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最強大腦”,子孫後代的事,朱元璋提前都想好了

大家好,我們的老虎仔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電視劇《走向共和》中,李鴻章有句經典台詞: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受時代背景和代際阻力影響,一個人對周圍人和事情的影響始終是有限的,一些事情只能由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來完成或實現。
明初“最強大腦”,子孫後代的事,朱元璋提前都想好了
但是,這話也不是絕對的。有時候一個人的權力足夠大,就可以突破更多的制約,從而對後來的人和事持續發揮影響。比如明朝的朱元璋就是這樣。
朱元璋起自平民,掌權後非常強調中央集權,注重個人權威。總體來看,朱元璋是非常強勢的。他在位期間,制定並推行了很多政策,直接影響了家族的形態和明朝的國運。
皇子皇孫的名字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對子孫後代的名字頗為費心。生前,他提前給在世的23個兒子確定了輩分,每個以20個字為準,從孫子始依次起名。
明初“最強大腦”,子孫後代的事,朱元璋提前都想好了
如,太子朱標家:
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燕王朱棣家:
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明初“最強大腦”,子孫後代的事,朱元璋提前都想好了
明朝皇子皇孫的名字一般有三個。第一個是姓,自然姓朱了;第二個是輩分,這在20個字裏可以選擇。第三個則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並以“火、土、金、水、木”為序,後世以此遞延。這樣充分考慮了皇族支脈龐雜的現實,永遠不會重複,可操作性非常強。這樣循環往復,經過數代明朝歷史上極具特色一幕出現了:皇子皇孫的姓名中出現了很多五行偏旁,尤其是帶金屬的生僻字。清代的化學家徐壽從中受到啓發,在翻譯化學元素週期表時愣是將朱家的宗族特色給糅合進去。
貫徹明朝始終的黃冊制度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在全國範圍內普查人口。結合裏甲制度,按照職業屬性,大致將全國人口分為民、軍、匠三類。每類以户為單位,登記鄉貫、姓名、年齡、丁口、田宅、資產等信息,並彙總成冊。由於表面用黃紙封面,所以又稱為黃冊制度。
明初“最強大腦”,子孫後代的事,朱元璋提前都想好了
黃冊制度原本用來核定人口,後來又以此作為徵税的依據。黃冊讓明朝的管理瞬間透明起來。朝廷以黃冊為基準管理人口、分攤賦役,十分高效。老百姓也不擔心受到額外的盤剝。黃冊每十年一更新,基本上做到了契合實情。正因為這樣,黃冊制度得以貫徹明朝的始終。
明初“最強大腦”,子孫後代的事,朱元璋提前都想好了
當然,黃冊本身並無問題。但是到了後期,有的府縣在正管(普通家庭,承擔正常徭役)和畸零帶管(鰥寡孤獨家庭,少承擔或不承擔徭役)做文章,以此來逃避正常的賦税徭役。黃冊信息失真也就在所難免。隨着黃冊的頹廢,大明王朝雙眼幾乎失明,對全國人口、財政逐步失去了控制力,尤其是財政賦税逐步向中上層集中。這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構建中央官制
歷來開國皇帝在一切安定之後,就會重新構建中央官制。朱元璋也不例外。對此朱元璋自己有很好地概括。
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xié háng,互相抗衡),不敢相壓,事皆朝廷(指皇帝)總之,所以穩當。
朝罷相,就是朱元璋在胡惟庸之後,廢除中書省,不再設丞相。五府,就是五軍都督府,指前、後、左、右、中五軍都督府,類似於現在的五大戰區。各府“權不專於一司,事不留於壅蔽。”從此皇帝可以有效控制軍權。六部為吏、户、禮、兵、刑、工六部,分理天下政務。都察院相當於監察機構,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這些部門之間相互制約和抗衡,控制權都掌握在朱元璋手中。
明初“最強大腦”,子孫後代的事,朱元璋提前都想好了
這是明初中央官制的大致形態。朱元璋一手謀劃的中央官制一直持續到明朝末年,期間有些許改變,但並沒有大的變動,為推動明朝的持續發展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明初“最強大腦”,子孫後代的事,朱元璋提前都想好了
以上只是朱元璋為子孫後代謀劃的冰山一角。朱元璋推翻元朝後,不必再向任何階級或個人妥協,他的意志逐步上升為國家政治。於是,他發揮“最強大腦”,凡事考慮長遠,儘可能為子孫謀劃,很多政策及制度也得以貫穿明朝的始終。當然,做一件事,和做成一件事完全是兩碼事。正如這些政策制度一樣,有的比較完美,有的實施結果則與出發點相左。這説明,在強大的規律面前,任何一代人都是無法掌握一切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0 字。

轉載請註明: 明初“最強大腦”,子孫後代的事,朱元璋提前都想好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