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國拍賣一清朝文物,意外記載明朝窮書生見聞,推翻崇禎百年謠傳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經典

大家好,我們的不一樣的我不一樣的歡樂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美國蘇富比拍賣行以21.85萬美金的價格,拍賣了一件清朝書畫家金農的楷書作品《錢士馨事略》。金農是清朝揚州八怪之首,書法繪畫都有很深的造詣,流傳後世的有《菩薩妙相圖》《東萼吐華圖》等眾多知名作品。
《錢士馨事略》與這些名作相比,只能算是很普通的一件,美國拍賣行甚至以為這是隸書。不過,字的內容卻讓歷史學者們興奮不已。
因為這幅書法記載了一位名叫錢士馨的明朝窮書生的生平事蹟。
錢士馨在崇禎十五年(1642年)考取貢生後便四處顛沛流離,1644年明朝滅亡之際,錢士馨剛好遊蕩到了北京的舅舅家,在此定居3年之久,並意外結識了時任左中允(掌管皇后、東宮事務的屬官)的李明睿。
雖然是一名窮困潦倒的窮書生,但錢士馨卻親身經歷了明朝滅亡、李自成進京、清軍入主的整個甲申之變全過程,並且把所見所聞寫成了《甲申傳信錄》。
但是,《甲申傳信錄》記載的關於崇禎皇帝的內容卻跟主流史書相悖,加上作者並不知名,所以僅僅只有3本抄本,直到1935年才有出版社以“斷句刊行”的方式出版,並沒有引起多大關注。
那麼《甲申傳信錄》究竟記載了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二十四史》撰史原則都是後一個朝代依據前一個朝代的實錄修撰而成,清朝在修《明史》時即是這種做法。但由於李自成在1644年攻陷北京,所以關於崇禎朝的奏章、留中奏疏、邸報基本散失,崇禎皇帝説過什麼做過什麼,只能根據傳聞以及親歷者的回憶重新歸攏。
這其中就包括南遷爭議。
明朝實行兩京制,除了北京之外,南京保留着完整的六部體系,換言之,明朝保留了一套完整的系統備份。但是,在面對外有清軍叩關,內有李自成逼近的情況下,崇禎皇帝卻沒有選擇遷都避敵鋒芒,而是自縊在了煤山。
對此,《明季北略》《流寇志》等史書都把原因總結為崇禎皇帝好面子,既想南遷又怕承擔“丟失宗廟陵寢和北方大片疆土”的罵名,最終錯過了南遷的時機。
比如鄒漪寫的《明季遺聞》提到,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三日,左中允李明睿向崇禎皇帝進言:“只有南遷一策,可緩目前之急。”崇禎皇帝説:“此事我已久欲行,因無人贊襄,故遲至今。汝意與朕合,此意決矣。但外邊諸臣不從,奈何?此事重大,爾且密之”。
顯然,按照《明季遺聞》的説法,崇禎皇帝早就想南遷,但因為大臣反對,所以只能私下商議。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窮書生錢士馨寫的《甲申傳信錄》記載了截然相反的一幕:
“崇禎十七年二月十五日(崇禎自縊前33天),駙馬都尉鞏永固提議南遷,上不聽”。
“二月二十八日(崇禎自縊前20天),左諭德李明睿、少詹項煜請上南遷,上反覆觀之,怒甚,少間,色漸平。事竟留宮中,不發”。
三月初四日(崇禎自縊前14天),平台召對,又有大臣提議南遷,崇禎皇帝説道:“朕方責諸臣以大義,而使太子出,是倡逃也。其謂社稷何!”
《甲申傳信錄》的上述內容,也剛好印證了時任崇禎朝錦衣衞的王世德所説的“李明睿倡南遷之議,幸而上不為所惑。”大學士倪元璐也提到:“皇上有‘國君死社稷’之言”。
可以説,即使到了大同失守,京城門户洞開的危急時刻,崇禎皇帝的態度始終很明確:國君死社稷。
放棄南遷翻盤的機會坐以待斃或許並不明智,但對於一個帝王而言,卻是最為人欽佩的一種選擇。《甲申傳信錄》也徹底推翻了流傳了幾百年的關於崇禎皇帝的一則謠傳:想南遷活命卻又顧及顏面猶豫不決。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