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秦帝國之崛起是戰略管理的勝利!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經典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間,秦國秋風掃落葉,先後吞併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縱觀秦國消滅六國的歷史發展的軌跡,秦國曆代帝王與賢臣的戰略管理的領先,毫無疑問是決定性因素。
秦國系統的戰略管理始於秦孝公,孝公認為:“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他經過與法家人物商鞅的謀劃,定下了富國強軍的國策,富國就是獎勵耕織,強軍就是獎勵軍工,這也是當時戰國殺伐爭鬥的必然選擇,否則就會亡國滅種。然後歷代君王又完善為東出與遠交近攻的一統天下的戰略。獎勵耕織為秦國征戰提供了資源保證,強軍提供了生存與發展的武力保證。這也是商鞅幫助孝公進行內外部分析確定的必由之路。也是後來歷代秦國君王的宏大願景。
秦國弩兵
在執行戰略方面,秦國多措並舉,一是頒發求賢令,和企業一樣,沒有好員工,一個企業什麼都不是,國家無能人,再好的戰略難以實施,此後秦國擁有一批像商鞅、白起、李斯、範睢等大才。二是實行嚴刑峻法,為了維護新法權威,商鞅對犯法的太子的老師、太子太傅施加刑罰,保證了法律得以實施。三是獎勵軍工使秦兵作戰總是割下對手的頭顱掛在腰間,形同嗜血的虎狼,六國皆懼怕。四是在創新戰略方面,興修水利,研製新式武器,秦國的連弩的先進性要明顯優於別國。五是尉繚建議秦王“毋愛財物,賂其豪臣,以亂其謀,不過亡三十萬金,則諸侯可盡”。秦派出大批能言善辯之士,攜帶重金,去各國遊説,以離間君臣,破壞六國關係,阻止六國合縱,加強政治、外交攻勢。六是採納範睢遠交近攻策略,吸取李斯“先取韓以恐他國”的建議,採用中央突破,由近及遠,逐個殲滅的戰略方針,決定以韓國為主攻方向。七是白起、王翦等名將,充分發揮征戰才能,在長平之戰等系列戰役中均取得決定性勝利,從而最終決定了秦國崛起的命運。
反觀六國除趙國胡服騎射尚有強軍思路,但趙國無其他人才戰略、資源戰略輔助,只使得趙國實現短暫輝煌。其他國家則乏善可陳,毫無系統的戰略思維,君王也沒有秦國曆代帝王所具有的一統天下的使命感,所以被滅也是理所當然的啦!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