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家長真的做到了教育孩子的原則嗎?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經典

關於教育這件事,父母們之間總是有説不完的話題: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使孩子成為更優秀的人?什麼樣子教育方法才是最科學有效的?這些問題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路程中顯得特別又突出。我們常常説生活要儀式感,學習要有使命感,那麼對於教育來説,父母要把握其中的分寸感。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其實就是教書育人的過程。而另一種意思理解就相當於江一種最客觀的理解銷售給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

教育實則就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是人的一生中對於吸收外界知識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麼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又應當注意些什麼呢?

關於教育這件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不同的教育方法。人們常説“棍棒底下出孝子”,還有人説“沒有身教,言傳無效”,對於父母來説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而且需要耐心的過程。如果孩子做錯的事情我們儘量不要去打罵孩子,因為打罵孩子會去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傷害,對於教育孩子來説可能會適得其反,從而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但無論是何種教育方式,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分寸,敢切勿失度。

其實用言傳身教來概括家庭教育無疑在恰當不過,但是言傳合身較熟輕孰重卻是家長們爭論不休的話題之一,就算在學術界也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結論。

然而,有三點可以確定。第一個原因是缺乏口頭和個人教學。第二個比口頭教學更難實現。三是沒有個人教學,口語教學是無效的。總之,整天和孩子們説話是沒用的。父母必須盡力為孩子們樹立榜樣。這樣,你對孩子説的話就有分量了。否則,如果你沒有接受過個人教育,你只能進行口頭交流,這對你孩子的教育不是很有用。其深層內涵是家庭教育是父母與子女共同成長的共同過程。父母為孩子做的事也能改善他們的個性,這是一個共同成長的過程。

父母教育孩子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都是對孩子的愛。分寸感是對於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分寸感一旦失衡了,可能會對孩子建立獨立人格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教育要有分寸敢把握好度,孩子才會有分寸感,才會學會自覺自控自律。

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要給予孩子一定的尊重感,以及自由感。要把孩子當做一個與自己平等相關的人。不要把孩子當做一個只要學會聽話的物種,要學會教給孩子什麼是禮貌什麼善意。最高的禮貌和善意不是一定要説些什麼或者做些什麼,而是給對方一定得體面和一定的分寸,讓對方感覺到舒服,這才是最正確的相處方式。

教育是一條很長的路,成長不易,教育不易。希望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成長為一個優秀善良懂事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