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左宗棠為何和曾國藩水火不容,兩人誰更勝一籌?死後諡號説明一切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經典

晚清名臣曾國藩和左宗棠可謂是絕代雙驕,兩人都才情橫溢,而且功績突出。但鮮為人知的是,兩人卻是水火不容的死對手。下面,就來細數一下他們之間的恩怨。


左宗棠才華橫溢,據悉,很多官場大僚都對他“一見即驚”。兩江總督陶澍見到20多歲的左宗棠時,一眼就認定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主動和他訂下兒女親家。雲貴總督林則徐對他也是“一見傾倒,詫為絕世奇才”。

左宗棠年齡比曾國藩小1歲,但他卻比曾國藩早2年考中舉。然而,正當他對科舉中榜信心十足時,卻遭遇當頭一棒——科舉會僅入圍“中第”,同時,當時湖南的名額已經滿了,最終他名落孫山。

遭遇打擊,左宗棠痛定思痛後,重振精神,決定再重考科舉。然而,三年後,他再次落榜了。而這時的曾國藩卻被考中了。


而接連兩次受挫,左宗棠失望之餘,發誓從此不再參加科舉考試。果然,之後左宗棠之回到家鄉讀書教書育人了。

左宗棠在經歷人生苦旅,但曾國藩卻飛黃騰達,他在官場上青雲直上,地位和權勢那是一年要比一年好,僅用十年的時間就從朝中小官做到了禮部侍郎的二品高階。再後來,曾國藩更是趁着太平軍肆虐湖南創立起湘軍;並讓湘軍成為晚清鎮壓太平軍起義的強力軍隊。自此,曾國藩就成了晚清朝廷的最牛大臣,而在他的帶動下,漢族官員也開始崛起。

這期間,“大器晚成”的左宗棠也時來運轉,成功進入了張亮基和駱秉章的湘軍幕府,八年的幕府生涯讓他聲名四起,因為業績突出,他的才能也慢慢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出人意料的是,朝廷想讓他入朝為官時,他卻拒絕了,原因很簡單,對當年科舉屢次不中而耿耿於懷。


再後來,曾國藩極力向朝廷為左宗棠推薦,清廷破格任命左宗棠為浙江巡撫。之後左宗棠開始發跡,漸成朝廷重臣。

曾國藩除了對左宗棠有提攜之恩外,還有兩大恩。

一是“救命”之恩。左宗棠還在當幕僚時,嫉惡如仇的他曾經辱罵過朝廷命官,結果被人到朝中“打小報告”,這事如果鬧大了,左宗棠是要掉腦袋的。幸虧曾國藩為他四處奔走請人為他到皇帝面前説情,才使得他得已平安無事。

二是“幫助”之恩。左宗棠的楚軍也是在曾國藩的幫助下才組建成功的。

按理説,左宗棠應該感謝曾國藩才對,然而左宗棠卻非常瞧不起曾國藩。左宗棠總認為曾國藩只是運氣逆天,才在官場上如魚得水的。論才華,他比曾國藩強上百倍。

也正是因為這樣,左宗棠非但不感恩曾國藩,還在背後捅曾國藩的刀子。一次,曾國藩借父親病逝,打了辭職報告,此“撂擋子”來脅迫咸豐帝給他督撫實權,結果卻得了“閒職一身輕”。以此,左宗棠非但不同情安慰他,反而在他的傷口上撒鹽,到處説曾國藩的壞話。

對此,曾國藩並沒有計較,後來曾國藩時業運轉,重新出山時,還是極力向左宗棠示好,但左宗棠依然對他下黑手。

後來,曾國藩所率的湘軍經過長達10餘年的奮戰,攻破天京城,平定了太平軍後,沒有擒住洪秀全的幼主。


對此,曾國藩上表朝廷之時撒了謊表示幼主已焚燒而死。結果左宗棠立馬跳出來揭發他,並把幼主逃走的危害擴大化。

結果朝廷對曾國藩的作為給予了“嚴厲”批評,並勞苦功高的他很是猜忌。曾國藩後來無奈之下,只好主動撤掉湘軍,並卸任兩江都督之職,才得以保全性命。

而經過這一次,曾國藩也徹底和左宗棠決裂了,兩人成了朝堂的政敵。其實,曾國藩之所以會“翻臉”,並不是他的氣量不夠,而是他有意為之,他做戲給朝廷看,他浴室知帝王最忌諱重臣抱團。他唯有左宗棠水火不容,才能保住烏紗帽和性命。


而左宗棠真正大放異彩是晚年,公元1873年,肅州城久攻不克, 62歲的左宗棠愛國心切,他不顧身體不適,抱病從蘭州啓程,前往肅州督戰,很快釐清了整個甘肅。之後,左宗棠又決定收復新疆。左宗棠得到了軍機大臣文祥等人的支持,清政府最終艱難地做出了出兵新疆、收復失地的決定。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還授予他籌兵籌餉、指揮軍隊的大權。

之後,左宗棠移駐肅州,開始西征之旅。到了1878年時,左宗棠已經收復了除伊犁之外的整個新疆。公元1880年,已是古稀之齡的左宗棠帶領衞隊,抬着一口黑漆的棺材前往新疆,抱定決心,不惜要與沙俄打一仗。就在他抵達新疆哈密,就地設立行營時,左宗棠在哈密忽然接到聖旨,2個字:回京。

年至七十,抬棺西征,卻不得一戰,左宗棠只能含淚而歸。

但左宗棠一直對曾國藩不服氣的,因此,晚年他作的《銅官感舊圖》的畫序就表明了他心中所想,他認為當初曾國藩在靖港因大敗投江自盡成功了,天下離了他還是會有救的;因為還有他左宗棠在。言外之意就是若曾國藩擋了他的道,若是他命隕這天下第一的功名就是他的了。


1885年,左宗棠病逝於福建福州,享年73歲。左宗棠病逝後,朝廷追贈太傅,諡號“文襄”,併入祀昭忠祠、賢良祠。然而,清朝文官最高等級的諡號,便是“文正”。清朝近300年時間,只有8名文官獲得了“文正”的諡號,曾國藩便是其中的一個。而左宗棠的“文襄”諡號排在清朝文官的第二十三位,單從此來看,曾國藩和左宗棠已由此分出了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