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餘額不足!別焦慮,不妨對自己“輕微高估”

春節假期餘額不足!別焦慮,不妨對自己“輕微高估”

春節假期轉瞬即逝,新的工作即將開啓,新學期也近在眼前。面對各種工作和生活計劃安排的不確定性,有沒有感到不知如何應對?或許不知不覺中,內心已浮起隱隱的焦慮。

本質上,焦慮是一種調動心理能量的狀態。想要避免陷入病態的負面情緒,我們需要為這股能量找到積極正向的出口,將其轉化為改變生活的動力。

適度焦慮有利於應對壓力

人們經常會對焦慮有所誤解,將其與急躁、無所適從、情緒失控等負面狀態聯繫在一起。但在心理學中,焦慮其實是一種比較高能量的心理狀態——任何人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緊急或重大的任務,產生焦慮是正常而必然的,適度焦慮可調動起生理和心理能量,有利於個體更好地應對壓力。

其實,每個人總是在不停地應對變化,當人們對一些事情非常看重,卻又認為風險較大、失敗可能性較高時,就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在焦慮情緒的背後,實際上是對自己的低估,而一般健康人則對自己會“輕微高估”。

當焦慮情緒產生之後,會有兩個不同走向:一種是認為“人生雖然無常,但可順勢而為”,哪怕遭遇一時低谷,只要留得青山,還能贏得未來;另一種則認為自己承受不住未來失敗的打擊,逐步向抑鬱轉化,這就是病態焦慮。

一般而言,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會有適度樂觀,在遭遇失敗和打擊時,會願意看到目前狀況的積極面,相信低谷是暫時的,一定會過去。比如,工作壓力大時,會告訴自己 “至少還有一份工作可忙”;暫時失去工作,會想到“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等等。

心態得到調整之後,我們就可以朝着積極的方向努力,將自己的焦慮轉化成奮發的動力。比如,參與一個自己有興趣或充滿信心完成的項目,學習一門提升技能的課程等。

值得注意的“踢貓效應”

在重要考試前夕、項目衝刺階段等壓力較為集中的狀態下,老師、家長、老闆等往往會不由自主地將自身所承擔的壓力向下傳遞。比如,一些不具備足夠心理健康素養的老師會暗示學生,“這次考不好,你的人生就完了”。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踢貓效應”,是指當一個人受到了過多壓力時,會有意無意地將這種壓力向無辜、弱小的鄰近個體釋放——就像一個人在受到無故指責後,一轉身去踢了一腳蜷縮在自己身邊的貓,以發泄情緒。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那隻貓。但心理健康的人不會將失敗的所有原因都歸咎於自己,去過度承擔責任,也不會因為失敗就否定自己存在的價值。我們必須認識到,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類似的心理衝擊難以完全避免,但我們可以在自己內心建立起一道防護欄,不要因為這些外在評價而迷失自我。

同時,每個人都需要經常警醒,莫讓自己成了那個“踢貓”的人。儘管個人承受壓力的能力是有限的,壓力過大就會不由自主地轉移宣泄出來,但最容易成為那隻“貓”的,往往會是身邊親近而又無反抗能力的人,比如年幼的孩子。由此可見,雖然在巨大壓力下控制情緒並不容易,但每個人都應儘量多提醒自己,盡力避免傷及無辜的弱小者。

規律生活有助緩解焦慮

挫折面前,保持理性平和、適度樂觀,是心理健康的表現。

現有研究發現,身與心的健康其實是相互影響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一覺睡到自然醒時,心情會比輾轉失眠一夜之後要好很多”。所以,保持身體健康與舒適,睡眠充足、適度運動、健康規律飲食,以及戒煙限酒,都能令人保持愉悦,從而增強抗壓能力。

而健康生活方式的打破,則更容易造成壓力。在壓力之下,人的思維容易產生片面、極端的想法,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如果出現此類情況,要有意識地調整心態和想法,學會求助朋友、專業人士,儘量不要讓自己下滑到更消極的情緒中。

給自己放一個假、參與一些運動,甚至看書、唱歌、畫畫、跳舞,都有助於緩解焦慮、平衡身心。此外,不妨多與心胸開闊、情緒穩定的朋友聊聊天,相互傾訴是一種很好的減壓方式,尤其對女性而言。營造一個健康、富有支持性的朋友圈,可以更從容地應對焦慮、增加抗壓能力。



  作者:陳祉妍(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編輯:許琦敏

責任編輯:任荃

圖片來源:pixabay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99 字。

轉載請註明: 春節假期餘額不足!別焦慮,不妨對自己“輕微高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