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教師佔比近半,光谷六小這樣“激活”,搭建分層舞台,激勵人人發光
□楚天都市報記者 張屏 通訊員 彭毅君
剛剛過去的暑假,武漢市光谷第六小學教師陳杰很忙碌:除了自己的培訓課,她還“蹭”了幾乎所有的區級培訓,每天還在網上上教育專家的課。“只要是能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事情再多我也不覺得累。”陳杰説。
這名2015年從湖北第二師範學院畢業入職光谷六小的年輕教師已獲得了全國NOC大賽一等獎,常常擔任區裏的信息化培訓講師。她深有感觸地説,對新教師來説,前幾年非常重要,學校在這方面下足了功夫,通過多方評價對新教師進行分層,制定成長計劃,分層的舞台激勵着每人都努力發光,積極向上躍升。
對面臨着3年增千名學生、新進教師佔44%,已成光谷片區人口密度最高的學校的光谷六小來説,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是頭等大事。“我們永遠把教師放在第一位,教師發展了,便能成全學生成就學校。怎麼發展?就像學生需要分層教學,教師也需要分層培養,我們要做的就是為大家搭建適宜的舞台,激勵他努力發光。”該校校長李明菊説,這一策略成效顯著,該校去年獲區教師專業發展示範校,區國文國風創意獎等;一個國家級課題子課題、一個市級課題順利結題;1人獲全國NOC大賽一等獎,10人獲部優、省優和市區一等獎;學生課本劇節目獲市級優秀劇目獎,京劇聯唱獲得市級最佳表演獎,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115人。
科學劃分更多層舞台
在光谷六小,教師專業成長被分為“五段五型”(新手型、新秀型、骨幹型、優秀型、成熟型),並建構了“三維”(教師專業品質、知識、能力)教師發展模型,其中,為新手型教師(一至三年教齡)所設定的目標是“站上講台,熟悉常規”,新秀型教師(三至五年教齡)應“站住講台,創新教學”,骨幹型教師(五至十年教齡)應“站穩講台,初具特色”;優秀型教師(十至十五年教齡)應“站高講台,以身示範”;成熟型教師(十五至三十年教齡)就該“站遠講台,教藝雙馨”,學校鼓勵新秀教師發展為區級優秀青年教師,骨幹、優秀教師發展為區級學科帶頭人,學校會在其中培養市級學科帶頭人。對省特級教師、市學科帶頭人,學校為其設立校級名師工作室,廣泛招募成員,賦予導師和團隊權利和義務。
在為老師們指出努力方向的同時,學校也提供達成目標的路徑。該校教學副校長秦小華介紹,該校會根據老師們參加校級活動的積極性、作品,他在備課組中的表現,以及教師敍事比賽等中的成績對其進行評價,並以此作為分層培養的依據。對還不清楚課該怎麼上的新手老師,學校提供14個學科50多種課型的課堂模式作為範本,它們是全校教師的研修成果,能幫助新老師迅速上路;對每位老師,學校都發放學年度教師個人成長計劃表,內容包括個人優勢、最近發展點、發展具體目標、發展具體措施等,其中又細化為閲讀情況、執教研討課公開課、校本課程開發、論文獲獎或發表、撰寫高質量反思或敍事、參與課題研究情況、教育教學經驗分享交流等,學年末對照填寫檢查反饋表。“我們提倡老師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全面發展。”光谷六小教師發展中心主任胡萍説,有了詳盡的規劃圖,老師就找到自己的橫縱座標,強化優勢,補齊短板。
鼓勵實現多角色扮演
在光谷六小,老師們絕不僅僅只有一個舞台。事實上,學校大力支持大家“多角色扮演”。
陳杰便有着4個角色:工會委員、新五年級備課組長、有近20名坊員的信息化工作坊的坊主、胡冬霞校級名師工作室的成員。“當工會委員,讓我更瞭解老師們的情況,對自己做今後的規劃有借鑑意義;做備課組長,我學會了以身作則、柔性管理;做坊主,我主動共享所有資源,督促自己有危機意識、繼續學習;在名師工作室中跟着名師學習,更是我的心願。”她説。
在光谷六小,像陳杰這樣的老師還有不少。“多一重角色,便多一份發展的路徑,發光的可能。”秦小華説。
“在我校,老師們已經形成了力爭上游的發展氛圍,學校也創新方法,讓學習變得更有趣,我們的悦讀分享活動的主題有時是‘讀月讀詩讀人生’,有時是共讀《一線帶班》,老師們每月交流2個小妙招;有時是在開會前看教育影片精華片段,讓大家寫百字感悟。”李明菊説,點滴積累,已讓老師們在教學、科研中取得長足進步,目前,該校除獲東湖高新區教育局績效考核和教育質量“雙優”外,李明菊、謝敏慧主持的2項課題入選省級重點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