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三金陪孩子寫作業,孩子用到了“洛陽紙貴”這個詞,我就告訴他,這個詞是從哪裏而來。孩子提問了我一句:“爸爸,有《三都賦》,那有《兩都賦》嗎?”這還真把我問懵了,我只記得隱約有《兩都賦》,但是對這個《兩都賦》一無所知。在輔導完孩子作業以後,我帶着這個疑問查了查《兩都賦》。原來《兩都賦》是漢代大文豪班固所寫,但是流傳程度比《三都賦》差了好多。為什麼世人只知《三都賦》,卻不知有《兩都賦》呢?《三都賦》比《兩都賦》好在哪裏呢?一、《三都賦》成文時間長,過程曲折,班固閉門三月,終成《兩都賦》1、左思傾注十年心血寫成《三都賦》《三都賦》的作者,是西晉著名文學家左思。説起來左思,大家會很陌生。左思(約公元250-305),字太沖,山東臨淄人。相傳左思自幼其貌不揚,甚至可以用醜陋來形容。正是因為這個相貌,不被世人所喜愛,甚至連自己的父母都嫌棄。但是他從小沉默寡言,學習刻骨,很有一股鑽研的勁頭,不知不覺間,也積累了很多文學功底。
看了左思寫《三都賦》的過程,我們不禁為左思的性格所折服。左思為了寫一篇好文章,不惜閉門十年,查閲文獻無數,甚至實地考察,這份毅力,正是我們要學習的。也是這個浮躁的社會所珍貴的。2、班固閉門三月,終成《兩都賦》《兩都賦》,是東漢的大文學家,大史學家班固所寫。在這裏,就不得不説一下歷史背景。此時正是漢武帝劉秀剛剛建立東漢不久,劉秀覺得西都長安不適合發展,便下旨遷都洛陽。在漢武帝劉秀的全力經營下,洛陽城發展逐漸超越了長安。但是隨劉秀遷都而來的長安移民還是不滿洛陽的興盛和長安的落敗。他們頻頻上書懷念長安的美好,想要漢武帝劉秀能回都長安。
人們熟知班固,更多的是“投筆從戎”和漢書。殊不知《兩都賦》開創了古代“大賦”體的先河,為以後“賦”這種形式增加了一種更加華麗的體裁。二、《三都賦》發佈不易,險些成廢紙,《兩都賦》一發布便名滿天下1、《三都賦》出世被冷落,幸得伯樂作序文滿天下左思雖然歷時十年寫完《三都賦》,但是因為文名不顯,並沒有人瞧得上眼。尤其是當代的才子陸機。陸機此人號稱“天才秀逸,辭藻宏麗”。“陸機入洛,欲為此賦,聞思作之,撫掌而笑”(見《晉書·陸機傳》),這句話就是説陸機來到洛陽,便想寫這篇《三都賦》,聽説有個叫左思的人寫了,不禁拍掌而笑,心想“這是哪來到小子,我都不敢寫這篇文章,他敢寫?”當聽説左思寫完了《三都賦》以後,又稱:“他寫的東西臭不可聞,只配給我拿來當酒罈的蓋子。”左思屢屢碰壁,但毫不氣餒,把文章拿到了當時的文學家張華那裏。張華逐字逐句得看了此文,驚為天人,又把此文推薦給了皇甫謐,皇甫謐號稱當時的一代文豪,他看了又看,竟捨不得放手。不禁提筆為此文作序。
左思此人性格堅定,認定了的事,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同時因為有伯樂引薦,所以才得以成功。由此可見,想要成功,機遇、努力、伯樂缺一不可。2、《兩都賦》出世驚豔天下,龍顏大悦班固受封班固本身當時就是漢武帝器重的文學重臣,此時他已經寫完《漢書》,在當時已經算是一代文豪。再加上他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性非常強,説白了就是給漢武帝“站台”,因此剛一寫完,就收到漢武帝的讚歎。皇帝一張口,那誰還敢唱反調?而且本身《兩都賦》就開創了“大賦”的先河,”明絢以雅贍“便是此文的最佳寫照。在天時、地利、人和全部站在班固這邊的時候,《兩都賦》想不火都不容易了。
班固此文,不但鞏固了漢武帝東遷的決定,更鞏固了自己在漢武帝心中的地位,同時鞏固的,還有班固在文學史上的歷史地位,可謂一舉三得。三、《三都賦》被譽為“古今第一賦”,名垂千史,《兩都賦》為“大賦”開創了先河1、《三都賦》引領“洛陽紙貴”,集賦之大成
2、《兩都賦》為“大賦”開了先河,名流千古班固此文,被後世蕭統《昭明文選》列為第一篇,劉勰也稱其''明絢以雅贍'',可見影響之深。可以這麼説,沒有班固的《兩都賦》創造了“大賦”體,就沒有以後集大成的《三都賦》。而且從當時的社會影響來看,班固鞏固了漢獻帝的皇權地位,這一點在當時是尤為重要的。總結:雖然兩篇賦,都是曠世之作,讓人驚歎。但是《三都賦》明顯更勝一籌。不管是成文過程,後世影響,稱其為”歷史第一賦“毫不過分。尤其是左思的品質,更應該讓我們好好學習。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性,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肯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才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
世人只知《三都賦》,不知《兩都賦》,前者比後者好在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93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