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出現一股研究粟裕將軍的熱潮。隨着這股熱潮愈演愈熱,粟裕將軍的名聲也越來越高,甚至提高到和我軍傑出的名將林帥相提並論的地步。
“林粟”對比的話題屢見不鮮,兩人的確也有很多相似之處。
林總在戰前講解戰術
兩人的年紀相仿,都是1907年出生。在1931年,兩人還曾短暫共事過,當時的林總是紅4軍軍長,粟裕則是紅4軍參謀長。
我們先來看看對林帥的評價。
在30年代,著名的記者埃德加·斯諾在其著名的《西行漫記》中,是如此向世界介紹林帥這個年輕的中國將領,“中國所有軍事將領中——無論紅軍或白軍——最出色的戰術天才”。
1938年,我《新華日報》是如此宣傳年僅31歲林帥的,“八路軍中最優秀的將領”。
1946年,國府的報紙是如此向民眾介紹不到40歲的林帥,稱其為“翹楚,翩翩儒雅,胸有韜略,自不可與他將領等閒視之”。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來自我方、蔣方、外方的評價,都在林帥40歲前,在林帥還沒有取得解放戰爭的功勳前的評價。
除了媒體的宣傳外,早在1935年,主席和張聞天聯名給彭大將軍打電報,其中提到“各同志均認為林彪同志是我們最好的、最優秀的高級幹部之一。在過去以及最近二萬五千里長徵中,對中國革命,對於黨是有着很大的功績的,是有着中國及國際的榮譽的”。
平心而論,這個評價實在是有點拔高了,1935年的林帥,哪來的國際榮譽?當然,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對年輕的林帥的重視。
從上述評價可以看到,即使林帥不參加解放戰爭,其名聲已經極高了,甚至不誇張地説,在林帥30歲之前,就已被普遍視為我軍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如果再加上林帥在解放戰爭中的傑出表現和巨大貢獻,名望更高是當然的。正如費玉清等人編寫的《劍橋中國民國史》中評價的那樣,“鞏固”了而不是“塑造”了林彪將軍“作為中國最偉大的軍事領袖之一的聲望”。
比林總不同的是,粟裕將軍的名聲當時相對較小。雖然1931年也曾短暫地協助林帥指揮過紅4軍,但真正讓粟裕將軍大放光彩的還是解放戰爭。另一個事實是,當時人們往往讚美的是粟裕將軍的頂頭上司陳毅,粟裕將軍作為陳毅的副手,沒有得到太多的重視。這也導致了粟將在很長的時間內,相比陳毅都是名聲不顯。
比如1949年,由廣文社出版的《六將星》,分別介紹了朱德、彭德懷、林彪、陳毅、劉伯承、賀龍6大將軍,粟裕將軍並不在列。
粟裕將軍真正名聲鵲起,是在上世紀90年代。隨着粟裕將軍研究熱潮的興起,很多人知道了粟裕將軍的很多傳説。
很多以前從沒有人説過的,但現在已經耳熟能詳的很多事蹟,我們可以列出來做個對比。
首先是主席對粟裕將軍的評價。與1935年主席對林帥的評價不同的是,1935年對林帥的評價有的是用電報寫的,而主席對粟裕將軍的評價,則是近些年通過一些作家的小説透露出來的。
據有的小説透露,主席和英國名將蒙哥馬利將軍會面時,曾親口告訴,“在我的戰友中,有一個最會帶兵打仗的人,這個人叫粟裕,淮海戰役就是他指揮的,他是我們湖南人”。
如果我們去看目前透露的主席和蒙哥馬利的談話內容,至少從目前的資料看,並沒有上述的內容。
當然,不排除目前公佈的資料不全,主席説過的這些話,也可能沒有在公開資料上披露。但還是疑點重重,主席和蒙哥馬利見面的時間分別是1960年的5月和1961年9月。眾所周知的是,粟裕將軍在1958年的事件中剛剛受到了打擊,主席為何會在此時突然盛讚粟裕將軍呢?
此外,第三野戰軍參謀處處長王德將軍在其《華東戰場參謀筆記》一書中,提過淮海戰役指揮的事。
當時尤金到中國,和主席提到斯大林想了解淮海戰役的事。主席讓尤金去南京找劉、陳兩位元帥瞭解情況。王德將軍作為陪同,參加了劉、陳和尤金的這次會談。王德將軍回憶説,會談時尤金提到了主席對淮海戰役的答覆。
為何主席在粟裕將軍未受打擊時,説淮海戰役是劉、鄧、陳指揮的,然後在粟裕將軍受到打擊後,反而説淮海戰役是粟裕將軍指揮的呢?這明顯不符合情理啊。
所以,主席對粟裕將軍的這個評價,作為趣聞談一談是可以的,但作為歷史來談顯得不夠慎重。
其次,是林帥對粟裕將軍的評價。目前非常知名的一個評價,是林帥誇獎粟裕將軍盡打“神仙仗”。和主席對粟裕將軍那個最能打仗的評價一樣,這個評價也是多年後由小説家發掘出來的,還未見於權威史料。
事實上,林帥其實是描述過“神仙仗”的。
林帥對於“神仙仗”的描述,其實是非常清晰的,給小説家發掘出來變成林帥誇獎粟裕將軍的話,而且還能流傳的那麼成功,也是比較有趣的一件事。
最後,再提一個非常有名的評價。小説家發掘認為,著名的國軍悍將胡璉曾感嘆,“土木不及一粟”。
其實,由小説家們發掘出來的各種名人名言,原本是不太容易證偽的。但不知道為什麼,研究粟裕將軍的小説家似乎喜歡盯着有原文對照的言論,這一點是何原因我也搞不懂。
比如之前林帥本人留下對“神仙仗”的描述一樣,胡璉將軍也是有白紙黑字的文字版本留下的。
當然,小説家們解釋説,胡璉是後來才知道是粟裕將軍才是華野的正牌指揮官,瞭解清楚了情況後,才發出“土木不及一粟”的感慨。
問題在於,這個解釋本身就是很荒謬的。
姑且不説胡璉對劉、陳兩帥是不是服氣,他是怎麼知道華野是粟裕指揮這個事的?
不可能是官方史書,因為直至今天,我們的史書依然是粟裕將軍協助陳毅元帥指揮華野,而不是粟裕將軍直接指揮華野。
也不可能是各將帥的言論。因為直至今天,無論葉飛將軍、陳士榘將軍還是許世友將軍等等,包括粟裕將軍本人,不管是當時的報告還是多年後的回憶,都由衷讚美陳帥的正確指揮。
所以,上世紀70年代就去世的胡璉,到底是通過哪個渠道才知道並確信,華野是粟裕將軍指揮這個由90年代小説家們開始研究並逐步傳播出來的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