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後服務提質,不妨做好加減法
評論員觀察
對於很多雙職工家長來説,如何接送孩子以及安排放學後的時間,一直是個難題。為解決這一問題,今年以來,不少地方都推出了義務教育階段課後延時服務,讓學生的放學時間與家長下班時間相一致。
好政策還需要好執行。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對1605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2.9%的受訪家長期待落實好學生課後服務。72.7%的受訪家長希望可以在課後延時安排課業輔導和答疑,69.7%的受訪家長希望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完成作業。家長期待的其他形式還有:培養興趣愛好、進行體育鍛煉、自由閲讀和參與社會實踐等。
從調查結果不難看出,這項教育惠民舉措深得人心。但很顯然,家長們對於課後延時服務還有更多期待。家長們的訴求很多元,有的需要輔導,有的希望培養興趣愛好,有的想要鍛鍊身體,這就意味着,整齊劃一的課後延時服務恐怕很難讓人完全滿意。事實上,從各地執行的情況來看,的確五花八門,有的地方收費,有的地方不收費,有的輔導功課,有的只是看着寫作業,家長、老師相互埋怨的情況或多或少都存在。
作為備受關注的民生大事,課後延時服務不能滿足於有,不妨從“有”到“好”,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提升課後服務質量,關鍵要在內容上做加法。這不僅是教育部提出的“豐富課後服務內容”的要求,也是滿足家長們多元訴求的需要。內容上做加法,讓不同的孩子可以結合自己的時間安排和興趣愛好,有不同的選擇,喜歡體育的可以去操場上運動,愛閲讀的可以讀課外書,想快點寫完作業的就安排自習。這樣的加法,對於校園管理與老師來説,責任更重,壓力也更大。是以學校為主體還是引入校外機構?經費從何而來?應逐步形成更合理科學的辦法與財政補貼機制。
提升課後服務質量,還要做減法。千萬不能讓延時服務變成了變相的集體補課,加重學生的負擔。尤其對於面臨升學壓力的高年級學生來説,更是如此。課後延時雖是惠民服務,但並非每個家庭都需要,對於可以正常放學回家的孩子,也不妨讓他們該回家就回家。
總而言之,提高課後延時服務質量,切不可“一刀切”。只有滿足不同的需求,才能讓教育惠民政策真正發揮出便民利民的效果。
(譚敏)
作者:譚敏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