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是至關重要的三年,同學們夜以繼日地備戰高考,特別是進入高三後,看着黑板上的高考倒計時,希望時間能慢點再慢點,多留出一些複習時間去提升成績。
而有些心態稍差一些的同學,在面對學習負擔和壓力時,會出現厭學心理,讓家長和老師分外頭疼。
厭學的主要表現在: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將學習視為意見痛苦的事情,嚴重者可能為了逃避學習而選擇曠課或輟學。
高中生學習壓力比較大,課外活動比較少,如果本身心理素質差、家長教育方式不當、老師要求過高,都容易讓高中生產生厭學心理。
第一點,上課不認真聽講。厭學的學生對老師講課的內容提不起興趣,地上爬過的一隻小蟲都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去,這種三心二意的聽課方式,對課堂知識吸收非常不利。
第二點,課後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明日復明日”就是厭學學生最常找的藉口,本身他們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課後作業的難度就大,加上看到作業就討厭,由此課後作業總是不能按時交。
第三點,不利於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厭學的學生腦子裏想的幾乎都是學習的枯燥無味,想各種方式逃避學習,好的學習習慣漸漸消失,不利於提升成績的壞習慣一個接一個的來了。
基於以上三點,高中生如果產生了厭學心理,那學習效率必然降低,學習成績必然下降。即便之前你是班級裏的尖子生,漸漸會淪為中等生或差生,要理解“不進則退”的道理。
“羊羣”本是個沒有“規章制度”的組織,原本聚在一起慢慢行走的羊羣,如果有一隻羊加快了走步的速度,其他羊也會不假思索的動起來,好比前方有更好的青草一般。
這種行為被心理學家稱之為“羊羣效應”,比喻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領頭羊的一舉一動,都能影響其他人的思想或行動。
“羊羣效應”告訴我們,在學習中,如果有“領頭羊”存在,能幫助高中生重新培養學習動力,讓同學們以他為榜樣,不斷進行效仿學習,達到穩步提升學習成績的目的。
高中生可以將班級裏品學兼優的同學當成是“領頭羊”,當自己厭學心理在作祟時,就想想比你優秀的人還在努力,想想未來你是否有決心要超過他,想想自己是否甘心屈居他人之下。
前段時間,上幼兒園大班的女兒回來問我:媽媽,班級裏有一位小朋友比我會的英文單詞還多,我可得努力了,你得多幫幫我。
女兒的話讓我十分欣慰,其實“羊羣效應”一直在我們身邊,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希望能趕得上那隻“領頭羊”,高中生又有什麼理由因為厭學為自甘墮落呢?
第一點,正確選擇榜樣,對學習有提升作用
對於多數高中生來説,他們都應該知道什麼樣的榜樣對自己的學習有促進作用,但對於已經有了厭學心理的同學來説,他們很可能已經將注意力放在了“遊戲”等方面。
家長和老師要通過不斷地督促和觀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老師可以多誇讚班級裏學習好的學生,家長多講一些科學家的求學經歷。
第二點,多發現同學的優點,善於取長補短
有些同學出現厭學心理的同時,還極度自負。比如:雖然他現在比我學習好,畢業後不見得就比我發展得好,我身上有很多強於他的能力。
人無完人,差生自然有優點。但學習的過程是不斷完善的過程,比學習時你不如優等生,比工作後,你憑什麼覺得就不會技不如人呢?同學們要謙虛,承認別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
第三點,家長要正確引導,不可以暴制暴
處於青春期的高中生,本就容易出現叛逆情緒,本身的厭學心理就是叛逆的一種體現。理解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但“羊羣效應”不易操之過急,要正確引導。
儘量少出現“你看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這樣的對話,選擇“領頭羊”是用來促進高中生學習的,不是用來惡性對比的。以暴制暴容易加劇厭學心理。
筆者寄語:高中三年轉瞬即逝,不知有多少已經大學畢業的師兄師姐們,希望時間能倒流,可以回到高中階段珍惜時間努力學習。而正身處高中的你們,定要珍惜別人祈求不到的機會,儘快擺脱厭學心理,培養學習動力,讓自己的成績得到穩步提升。
以上就是這期的全部內容,你有過厭學心理嗎?
在這裏,你能看到積極向上、有觀點、有邏輯的內容,關注我,我們下期再見。(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