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官員面對西方列強入侵的大變局,一些人之愚昧昏聵令人咋舌,但是另一方面,晚清也曾誕生過一些思想解放的先驅人物,他們為了國家民族大義,隨時奉獻自己的才能智慧。比如清朝時期有這樣一位奇人,其在國外貸款八個億準備偷襲日本。不料被慈禧太后知道後,硬生生的阻止了這場天衣無縫的完美偷襲計劃。
宋育仁喜歡去國外鍍金,經常考察歐洲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情況,寫成《采風錄》,回國後,用這些理論為維新變法提供支持。1894年,宋育仁出任英國、法國、意大利和比利時四國的公使參贊,目的就是學習西方社會的經濟政治制度,從而為清鎮府策劃維新大計,實施民主共和。
當在得知中日正在交戰時,他心急如焚,連夜上書給清廷,提出抗自己偷襲日本的計劃。隨着清政府的連連潰敗,宋育仁也廢寢忘食,一直擔憂國家戰事境況。後來,他終於想出了一個法子,那就是偷襲日本。這個計劃可不是異想天開。這是宋育仁謀劃了很久的。
購買五艘英國兵艦,十艘魚雷快艇,再招募兩千名澳大利亞水兵,組成一支足以一戰的艦隊,出發後假稱是保護澳大利亞商隊的艦隻,從菲律賓北上,奇襲日本長崎和東京。
經過一番謀慮,宋育仁迅速按自己的大膽計劃開始行動。他率先把英國賣給阿根廷、智利的五艘軍艦、十艘魚雷快艇買了回來,同時緊急招募了兩千名澳大利亞水兵。宋育仁也早有準備,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與英國康敵克特銀行借了二百萬英鎊。(1894年的200萬英鎊至少相當於現在8億英鎊,約合人民幣80億左右。)
他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這個計劃不能先向國內彙報。此時的清廷急於擺脱戰爭,所以對這一計劃表示贊成的可能性並不大。宋育仁決心趁代理公使這段時間,好好利用手中的權力,靠一己之力促成此事,等到一切準備妥當,再行請示不遲。
但該軍隊準備開始行動時,這一切被中國的公使瞭解了。公使獲悉後,認為宋育仁是個書呆子,迂腐腦子,只知道紙上談兵,全都是瞎折騰的,還曾嚴厲警告他不要瞎搞事情,然後該公使電告給朝廷。
而此時的清政府沉浸在籌辦慈禧的60大壽宴會,已經將甲午戰爭帶來的國家之痛拋之腦後,因此力主議和。並且談判已經開始,所以得知這個計劃後,大為震怒,立馬將宋育仁罷免回國。並且痛批了4個字"妄生事端"。1895年4月,就在宋育仁被免職擬回國時,李鴻章和日本人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後來他寫成了《借籌記》,詳詳細細地記了這事的經過,以表壯志未酬之情。小編認為宋育仁的計劃執行的話,一旦成功,可以延緩日本在中國的攻勢,就算不能打敗日本,也能從一定程度上增加當時清政府對戰日本的信心,怪只怪清政府太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