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聽不懂,成績差,
背後的原因可能是……
曾經朋友帶着她們家8歲多的小姑娘來我家玩,她媽媽一直很抓狂的跟我説:孩子上學後 聽不懂、學不會、成績差,也不知道從何改起。
我給小姑娘講故事和輔導作業的時候,發現很多她這個年齡段能聽懂的故事她理解不了,在單個詞無法聽懂的情況下,不會根據前後文推斷這個詞的含義,從而影響對整個句子的理解。
孩子跟我説在學校裏聽不懂老師講什麼,跟不上老師的節奏,也就在所難免了。
雖然“聽不懂、學不會、成績差”,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在這個小姑娘身上,可能主要原因就出現在閲讀理解能力跟不上。
就像北京師範大學的舒華研究員調研後所揭示的那樣: 很多孩子的學習問題是由閲讀問題引起的,閲讀困難不僅僅是影響孩子的語文學習,也會嚴重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
“我跟孩子買過很多書啊,TA就是不讀”
為什麼孩子不喜歡閲讀
“道理我都懂,家裏書也沒少買,可是孩子就是不喜歡讀。”
這是無數家長吐槽的一點。
先別急,大家換位思考一下,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閲讀一本書,如果這本書裏講的是自己很 不瞭解的專業知識,比如醫學、法學、前沿科技,等等,會不會覺得跟看天書一樣,每個字都認識,但是連成一句話,就不知道什麼意思了。
而相反,如果這些 內容自己瞭解,甚至非常熟悉,那閲讀不僅讀的很快,而且津津有味。
這是為啥很多人看小説看爽文很輕鬆,一啃專業書籍就啞炮了。
因為閲讀並不是眼睛把字或者圖片給看一遍, 閲讀的過程其實就是大腦處理信息的過程。每個人的知識儲備不同、經歷不同,在看到同一條信息時會產生不同的聯想,做出不同的反應。
比如,同樣是看到 “一片”這個詞,有的人馬上就會想到 “樹葉”,有的人則會想到 “麪包”。
如果一個人大腦裏的信息網絡越多,在接收到新的信息時,大腦就更容易 調動已有的信息處理新知識,進行 聯想、分類或者 歸納、總結。
看不懂,會越來越不喜歡看書;看得懂並消化吸收,會越來越喜歡閲讀和學習。
孩子也是一樣。
很多時候,書買來了孩子卻不喜歡讀,要麼是繪本太難孩子大腦處理不了信息,要麼是 孩子信息儲備太少,導致大腦無法出現聯想消化吸收併產生愉悦感的過程。
父母跟孩子多聊天
是增強孩子信息儲備的最佳方式之一
大腦中的信息儲備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學習和處理新知識的速度和效率。而 父母跟孩子多聊天,是增強孩子信息儲備的最佳方式之一。
小胖還是一個小嬰兒的時候,我就儘可能多的跟他説話,這種説話不是簡單的説:兔兔,寶寶,吃飯飯,看書書等等這樣的內容。
而是真的把他當作我一個朋友一樣的聊天:
比如我會跟他聊,我今天工作做了什麼,我看了什麼書,書裏有一個觀點很有意思,這個觀點講的是什麼,或者看到有一個故事讓我很傷心難過,故事是這麼講的……
我也經常帶他去户外,因為户外的事物更多,從而可以聊更多的話題。
説白了,就是把自己當個“話癆”,可以講的不那麼正確,但一定用儘量豐富的詞彙。
我一直都很注重和他的聊天,所以小胖小時候的語言環境足夠豐富,長大一些,他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就比同齡小孩強很多。像他三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聽得懂“凱叔講故事”上面,標註6歲 孩子聽的故事,並且聽完後還能繪聲繪色的給我們講故事,基本八九不離十。
而當他的理解能力越強,他吸收外界信息的速度就更快,這個過程就像一個AI機器人深度學習的過程,前面的設置輸入好了,接下來 自己就開始大量的吸收信息和處理信息,並形成知識,反過來幫助自己理解更多東西。這是一個正向循環。
這些都會成為孩子入學後的巨大優勢。
BBC有一個記錄片,叫做《北鼻的異想世界》,推薦大家看一下,紀錄片裏的專家説: 小時候聽到許多話的孩子,往往在學校表現更好,因為這些孩子的父母,在較早時期打下了基礎。
最好的早教:
願意並渴望和你的寶寶對話
有讀者私信問我説在 家辦公是怎麼處理和孩子的關係的,她在家辦公,孩子老過來打擾她,怎麼辦?
説實話,我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但只要我的工作不是特別緊急,孩子來找我時,我都會給他耐心解釋一下,我在忙什麼,比如我在看一個募資説明書(或者研報),這個公司是做什麼的公司,或者我在寫一篇公號的推文,這篇推文要講什麼。
就比如前幾天他跑到我書房,看到我的工作計劃表,問我這是什麼,我就詳細的給他解釋了這是我的工作計劃表,用來提示我要做的工作有哪些,以及每一項具體工作是什麼。
我跟他解釋完之後,他通常就心滿意足的出去繼續自己玩。而其實跟孩子聊一會,也耽誤不了什麼,工作的時候少刷幾次手機,這時間全都回來了。
但和孩子聊天的這個過程,卻好處多多,一方面能夠增強和孩子的關係,讓他感受到被尊重被滿足;而另一方面,也極大的擴展了孩子的信息儲備,是開發孩子大腦的好機會。
我也經常被問到要不要給孩子上早教課的問題,説實話,我自己挺能花錢的,但小胖三歲之前,我卻沒給他報過任何早教班,都是在家裏或者户外摸爬滾打,以及我自己的“話癆”型陪伴。
我對於早教的態度是如果想上,沒問題;但不要把早教班的功能誇大化,不要用早教替代父母的作用,因為孩子的自信心、學習能力和大腦開發,離不開和父母的親密互動。
就像上面那部紀錄片所説:
最好的早教,其實就是願意並渴望和你的寶寶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