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盛京老城四個角樓下邊曾是既熱鬧又神秘的地方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經典

皇太極修建盛京城牆時,在城牆四個角分別建有角樓。角樓下邊過去是既熱鬧又神秘的地方。
我們先來説一説這裏為什麼熱鬧。
瀋陽曾有老民謠:“早菜行,晚衚衕,不早不晚仙人洞”,就是説,早晨喧鬧的地方是大東門外的菜行,晚上吃小吃是在盛京城裏邊的衚衕裏,而白天人多的地方是“仙人洞”。所謂“仙人洞”,就是四座角樓下邊的狐仙廟。
人們傳説仙人洞的狐仙很靈驗,於是每到初一、十五,這裏人頭攢動,燒香納貢。平時不太出門的女子,藉此機會出來走動。對此盛景,瀋陽清代的大才子繆潤紱曾寫過一首《轉角樓仙人堂》竹枝詞,是這樣歌詠的:
為庇仙雲願許酬,盡將脂粉鬥風流。紅妝多少燒香女,齊上東南轉角樓。
繆潤紱在詩後還這樣註解:“城內外四面皆有仙人堂,惟東南轉角樓下香火最盛。”
瀋陽城牆四個角樓下面都建有狐仙廟,其中以東南角樓下面的仙人洞最大,因為這座乃皇封仙家衙門、東北地仙祖廟,後來張作霖曾出資翻修,張學良夫婦接着又擴建立碑。
狐仙廟不光吸引本地人的關注,外國人也很感興趣。東北開埠以後,很多外國人到瀋陽來遊覽觀光,有的專門到角樓下拍照。對於中國狐仙崇拜,老外非常好奇。1894年,有個英國人回國後,在《倫敦新聞畫報》發表題為《滿洲的神祗》文章,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在盛京城裏有一尊非常精緻的狐仙塑像,它完全是個人形,有一雙古怪而狡黠的眼睛,留着飄灑的鬍鬚。它的神通就是能變幻多端,尤其能變成美女之身。據坊間的傳聞,有大批的少年被他那勾魂的眼神所迷惑,而那些被騙的倒黴蛋們異口同聲自己遇到的可愛婦人是狐仙所變幻的人形。它還是個施藥的神靈,為病患提供無價的幫助卻討要很少的回報。在民間所信奉的神祗中,它是最靈驗的。狐仙的話都是大智大慧,且準確無誤地預示未來。
接下來,我們再講一講“仙人洞”的神秘傳説。
滿族人信奉薩滿教,常賦予山川、樹木、日月星辰和某些動物以人格化的想象和神秘化的靈性,視為主宰自然和人間的神靈。滿族人為動物神靈建廟本屬常理。不過,對於盛京狐仙廟的來歷,卻有以下不凡的傳説。
努爾哈赤臨死前,把皇太極叫到跟前説:“狐、黃、白、柳、灰,這五家仙靈幫我們出了不少力,昨天夢裏他們向我討封呢,你可一定要為他們修廟供奉啊!”
努爾哈赤説的狐、黃、白、柳、灰,分別指的是狐仙(狐狸)、黃仙(黃鼠狼)、白仙(刺蝟)、柳仙(蛇)、灰仙(老鼠)。
皇太極繼位後就遵照努爾哈赤的旨意封狐、黃、白、柳、灰為五大仙家。可是這五大仙家平起平坐,誰也不服誰,在盛京城裏總偷雞摸狗鬧事。皇太極命巫師薩滿想個辦法約束他們。薩滿便讓五仙比本領,誰贏誰當老大。蛇仙提議比吐冰片,看誰吐得高。這是蛇仙最拿手的。結果沒有想到狐仙往上一跳,借勢吐得最高,狐仙因此就當了這五大家的頭。
皇太極把東南角的狐仙洞封為仙家衙門,專管五大仙家的是非,並封狐仙為護國公。這也就是為什麼清代很多地仙塑像都穿清朝官服的原因。
除了東南角的仙人洞,東北角的仙人洞也有傳説。
瀋陽老一代人都知道,老城東北角樓下的仙人洞,裏面供奉着黃袍加身的碾盤姑姑像。不遠處,有一個周長丈許的大碾盤,碾盤眼中還長出一棵老榆樹。關於這個碾盤姑姑的來歷,民間有下面這樣的傳説。
同治初年,一天夜裏,盛京城風雨大作,飛沙走石。第二天早晨,東北角樓前擠滿了人,因為這裏發生了一件怪事。城牆上平白無故多了一個大碾盤,人們好奇:碾盤這麼沉,咋搬上城牆的呢?
這時有個人認出來了:這碾盤是劉年姑家的。
説起這劉家來,早年有三口人,除了劉老太太和兒子劉寶庫,還有從小逃荒要飯落到劉家的姑娘叫年姑。他們住在小東門附近,家裏比較貧窮,以碾樹葉做香賣,維持生計。後來寶庫和年姑都長大了,經鄰居們一撮合,兩個人就成了親,沒幾年劉老太太死去,便由他倆主持生活了。
老太太死後的最初兩年,寶庫也還算勤快,每天早晨他和年姑一起去摘榆樹葉,下午回到家來,就去給雜貨店送香,年姑便在家裏推着碾杆壓樹葉,篩香面。就這樣,由於兩人勤快,日子過得稍好些了,手頭也有了一些積蓄。年姑為人善良,經常接濟鄰居,人們叫她碾姑。
可是後來,寶庫常常很晚才回來,説:“陪着店鋪老掌櫃的閒説話來着。”再後來經常是夜不歸宿,到天亮進家來,倒頭便睡。
時間一久,年姑終於知道了,原來寶庫在外邊耍錢呢!便勸解他説:“咱們是靠推碾子過生活的,錢掙得不容易,可不能到賭場上去打水漂啊!”寶庫眉頭一皺説:“我知道啊。”説是儘管説,可他賭性難改。
過了一陣子,寶庫賣香的錢一分也沒拿回家,家裏終於斷炊了。年姑平時節省下來的幾十文錢,放在針線包裏,不知什麼時候也讓寶庫給偷走了。她越想越傷心,獨自坐在小屋裏傷心地哭着。很晚的時候,寶庫回來了,進屋就要吃飯,年姑説:“就等你回來買米下鍋呢。”
寶庫一瞪眼睛:“他媽的,你不給我做飯,好,我把碾子賣了!”説着抬腿就外走,年姑一把抱住他的大腿説:“你可不能賣啊,那是咱們的命根子,你賣碾子就等於把我也賣出去了呀!”
寶庫惡狠狠地説:“哼,説得好,我連你也一起賣!”一轉身就走了。
不一會兒,寶庫真的領來一個債主。年姑張開兩臂,趴在碾盤上,説什麼也不讓賣。債主皮笑肉不笑地説:“不光碾盤,連你的人都是我的了!”説完他給寶庫使個眼色,寶庫從屋裏拿出繩子,便將年姑捆了起來。兩人拉着年姑就要上路。
就在這時,突然電閃雷鳴,風雨大作。寶庫與債主急忙跑屋裏避雨。等雨停出門一看,才發現碾盤不見啦,年姑也不知蹤影。第二天他聽人説城頭飛上去個碾盤,便跟着人羣爬到城頂上,仔細看碾盤,果真是自己家的。這個碾盤無論多少人都搬不走,寶庫只好放棄。從此,寶庫便流落街頭,討飯為生。
後來有個叫張世伯的人,就在東北角樓前修了一座祠,,祠裏供奉着年姑,也稱為碾盤姑姑。這時碾盤才能移動下城陪伴碾盤姑姑。
人們都説,年姑就是碾盤的化身,是為報答劉老太太的恩情才轉世的。寶庫自己不學好,毀掉了這個家。
最後,説一個西北角樓的故事。
早年間,瀋陽城牆外是有護城河的。在西北角樓處的護城河很寬,過去曾有一座五、六丈長的石橋,叫“仙人橋”。每到春暖花開時節,岸柳垂條,景色宜人,進出城的人走到這裏,都要歇一歇腳。這“仙人橋”是誰修的呢?
原來護城河角樓對岸有一家小酒館,酒館掌櫃的姓錢。別看他家的酒店不大,可卻是自家釀酒自家賣,釀出的酒異常芳香,遠近聞名,所以到這裏喝酒的人接連不斷。
話説一天,酒館來了兩位老翁。兩人一連喝了十壺酒,卻毫無醉意。喝完後,沒有付錢就大搖大擺地走了。錢掌櫃剛要喊,又一想,不行!怕是朝中什麼官,不敢惹,就自認倒黴吧。到了晚上攏賬時,錢掌櫃一數錢,咦?白天的酒客沒見增,銀兩可多了不少。打開酒缸一看,酒不見少反而多了起來,心裏很是納悶兒。
隔了一天,那兩個老翁又來喝酒,一飲又是十壺,兩人自説自笑,從不與外人搭話,隨後仍是起身就走。到了晚間,錢掌櫃再一查錢,看酒缸,又都分外多了不少。
從此以後,那兩個老翁是常來常往,同時,每天的酒客也多起來。小店裏常常是擁擁擠擠,生意特別興隆。
錢掌櫃一想,這兩個老頭來歷不尋常,我當察看個究竟。
這一天傍黑,錢掌櫃看倆老者喝完酒走後,急忙偷偷地尾隨在兩人後邊。只見二人到了護城河邊,錢掌櫃眼睛一花,再睜眼,人突然就不見了。酒家一拍腦袋,他明白了,這一準是仙人洞裏的胡仙駕臨了,我這酒館財源才這麼茂盛,為此得好好報答仙翁。
怎麼報答呢?錢掌櫃一想,護城河又深又寬,阻隔着南北,到了陰天下雨就更不好通過了,何不修座橋,也好讓仙人來去方便呢。主意拿定,他便到城裏幹石橋衚衕的石鋪買了一批石料,動工修起石橋來。
石橋落成這天,錢掌櫃大放鞭炮,給石橋披紅掛綵。當時題名叫“仙人橋”,大家問他為什麼叫仙人橋哇?他只是笑而不答。
第二天,酒店來的普通客人,錢掌櫃不理不睬,專等仙人光臨。可是兩位老翁並沒有露面。不僅那天,以後也不見那兩老翁身影。由於錢掌櫃冷落其他客人,酒館的生意日漸蕭條,不久就關門了。
後來有人告訴錢掌櫃,你把橋架到仙人洞跟前,這不泄露了天機嗎?那仙翁咋還能來呢?再説他不該怠慢那些過往的眾多酒客,他們才是供你發財的仙人哪!從此,人們把那座石橋改名叫“斷仙橋”。不過,由於有了石橋,護城河兩岸往來方便了,人們都感恩仙人洞的仙翁,也感謝錢掌櫃。據説錢掌櫃後來在城裏四平街的衚衕裏又開了酒館,誠意待客,生意又興隆起來了。
瀋陽老城牆經過了數百年的風雨剝蝕和人為破壞本已破爛不堪,後來,為了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城門和大部分城牆被相繼拆除,現僅存西北角樓這一處。就這一處也是僅剩城牆牆基,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時,我曾幾次路過這裏,並登上牆基查看一番,可惜當時手機沒有拍照功能,就沒有留下照片。
2000年5月,瀋陽市文物管理部門邀請有關專家論證並通過認證,將西北角樓予以修復。在考古人員對殘牆進行了考古發掘,清理出明代、清代城牆的脈絡後,2000年8月1日,西北角樓復原工程開工建設;2001年6月1日,修復的西北角樓聳立在西順城與北順城的交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