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三金陪孩子写作业,孩子用到了“洛阳纸贵”这个词,我就告诉他,这个词是从哪里而来。孩子提问了我一句:“爸爸,有《三都赋》,那有《两都赋》吗?”这还真把我问懵了,我只记得隐约有《两都赋》,但是对这个《两都赋》一无所知。在辅导完孩子作业以后,我带着这个疑问查了查《两都赋》。原来《两都赋》是汉代大文豪班固所写,但是流传程度比《三都赋》差了好多。为什么世人只知《三都赋》,却不知有《两都赋》呢?《三都赋》比《两都赋》好在哪里呢?一、《三都赋》成文时间长,过程曲折,班固闭门三月,终成《两都赋》1、左思倾注十年心血写成《三都赋》《三都赋》的作者,是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说起来左思,大家会很陌生。左思(约公元250-305),字太冲,山东临淄人。相传左思自幼其貌不扬,甚至可以用丑陋来形容。正是因为这个相貌,不被世人所喜爱,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嫌弃。但是他从小沉默寡言,学习刻骨,很有一股钻研的劲头,不知不觉间,也积累了很多文学功底。
看了左思写《三都赋》的过程,我们不禁为左思的性格所折服。左思为了写一篇好文章,不惜闭门十年,查阅文献无数,甚至实地考察,这份毅力,正是我们要学习的。也是这个浮躁的社会所珍贵的。2、班固闭门三月,终成《两都赋》《两都赋》,是东汉的大文学家,大史学家班固所写。在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历史背景。此时正是汉武帝刘秀刚刚建立东汉不久,刘秀觉得西都长安不适合发展,便下旨迁都洛阳。在汉武帝刘秀的全力经营下,洛阳城发展逐渐超越了长安。但是随刘秀迁都而来的长安移民还是不满洛阳的兴盛和长安的落败。他们频频上书怀念长安的美好,想要汉武帝刘秀能回都长安。
人们熟知班固,更多的是“投笔从戎”和汉书。殊不知《两都赋》开创了古代“大赋”体的先河,为以后“赋”这种形式增加了一种更加华丽的体裁。二、《三都赋》发布不易,险些成废纸,《两都赋》一发布便名满天下1、《三都赋》出世被冷落,幸得伯乐作序文满天下左思虽然历时十年写完《三都赋》,但是因为文名不显,并没有人瞧得上眼。尤其是当代的才子陆机。陆机此人号称“天才秀逸,辞藻宏丽”。“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见《晋书·陆机传》),这句话就是说陆机来到洛阳,便想写这篇《三都赋》,听说有个叫左思的人写了,不禁拍掌而笑,心想“这是哪来到小子,我都不敢写这篇文章,他敢写?”当听说左思写完了《三都赋》以后,又称:“他写的东西臭不可闻,只配给我拿来当酒坛的盖子。”左思屡屡碰壁,但毫不气馁,把文章拿到了当时的文学家张华那里。张华逐字逐句得看了此文,惊为天人,又把此文推荐给了皇甫谧,皇甫谧号称当时的一代文豪,他看了又看,竟舍不得放手。不禁提笔为此文作序。
左思此人性格坚定,认定了的事,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同时因为有伯乐引荐,所以才得以成功。由此可见,想要成功,机遇、努力、伯乐缺一不可。2、《两都赋》出世惊艳天下,龙颜大悦班固受封班固本身当时就是汉武帝器重的文学重臣,此时他已经写完《汉书》,在当时已经算是一代文豪。再加上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性非常强,说白了就是给汉武帝“站台”,因此刚一写完,就收到汉武帝的赞叹。皇帝一张口,那谁还敢唱反调?而且本身《两都赋》就开创了“大赋”的先河,”明绚以雅赡“便是此文的最佳写照。在天时、地利、人和全部站在班固这边的时候,《两都赋》想不火都不容易了。
班固此文,不但巩固了汉武帝东迁的决定,更巩固了自己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同时巩固的,还有班固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可谓一举三得。三、《三都赋》被誉为“古今第一赋”,名垂千史,《两都赋》为“大赋”开创了先河1、《三都赋》引领“洛阳纸贵”,集赋之大成
2、《两都赋》为“大赋”开了先河,名流千古班固此文,被后世萧统《昭明文选》列为第一篇,刘勰也称其''明绚以雅赡'',可见影响之深。可以这么说,没有班固的《两都赋》创造了“大赋”体,就没有以后集大成的《三都赋》。而且从当时的社会影响来看,班固巩固了汉献帝的皇权地位,这一点在当时是尤为重要的。总结:虽然两篇赋,都是旷世之作,让人惊叹。但是《三都赋》明显更胜一筹。不管是成文过程,后世影响,称其为”历史第一赋“毫不过分。尤其是左思的品质,更应该让我们好好学习。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性,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肯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才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
世人只知《三都赋》,不知《两都赋》,前者比后者好在哪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93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