茅屋,眼看全球,腳踩污泥,心懷天下。”小小年紀,董加耕已經不是一個死讀書,只會從書本上思考知識的人,而是真正成為了知識分子,對於在田間地頭遭受的風吹日曬,他並無怨言。
什麼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不是隻會讀書,不是隻會講大道理,而是能夠真正腳踏實地,心懷天下,用自己的所學回饋社會。這樣的人,才可以稱得上知識分子,那些雖然滿腹經綸,卻只知道整天滔滔不絕,絲毫無法推動社會進步的人,完全不能稱為知識分子。
人越老,志越堅
人生並非如此順利,後來經歷了變革,董加耕不被理解,也開始進入了人生的低谷期。遭受到了一些迫害,也差點丟了性命。在這樣的情況下,董加耕完全有理由頹廢下去。然而一個胸懷天下的人,從來不會因為生活中的起起落落,就改變初心。
在董加耕重新被理解,獲得瞭解脱之後,他又回到了家鄉,做起了地地道道的農民。1976年的董加耕,已經從一個青澀的少年成長為了成熟的男子,經過了歲月無情的洗禮以及毫無緣由的迫害和審查,董加耕早已經不是那個只有熱血的少年。在磨礪之中,他的心志更加堅定。
當國內環境發生了變化,董加耕也獲得了自由之後,他再回到家鄉時,家鄉的農村已經不是原來的舊農村。新農村建設成為了一個全新的名詞,而董加耕也重新投入到了農村的建設之中,不斷帶領着家鄉人民,重新走上了致富之路。1982年,董加耕被任命為當地的副鄉長,主管鄉鎮的工業。在其努力一下,1994年,董加耕所在的鄉鎮企業總產值已經突破了百億,真正帶領家鄉人致富脱貧了。
2000年,董加耕退休了,到如今已經整整80歲高齡,但是他並沒有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中,如今他關心着下一代,用他的餘熱在影響着下一代的年輕人。時至今日59年過去,他也從沒説過一句後悔,依然為自己的正確決定感到無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