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過景陽岡前喝了幾碗酒 武松喝的酒多少度
武松喝了幾碗酒
武松果真是好酒量,一次性喝了十八碗酒。武松在去景陽岡的途中遇到了一個飯館,便準備歇息一下且喝點小酒來緩解路途的疲勞,店家的門口寫着酒最多隻可以喝三碗的標誌。武松根本沒在意這個提示,進入店中便馬上要求店家給自己上酒上肉菜,很快店家端來了一碗酒和一碟牛肉。
武松像
武松沒兩下咕嚕咕嚕的就把這碗酒痛快的喝完了。他覺得這個酒味道很不錯,便有喊道店家在給他來一碗酒,店家急忙又給他倒了一碗酒,沒兩下他又喝完了,緊接着又喝下了第三碗酒。武松喝酒未免也太豪爽了,在他第三次向店家要酒的時候,店家拒絕了武松的要求,並提醒武松看門口的提示那就是在上景陽岡前不可以喝超過三碗的酒而且這個酒的後勁很大,喝超過三碗就很難走過去了,武松急了,他覺得自己還沒喝盡興,便對店家説道,我還清醒的很,你只管給我倒酒就好,我可以付得起錢的,店家沒辦法,只得接着給武松倒酒了。
於是武松又開始了喝酒,因為在宋朝造酒技術還有侷限性,因此一般都是僅僅用純糧食釀造而成的,也不會添加酒精,自然度數就不會很好,所以武松才可以喝一碗又一碗,應接不暇,但即便酒的度數低但武松喝了這麼多酒,加起來度數也不低了。他越喝越來勁,喝的根本停不下來。我想也就武松這種好酒量的人才可以連喝十八碗酒吧。
武松喝的酒多少度
在歷史故事中,經常會看到拿着大碗一碗又一碗的喝酒,武松就是其中一位。
武松像
武松喝得酒度數並不是很高,在當時最多也就十度到二十度之間。但武松的酒量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他可以一次喝兩到三斤就,因此許多人都會對武松所喝的酒的度數有一定的好奇心。如果酒的度數有四十度左右的話,那麼武松可以一連串喝那麼多的話,真的是不可思議也幾乎是不可能的。
根據歷史學家考察,武松當時喝得酒只有十度左右,而且武松所在的朝代是宋朝,當時的酒大多都是米酒,而且經過多道工序加工,酒精度數也就會降低很多了,古代的酒都是很正宗的純粹的糧食釀造,在仔細查閲有關酒的度數的相關內容便會了解正宗的白酒是由糧食釀造而成的,而且不加任何輔料。現在的白酒度數高是因為人工的在裏面添加了酒精才使度數提高的。
武松喝得酒度數低才比較符合他連喝十幾碗,因為當時的酒有一個特點就是有後勁,味道好,所以一連喝十幾碗在當時都沒有感覺,經過一會的時間,酒勁便會顯現出來,就比如武松在景崗山打老虎就是在遇到老虎後酒勁才逐漸顯現出來,導致他敢那麼大膽的與老虎打鬥。綜上分析,武松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誇張可以連喝五十度左右的白酒十幾碗。他喝的酒度數也就十度。
武松是什麼人物
武松,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説《水滸傳》中的人物,他是書中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之一,而且在梁山好漢中頗有名氣。他的哥哥是武大郎,因而,也有人稱他為武二郎。
武松像
武松在書中是一個滿腔熱血的男兒,他心懷正義,有着對未來美好的期望,上了梁山。施耐庵將武松這一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不論是從性格還是品性上。武松在《水滸傳》一書中非常重要,他怒殺潘金蓮和西門慶,雖然有一部分是為了自己的哥哥武大郎報仇雪恨,但殺西門慶當中,他心中不乏正義的情感。在武松打虎這一情節中,我們亦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孝順的男兒,自己的母親被老虎吃了,他心中的怒火驅使他打死了一頭老虎,從中可以看出他對自己母親的離世深感悲痛。
武松是梁山好漢中的代表人物,心理描寫非常突出,他一個人可以代表所有人,他是被當時的社會所逼迫着上了梁山的。他起初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仍願意接受法律的懲罰,這表明了他其實是想安心活着的,順從當時的社會活着。可是到了後來,到了打蔣門神那一章節,武松心中的那份隨遇而安被碾碎了,他上了樑上。樑上的一百零八條好漢當中,許許多多都是像他一樣的,被社會所迫。
武松這一人物代表的不僅是他一個人,而是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他是梁山好漢中的典型,由開始的屈從到後來的反抗,心理從一開始的忍耐到後來的矛盾,幾乎所有的梁山好漢有過這樣的經歷。他是書中不可或缺的,梁山好漢的典型人物。
武松濫殺無辜
以打虎出名的武松,在他的一生裏,濫殺了十多位無辜的生命,這是他永遠都磨滅不掉的印記。
武松劇照
武松殺潘金蓮替兄長報仇以後,就被刺配進了監獄,後來又遭人陷害,被刺配到了恩州。有一次武松又在飛雲浦遭到了暗算,加之在後來,他知道自己受到侮辱、暗算都是蔣門神、張團練與張都監勾結在一起做的。他的內心便被仇恨佔據了,他不再信任官府和朝廷,她一心只想殺了他們,釋放出自己的仇恨。
所以,後來武松又回到了孟州。他去到都監府後,把張都監的十多位僕人、家眷都殺死了。隨後,他得知陷害他的三人正在樓上飲酒慶祝計謀成功。他立即上了樓,三人看到武松後,立即變的戰戰兢兢的。但是,武松上來後二話沒説,就直接提起大刀砍過去。沒一會兒,幾人就死在了武松的刀下。武松還蘸着血,在牆上寫道,殺他們的人就是我這個打虎英雄武松。
可以説在這些受害者中,只有蔣門神、張團練以及張都監三人是罪有應得,其餘的人都是無辜受到傷害的。但是,當時武松在知道事情的真相後,他的內心就已經不再平靜,他只想宣泄出自己的情緒。
其實,武松算得上是個遵紀守法的人,他想用官府的力量來維護自己。在他的兄長遇害後,他想到的是報官,但是這條路卻沒走通。加上,他遭人各種陷害,對官府的信任更是大打折扣。所以,才會被憤怒、仇恨侵蝕了理智,不顧一切地殺人泄憤。
武松打飛天蜈蚣
武松是一個有俠義之氣的人,他嫉惡如仇、敢做敢當,勇於逞鬥那些不正之人。而飛天蜈蚣作為一個道士,不顧自己的形象,害死張太公並霸佔其女兒,算得上是罪有應得,應該得到懲戒。
武松像
飛天蜈蚣本名為王道人,而飛天蜈蚣只是他的一個綽號。飛天蜈蚣懂得陰陽之間的相生相剋,對風水有所研究。所以,他留在了張太公家幫人看風水,後來他看見張太公的女兒,便起了歹意。他在張太公家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將張太公害死了,還強佔了張太公的女兒。在蜈蚣嶺的時候,被武松看見他摟着張太公的女兒,後來武松俠義之氣暴增,一怒之下將飛天蜈蚣的道童殺死了。
後來,飛天蜈蚣大怒説:是誰,竟然敢殺我的道童。於是,拎着寶劍衝到武松面前,而武松用他的雙刀與飛天蜈蚣爭鬥。兩人一來一回,過了好幾招,在那清冷的月光下,彷彿在他們身邊形成了一圈寒冷、肅殺之氣。
後來,在好幾個回合後,終於分出了勝負。手起刀落之間,飛天蜈蚣的項上人頭就被武松斬斷了,頓時血如雨噴。而後,飛天蜈蚣就身首異處了,倒在了血泊之中。
在武松與飛天蜈蚣的爭鬥中,可以看出:飛天蜈蚣與那些被武松秒殺的人來説,算得上是實力較強的人了。畢竟,能與武松打了十來個回合的人不多。但是,始終勝利是屬於正義之人的,最終飛天蜈蚣死在武松的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