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知己知彼,還不低調做人:哪怕像沈萬三一樣有錢,也得跪

大富豪沈萬三多有錢?有好事之人幫他算了一筆賬:

沈萬三身家白銀20億兩,大明時期,一斤(500克)為16兩,相當於1兩31.25克。

目前倫敦市場的白銀價格大約為每克53元。

即,如果沈萬三活在現在,那麼他的身價是33125億人民幣。

大致相當於2019年北京市或河北省的全年GDP。

而根據最新的福布斯富豪榜,沈萬三的財富相當於4.5個比爾蓋茨,10個馬化騰或11.5個馬雲。

沈萬三的身家是否有20億兩,這些財富是如何得來的,都不是我們要探討的重點。我們要探討的,是他為什麼沒法保住這些財富,最終反而落得個家破人亡的。

無法知己知彼,還不低調做人:哪怕像沈萬三一樣有錢,也得跪

中國富豪:馬化騰、馬雲 | 來源:網絡

01從一代鉅富到家破人亡

1

話説沈萬三是非常會賺錢的商人,生意紅火,日進斗金。

其真實的家產具體多到什麼程度,是否真有20億兩甚至更多,恐怕只有他們家族的最關鍵的幾個人物能夠掌握,我們外人,知道的可能性不大。

但有幾個旁例可以作為佐證。一個是他家家產被“籍沒”,就是被朝廷沒收時,各種珍寶古玩堆積如山,好長時間都運不完。

另一個是在清洗完畢後,沈萬三的兒子收攏了抄家遺漏下的資產,然後拿出一小部分(當然也是天價),即賄賂了當時的特務頭子紀綱幫他到蘇州挑選美女。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沈家當年的財勢由此可見一斑。

無法知己知彼,還不低調做人:哪怕像沈萬三一樣有錢,也得跪

紀綱的影視劇形象 | 來源:網絡

2

朱元璋奪下花花江山後,看中了“鍾靈毓秀,虎踞龍盤”的應天府南京,認為此地大有帝王之氣,便力排眾議,定都南京。

但南京不像開封、西安那樣,歷經多個繁榮大朝的治理,基礎建設相對薄弱的很。

尤其是南京城的城牆,皮薄個矮,外敵一入侵,皇帝和眾權臣立馬就得裸奔。

重修城牆,成為擺在大明王朝眼皮子底下的當務之急。

朱元璋不是看不到這些,只是開國不久,百廢待興,國庫裏的錢卻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着,鐵鍋吊起來當鍾打——叮叮噹噹,根本沒辦法興建如此開支浩大的工程。

有大臣出了個民間募集資金的主意,不出意料地得到了一片叫好之聲。不花自己的錢給自己辦事,這樣的好事哪用得着開會。

找誰募捐?殺豬當然要殺肥的,富可敵國的財神沈萬三自然成了屈指可數的肥豬。

朱元璋一聲令下,奴才們召沈萬山去應天府議事。

無法知己知彼,還不低調做人:哪怕像沈萬三一樣有錢,也得跪

沈萬三塑像 | 來源:網絡


3

沈萬三嚇了一跳,心道這些年雖然不怎麼走黑道,但“秋後算賬”還怕找不到理由?

他想一走了之,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又能跑到哪裏去?再説也來不及啊,再説也捨不得啊,那幾個剛納的小妾長的……

思來想去,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硬着頭皮也得上,但破財消災的念頭,卻在心中牢牢地紮下了根。

沈萬三面色不定地來到了南京,哆哆嗦嗦上了朝廷,一聽竟然是募捐,高興的差點沒背過氣去。

能用錢解決的,那還叫個事?

用多少錢解決,卻是個事。他吞吞吐吐的試探,能不能出資建造從洪武門到水西門的城牆。

説完這話,他不漏痕跡地抬頭看了一眼龍椅上的朱元璋,心道一旦皇帝不高興,立刻加碼。

朱元璋一聽,也高興的差點沒背過氣去,那是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城牆啊,朝野一片譁然。

“瞧你們那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沈萬三暗想。對這羣可望不可及的極權人物,頓時看低了幾分,好幾分。

看來人還是不易喜形於色,被人看不起不説,還不容易拿全款。

也怪不得朱元璋,一個要飯的出身,哪裏想到過有人能擔當如此一筆鉅款,見識決定眼界啊。

無法知己知彼,還不低調做人:哪怕像沈萬三一樣有錢,也得跪

南京水西門廣場 | 來源:網絡

4

吳興沈萬三很快成了茶餘飯後,街頭巷尾的談資,一時風頭無兩。

商人的投機本性此時卻顯露出來,城牆如期修建完畢後,滿臉風光的沈萬三開始琢磨:怎麼樣再放個大火箭,讓那窮瘋了的君臣高興高興,也好給自己鋪上一條通天的大道?

這貨關注到了城中明軍單薄破舊的衣衫,營養不良的面孔,眼睛頓時一亮。提出了出巨資犒賞軍隊的想法。

一個如此精明的商人,就因為這次犯渾,肉包子打狗不説,還搭上了小命一條,徹底地把自己的一生給葬送了。

朱元璋一聽,那是勃然大怒:

“匹夫犒天子軍,亂民也,宜誅。——《明史.高皇后傳》

老子的軍隊,你來犒賞,你算哪顆葱,想造反?老子成全你個全屍。

還得説朱元璋的老婆馬皇后宅心仁厚,對朱元璋連吹枕邊風:

“妾聞法者,誅不法也,非以誅不祥。民富敵國,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將災之,陛下何誅焉。” ——《明史.高皇后傳》

意思是,沈萬三這種不祥之人,讓他自個兒遭天打雷劈成了,你何必髒了自己潔白無暇的小手。

朱元璋尊重馬皇后,也覺得説的有理,才稍微消了點氣。

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饒,沈萬三被判家產充公,流放雲南,以致最後客死他鄉。

可見,人越是在一帆風順的時候,越是要時時警醒自己。

無法知己知彼,還不低調做人:哪怕像沈萬三一樣有錢,也得跪

朱元璋夫人馬皇后像 | 來源:網絡


02貧賤生活造就的價值觀

沈萬三恐怕到死都沒弄明白,為什麼那個一點小錢就可以打發的朱元璋會生那麼大氣。

但我們以上帝的視角,卻可以把我朱元璋的真實心理。

這要從朱元璋從小的經歷説起。

1

雖然很多人願意把朱元璋與劉邦做對比,但他倆的早期境遇,還是有着根本區別的。

朱元璋是真正的赤貧農民,家無隔夜糧,窮的餓死老鼠,得背井離鄉去討飯;而劉邦不僅做過亭長,還有岳父、蕭何的接濟,從成份上來講,怎麼着也能劃箇中農。

17歲的時候,討飯路上遇上疫情,父親,長兄和母親相繼在一個月內染疾而亡,他和二哥兩人面對着親人的屍體又悲又愁,沒法安葬啊。

求變了本鄉所有的有錢人,得到的結論都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眼看着屍體都要臭了,本村的一箇中農劉繼祖實在看不下去了,拿出一塊地皮供朱家作了墓地。兄弟倆千恩萬謝,終於可以讓死者入土為安了。

在朱元璋做了皇帝后,這個劉繼祖也因為這樣的善心後福無窮,死後被朱元璋追賜為義惠侯,一番善心終於得到了回報。

人在世上,還是多做些善事,縱然不去祈求別人的回報,自己也心安不是。

漢武帝劉邦 | 來源:影視劇

2

可以想象,在經歷了這樣的遭遇後,朱元璋對於那些有錢人會是什麼感覺。

一句話,好感是不會有的,“仇富”是必須滴。

甚至我們都可以腦補朱元璋討飯路上經過朱門時,那一口惡狠狠的唾沫。

世道實在是艱難,討飯這事,也得在有“餘糧”時候。不得已,未來的大明開國皇帝只得剃度做了和尚,目的無他,只為一口飯。

可這和尚廟是要靠香火的,災荒年月,哪有羣眾來燒香拜佛,一眾和尚餓的兩眼昏花時,主持只能遣散了大家,各安天命。

出得廟門,朱元璋環顧四野,天蒼蒼野茫茫,端的是一片好天地,卻無他老朱的容身之處。暗自抹了一圈眼淚,心中湧起了一股豪氣:將來一定要吃飽飯,那白白的大饅頭,老子一氣吃八個。

嘰裏咕嚕的腹叫聲卻打斷了雄心壯志,朱元璋趕緊挾起那隻破缽,趁着還有點力氣,抓緊找口吃的。不然,明天早上的太陽都見不到,還談什麼大饅頭。

這之後的幾年裏,朱元璋應該不斷地湧起過那種雄心壯志,也不斷地重新撿起那隻破缽。

儘管《明史》中對老朱的那段經歷的描述為“雲遊”,但中國人都能猜的到,在那種民不聊生的歲月裏,乞討而不得的朱元璋到底幹了些什麼。

偷雞摸狗的事肯定是少不了的,路邊能見的蘿蔔地瓜註定也是一掃光,至於殺人越貨,搶劫放火,只有天知道了。

無法知己知彼,還不低調做人:哪怕像沈萬三一樣有錢,也得跪

做和尚討飯的朱元璋 | 來源:影視劇


3

在老朱當了皇帝后,對幾個字詞特別敏感,這其中就包括 “僧”和“賊”,只要奏章中看到,打板子都是輕的,有很多腦子不太靈光的迂腐之人,僅僅因為奏章中寫了類似“天生聖(僧)人,與世作則(賊)”之類的詞句,就糊里糊塗滴掉了腦袋。

當了皇帝之後,老朱頒佈了一系列相關法令,對富人欺負窮人採取及其嚴厲的措施:

“懲元末豪強侮貧弱,立法多佑貧抑富”——《明史·食貨志》

可見,早年的貧賤生活給他造成了多大的陰影,他的“仇富”心理有多麼的嚴重。

貧下中農在朱元璋統治時期,可謂遇到了黃金年代。

洪武三年,朱元璋把一批魚肉鄉里的富豪叫來南京訓斥一番,要他們做到“四毋一週”,也就是毋凌弱,毋吞貧,毋虐小,毋欺老。

洪武四年,下諭中書省嚴厲處罰那些兼併貧民土地的富豪。

洪武五年,特製鐵榜申誡公侯們不得欺壓平民。甚至在大明律中都有明確規定:司科在徵收税糧時不得放富差貧。

三年的“一號文件”,都是對貧民的保護政策,這當然可以説朱元璋體貼勞苦大眾,可誰又能説這不是他在宣泄那口憋在心中多年的惡氣。

對於商人,朱元璋始終認為他們的社會功能是以通有無,賺點小錢是應該的,但暴富如沈萬三,那錢財定是來路不正。

賺取高額利潤的商人在明初可是有罪受了,因為他們在朱元璋的眼裏本就是該殺頭的料。

無法知己知彼,還不低調做人:哪怕像沈萬三一樣有錢,也得跪

朱元璋畫像 | 來源:網絡


4

作為一個徹頭徹尾的農民——並沒有鄙視“農民”的意思,作者本人也是農民出身——朱元璋對於“家天下”的農村觀念特別嚴重。

在朱元璋看來,既然國家是他家的,他是一家之主,誰賞誰罰,那自然是他這個家長説了算,別人的意見想參考就參考,不想參考,就是陣耳邊風罷了。

而這種絕對的家長制權威,卻是絲毫不容侵犯的。

即便當年和他出生入死,功高蓋世的開國元勳、兵馬大元帥徐達,在朱元璋做了天子之後,也立即與之刻意擺出一付高高在上的樣子。

為什麼?

想起了當年無比低賤的身世唄。

徐達征戰圖 | 來源:網絡

03生不逢時沈萬三

如果沈萬三在修完城牆後,乖乖地一聲不吭回吳興去,那也就沒有這麼過事情了。

想那朱元璋好不容易打下了江山,從此富有天下,一個小小的平民沈萬三卻要來犒賞他的軍隊,在曾經的窮鬼面前擺闊,這不是當着和尚罵“禿驢“嗎?

而且,犒賞南京平民也就罷了,犒賞軍隊?“謀逆“的罪名都能給安上。新仇舊恨一起來,沈萬三當時能保條命,都算是奇蹟了。

當然,沈萬三的命也不太好,他畢竟無法如我們一樣通讀歷史,從而瞭解朱元璋的好惡。

假如沈萬三遇上的是來自隴右望族的唐太宗,説不定他這次的投機就真的搞成了。一個從小生在名門望族的皇帝,自然對富豪和錢財沒有仇視的態度,也不會有狹隘的家天下意識,甚至臣民偶爾冒犯一下天威,也不是不可原諒的。

據説太宗悉心臨摹名家碑貼,寫得一手蒼勁的枯墨飛白,大臣們往往以能得到御筆而榮。

有一次,太宗大宴羣臣時臨時起興,飛筆草書以賜眾臣,眾大臣紛紛上前搶要。

一位叫劉洎的庭臣,因為落在眾人身後一時情急,竟搶步登上太宗的御榻,下手去奪。羣臣頓時目瞪口呆,下臣的臭腳登上天子的御榻,那可是抄家滅族的大罪。

劉洎想到這層以後,頓時大汗淋漓,下榻跪拜請求恕罪。如果換了朱元璋,十個劉洎也砍了,但太宗卻寬宏大量赦免了他,還特地手書一張賜於劉洎。

毫無疑問,這種氣度上的差別,完全是因為兩人早期迥異的生活環境造成的。

無法知己知彼,還不低調做人:哪怕像沈萬三一樣有錢,也得跪

唐太宗李世民畫像 | 來源:網絡

04最後

對朱元璋來説,他的價值觀就是:錢財越多越該死。而沈萬三的億萬家產,就像是懸掛在他頭頂的達摩克利斯劍。

可沈萬三偏偏生不逢時,又不能知己知彼,還不知低調做事,落得個客死他鄉的結局,實在是怪不得別人。

也難怪荀子要説禍與福是相鄰的,沒人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來,哪一個會先來。

“慶者在堂,吊者在閭,禍與福鄰,莫知其門!” ——旬子《大略第二十七》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29 字。

轉載請註明: 無法知己知彼,還不低調做人:哪怕像沈萬三一樣有錢,也得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