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中,經常能看到這樣一個畫面:中日軍人在戰場上近距離遭遇,中國士兵由於彈盡糧絕而只能端起刺刀準備白刃戰,而對面的日軍也“很有風度”的退下槍膛中的子彈,與中國官兵展開激烈的拼殺。這樣的情節多了之後,很多軍迷認為這是日軍崇拜“武士道精神”,因此不願佔中國軍隊的便宜,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做法,在日本陸軍的操典中,確實有白刃戰之前退掉子彈的條令,但不是因為尊重對手的“武士道精神”,而是出於大量統計之後作出的決定。我們知道,在抗戰初期,日軍投入中國作戰的部隊大部分都是精鋭的常設師團,其單兵素質非常高,不但槍法精準而且善於白刃戰,根據八路軍的統計,一般一個日本兵在拼刺刀時能同時對付至少三個中國士兵。
日軍對於拼刺刀有標準的套路,在拼刺刀時的準備姿勢是一隻手托住槍托,一隻手握住前護木,在胸前斜向上護住要害,隨時能夠刺殺或格擋,但是日本使用的三八式步槍有個缺點,手指為了全力握槍就必須扣在扳機,只要雙方槍支磕碰就很容易走火。
按理説這也無所謂,即便走火也能打死敵人,但是三八式步槍有個缺點,就是子彈的貫穿力太強,也就是説在擊中敵人後有可能會誤傷友軍,根據日軍的統計這在戰時將造成不小的非戰鬥減員,因此不惜強制規定,在白刃戰之前必須退掉子彈。
明治維新中,日本開始按照西方軍隊的模式組建自己的軍隊。當時速射武器還不成熟,因此白刃戰還是無法避免的。因此當時很多國家的軍隊都裝備有刺刀,世界強國也不例外。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先是仿製了法式步槍。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發現法式步槍也有很多問題。因此開始改用德式步槍,也就是後來著名的三八大蓋。日軍第一次大規模使用白刃戰是在日俄戰爭時期,當時日軍圍攻旅順港,但是遭到了俄軍的頑強抵抗。日軍上演了4萬多人的大沖鋒,與俄軍展開白刃戰。在這一次戰役中,日軍優秀的拼刺技術佔了很大的優勢。日本是世界上最重視拼刺技術的國家之一,新兵入伍以後要經過長期嚴格的訓練,其中拼刺是很重要的一項。
日本的拼刺並不是那種簡單的對刺,而是更多的注重小組聯合作戰的能力。由於在拼刺技術上的優勢,日軍依靠這一技術戰勝了一系列的對手。在抗戰的初期,日軍在拼刺方面佔有很大的優勢。除了近戰之外,還有就是夜戰。由於夜視系統並不成熟,在29世紀30年代,幾乎各國都沒有夜戰的傳統。而日本軍隊的夜戰能力也很強,日軍在戰爭中,經常利用黑夜對敵軍進行偷襲。在1939年爆發的諾門坎戰役中,蘇軍最頭疼的就是日軍的夜襲。蘇軍通常是晚上被日軍偷襲,然後失去陣地;再然後第二天利用裝備優勢奪回陣地,雙方就這樣反覆拉鋸。在拼刺方面的較量中,蘇軍還當真玩不過日軍。最後,蘇軍通常是直接開槍,而不是雙方拼刺。
一般認為日本軍隊的拼刺水平很高,這是實話。但是從體格上來説日本軍隊並不佔優勢,但是在拼刺過程中,日本軍隊為何那麼強悍?
一、日軍長期訓練拼刺,而且手法很精巧
在二戰期間,日本軍隊以擅長近戰和夜戰著稱。諾門坎戰役期間,蘇軍最頭痛的就是日軍晚上偷襲,因為當時蘇軍不擅長晚上作戰。至於近戰水平,這是各國軍隊都領教過的,日本軍隊的拼刺水平很強悍。這當然不是天生的,歸根結底還是需要經常練習。一個日本新兵入伍之後,需要經過長達半年的訓練。其中有45天時間是專門訓練拼刺技術的,由此可見,日軍對拼刺十分重視。日本軍隊會經常舉行拼刺比賽,以防止老兵們逐步鬆散。那些日本老兵訓練時間最多的項目,就是拼刺。所以在戰爭期間,一個日本老兵通常可以以一敵二或者以一敵三。如果三個日本老兵組成三角陣型,那防禦力是非常出色的,遇到這個情況,一般會直接開槍。
除了平時多加練習以外,日本軍隊的拼刺方式也是有講究的。由於日本人的身高比較矮小,正常的拼刺肯定不是其他國家士兵的對手。因此,日本召集國內幾位冷兵器方面的大師,這幾位大佬聯合琢磨出了一套拼刺技術。主要講究速度和巧勁,儘量不與對手拼力氣,在最短的時間內擊中對方要害部位。從各國對拼刺的重視程度,以及拼刺技術的使用上,日本軍隊已經達到了名列前茅的水平。美國士兵的體格強於日本士兵,雖然美軍也非常重視拼刺,但是美軍的拼刺方式有些陳舊,在這方面不如日本。如果説在拼刺方面可以與日本並駕齊驅的話,那只有北方的蘇聯了。蘇聯軍隊也擅長拼刺刀,而且蘇聯軍隊在硬件上佔優優勢,日本軍隊也擁有優勢。
二、一寸長一寸強,日本三八大蓋優勢很大
在拼刺作戰中,講究的是一寸長一寸強,誰的武器長,誰就佔據優勢。三八大蓋步槍是二戰期間日本步兵的標配,這種步槍的長度達到了1.28米,再加上刺刀的長度。在拼刺作戰中,三八大蓋的優勢很大。在二戰主要交戰國的步槍中,三八大蓋步槍的長度僅次於蘇聯的莫辛納甘步槍。漢陽造步槍的長度不如三八大蓋,刺刀的長度也不如日本刺刀。日本士兵的身高很一般,但是體質都不錯,屬於粗壯的類型。從各個方面來説,日本軍隊在拼刺方面都不錯。當然,這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也就是説,只有那些老兵才具備這樣的水平。隨着戰爭的消耗,那些日本老兵的數量越來越少,大量的新兵進入部隊,日本軍隊的拼刺水平也在逐步下降。
有一支中國軍隊就讓日軍非常頭疼,這支軍隊就是著名的西北軍。西北軍的大刀隊讓日軍聞風喪膽,以致於日本不願意和他們拼刺刀。那麼日軍為什麼不願意和西北軍拼刺刀?
第一,西北軍多是河北、山東和西北的漢子,身材高大,孔武有力,身體素質非常好。由於長期盤踞在貧窮的西北,西北軍裝備非常落後,為彌補火力的差距,西北軍大力推行冷兵器,西北軍人手一把大刀,天天除了睡覺沒事就練刀法。西北軍的刀法脱胎自軍閥混戰時期的李景林部,獨成一家,專破日式白刃戰拼刺術。西北軍的刀法破刀八鋒將中華武術和實戰經驗相融合,簡單實用,非常具有殺傷力,和西北軍拼刺刀日軍也佔不到什麼便宜。在喜峯口抗戰中,二十九軍的大刀隊殺的日軍抱頭鼠竄,斬了數千日軍狗頭。
第二,西北軍的大刀隊雖然名為大刀隊,其實真名是手槍隊。手槍隊是西北軍的精鋭,訓練有素,裝備精良,除了一把4斤的大刀外,每人兩把以上德國造毛瑟C96手槍,彈藥兩百發。大刀隊進口的20響可不是看的,它不光是手槍還是微型衝鋒槍,可以單可以連,一頓突突日軍就倒一片,其實日軍大部分是倒在了手槍隊的槍口下。當然,為了鼓勵士氣,手槍隊的名頭變成了大刀隊,人們都誤以為拿大刀也能打敗日本鬼子。
第三,日本人怕刀,對刀有深深的恐懼。因為日本人信奉神道教,他們認為被刀砍死就不能投胎,升不了天,所以日軍寧願被打死也不願意被砍死!
實際上,在亞洲戰場上,日軍也和美軍、蘇軍發生過白刃戰,但都曇花一現,沒有經常發生的機會和條件。
剛開始,美軍也被日軍這種決死的氣勢嚇倒,戰鬥傷亡慘重,美軍對此也非常頭疼。即使白人的身體素質明顯好於黃種人。同時美日的主要戰場都在太平洋的島嶼上,美國人的重武器優勢無法發揮。美國人在戰鬥中發現手槍是近距離作戰的理想武器。它的的長度短,可以輕易的轉向任何一個方向射擊,射擊姿勢也五花八門,裝藥少,即使近距離射擊一個敵人後也不會貫穿擊傷後面的人,威力遠遠大於刺刀。雖然一把手槍通常只能裝彈七發,但是美軍通常將三人編為一組,相互掩護支援,其中一個沒有子彈了可由其他兩人提供掩護裝子彈。手槍的戰法一出,日軍就再也沒有主動找美軍拼刺刀送死了。
在日軍與蘇軍進行的諾門罕戰役中,日軍也採用近戰白刃戰的方法。但是,蘇聯人沒有給日本武士表演刀法的機會。步坦協同加上強大的衝鋒槍火力給日軍當頭一棒,衝鋒的日軍損失慘重,在後期的戰役中再也沒有日軍敢與蘇聯軍隊拼刺刀了。
如此一來,日軍只有在中國,在面對裝備不如自己,兵員素質不如自己的中國戰場上才敢進行白刃戰,耍一耍日本武士的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