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劉恆,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生母是不受寵的薄姬,早年被劉邦封到代地為代王。呂后去世之後,呂氏家族倒台,劉恆憑藉寬仁低調的作風被朝廷大臣擁立為帝,從而開創了著名的“文景之治”。漢文帝是歷史上少有的幾乎沒有任何負面評價的皇帝,在歷史上諸如司馬遷、班固、朱熹、曾國藩等等都對他評價極高,甚至被許多人評價為是上古先秦“堯、舜、禹”三王之後的第一賢君。這樣一位以節儉寬仁著稱,堪稱的歷代帝王的典範的皇帝,是否真的如此完美,浩如煙海的史籍中是否隱藏着他的另外一面呢?
不得不承認,不管是在正史還是野史中,劉恆的評價幾乎都是正面的,似乎他就是一個完美無缺的皇帝,唯一一點對他的批評僅僅是有一次他的一個妃子在宴會時與竇皇后的位子並排。但是我們在太史公的《史記》中確發現了一個看似普通但又異乎尋常的稱呼——“代王王后”,或可由此窺探漢文帝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一個深藏在歷史迷霧中的女人
“代王王后”顯然就是劉恆的正妻,因為劉恆是做過代王的。但是我們所熟悉的劉恆的皇后是孝文皇后竇漪房。那麼這個“代王王后”又是誰呢?
根據《史記外戚列傳》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竇皇后應該是劉恆的第二位正妻,劉恆還是代王的時候先有一位正妻,就是上文所提的代王王后。並且《史記》中記載這個代王王妃在劉恆當皇帝以前已經去世。那麼這個代王王妃因為沒有活到劉恆當上皇帝,所以稱呼她為代王王妃應該也是符合禮制,看起來沒有問題,看來太史公司馬遷的著史還是很嚴謹的。
>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
但是細細品讀,忽然會發現這個稱呼似乎又好像有些不同尋常。為什麼是如此冷冰冰的“代王王后”四個字,她的姓名呢?劉恆當上皇帝之後沒有給她追封什麼封號嗎?
再回過頭去細細查看,發現這個代王王后竟然真的沒有留下姓名,而且也沒有記載劉恆當上皇帝后給她任何追封。只是記載了他和劉恆生育了四個兒子,都在劉恆稱帝時先後病死了。
看起來這就是一個可憐的女人,沒有趕上丈夫登基的好時光就先行病死了,而且生的四個兒子都沒有活下來,甚至丈夫當上了天子都忘記了自己。以至於太史公只能用“代王王后”來稱呼她。
影視劇中的代王王后
撥開迷霧,疑竇重生
這樣看起來,漢文帝似乎有點有了新人就忘記舊人的嫌疑了。畢竟皇帝本來就可以擁有三宮六院,何況這個“代王王后”沒能活到丈夫當上皇帝。也許只能怨她自己沒福氣了。但是如果撥開歷史的層層迷霧,我們忽然發現許多疑問開始出現。
>姓名:任何人可以不知道這個女人的名字,漢文帝劉恆自己不可能不知道她妻子的名字吧?為什麼他沒有讓後人留下這個“代王王后”的名字呢?何況同時代應該有不少人知道她的名字,比如她的婆婆薄姬也活到了劉恆登基之後,她也不知道這個女人的名字?就因為她沒能當上皇后,生下的兒子也都死了,所以就不讓史書記錄下她的名字?但是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史記》中還記載了劉恆的另外兩個妃子,那就是慎夫人和尹姬,而且還明確記載這兩個人沒有為劉恆生下子嗣。這兩個沒有子嗣的妃子都還至少留下了姓,而作為正妻且生育了四個兒子的“代王王后”確沒有留下關於姓名的隻言片語。
>>竇皇后病,失明。文帝幸邯鄲慎夫人、尹姬,皆毋子。
>追封:作為漢文帝的第一個正妻,而且還為他生育了四個兒子,為什麼當上皇帝的劉恆不為她追封?難道是劉恆很討厭她?還是西漢當時不流行追封的做法?但是我們同樣可以在《史記》中發現有追封的現象,甚至竇皇后同樣早已去世的父親都被追封了爵位。為什麼她沒有?即使劉恆討厭她,那他們所生的四個兒子可是劉恆的親骨肉,為什麼這四個兒子也沒有追封?
>>竇皇后親蚤卒,葬觀津。於是薄太后乃詔有司,追尊竇後父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園邑二百家,長丞奉守,比靈文園法。
>禮制:作為當時代王劉恆的王后,她的冊立是需要上報中央政府批准的。既然如此漢朝中央政府的檔案必然是需要留下這位“代王王后”的姓名的。這一制度我們可以從《史記》和《漢書》的許多記載中發現。那麼作為當時漢朝政府官方任命的史書編撰者,司馬遷和班固是顯然可以查到這些檔案的。如果説東漢的班固因為年代較遠,且經過新朝末年的動亂可能導致檔案遺失,那麼司馬遷可是幾十年後就出生的人,他不可能查不到這些檔案。除非檔案被人為銷燬或者司馬遷在顧忌什麼而不敢查或不敢寫。
>>嬰齊其入宿衞在長安時,取邯鄲樛氏女,生子興。及即位,上書請立樛氏女為後,興為嗣。
《史記南越列傳》
>死亡:前文提到“代王王后”在劉恆當皇帝前已經死去,他們的四個兒子也在劉恆當上皇帝后先後病死。或許“代王王后”的死亡我們不敢懷疑太多,但是她的四個兒子都病死了,雖然古代皇家子弟的早夭情況也不少,但是這四個人都病死了是否過於巧合?更可疑的是《史記》中記載這一段時,緊接着是記載了漢文帝登基後幾個月,就將自己年齡最大的兒子劉啓冊立為太子。也就是説這幾個孩子是在幾個月之內病死的?
>>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數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長男最長,立為太子。
抽絲剝繭,真相呼之欲出
既然我們無法在《史記》或《漢書》中找到答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和同時代和漢文帝劉恆類似的人的是否也有這種情況?劉恆是劉邦的兒子,那麼我們就從劉邦的八個兒子入手,畢竟在當時只有他們兄弟八人才能拿來比較。
>劉邦的庶長子劉肥,正史沒有記載他的妻子,次子也是嫡長子劉盈就是呂后自己的兒子,妻子是張嫣;三子是戚夫人生的劉如意,正史沒有記載他的妻子;四子就是劉恆;五子劉恢的妻子是呂氏;六子劉友的妻子是呂氏;七子劉長的妻子是雍氏;八子劉建沒有記載他的妻子。
>這些人中,劉肥應該在呂后執政前就已娶妻,三子是呂后的死對頭戚夫人的兒子,劉長實際上是呂后養大的,這幾人的妻子不是姓呂可以理解。而四、五、六三子都是同年封王,情況最為相似,五子劉恢、六子劉友都明確記載他們的王后是呂氏家族的人,而且他們還都因為不喜歡自己的呂姓妻子,被呂后害死。
>>友以諸呂女為後,不愛,愛它姬。諸呂女怒去,讒之於太后曰:“王曰‘呂氏安得王?太后百歲後,吾必擊之。’”太后怒,以故召趙王。趙王至,置邸不見,令衞國守之,不得食。其羣臣或竊饋之,輒捕論之。趙王餓,乃歌曰:“諸呂用事兮,劉氏微;迫脅王侯兮,強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誣我以惡;讒女亂國兮,上曾不寤。我無忠臣兮,何故棄國?自快中野兮,蒼天與直!于嗟不可悔兮,寧早自賊!為王餓死兮,誰者憐之?呂氏絕理兮,託天報仇!”遂幽死。以民禮葬之長安。
《漢書高五王列傳》
呂后徙恢王趙,恢心不樂。太后以呂產女為趙王后,王后從官皆諸呂也,內擅權,微司趙王,王不得自恣。王有愛姬,王后鴆殺之。王乃為歌詩四章,令樂人歌之。王悲思,六月自殺。太后聞之,以為用婦人故自殺,無思奉宗廟禮,廢其嗣。
>而作為呂后死前還能活着的劉邦的僅存的兩個兒子就是老四劉恆和老七劉長。劉長是呂后從小帶大的,兩人感情很好,而老四劉恆能夠不被害死,除了自己低調謹慎之外,不應該還有點什麼其他因素嗎?
>再結合“代王王后”的情況,那麼真相就已經呼之欲出了,這位深藏在歷史迷霧中的“代王王后”應該大概率是姓呂,也應該是呂后對劉邦諸子搞得“劉呂配”。漢文帝劉恆能夠在呂后掌權的時代安安穩穩的當代王,顯然是他比他兩個弟弟更精明,他和這位“代王王后”肯定“感情甚好”,而且兩人生了四個兒子向呂后證明了他的順從。也正因此未來的漢景帝劉啓才能活下來(因為他前面有四個姓呂的“代王王后”生的哥哥),否則他就可能和老八劉建唯一的兒子一樣,因為是不姓呂的姬妾所生,被呂后派人直接殺死。
>燕靈王建。十一年,燕王盧綰亡入匈奴,明年,立建為燕王。十五年薨,有美人子,太后使人殺之,絕後。
漢高祖劉邦的八個兒子
血腥的真相,漢文帝的另一面
到此時,我們已經可以猜測出真相,也能理解為什麼這個“代王王后”會受到如此對待了。因為她很可能是姓呂,也是呂后家族的女人。所以她能成為代王劉恆的王后,而且劉恆為了保命也和她生了四個兒子。
或許此時我們要感慨這個女人其實又是幸運地了,因為她沒有活到自己的丈夫劉恆當皇帝。因為劉恆的皇位是西漢功臣集團和西漢宗室集團聯合剷除呂氏集團之後送給他的。即位前後,漢文帝其實一點政治根基都沒有,他擁有的只有寬厚仁和的名聲和劉邦還活着的最年長的兒子這一身份。
而這些功臣集團和宗室集團最忌諱和害怕的就是呂氏背景,所以在剷除呂氏集團立了大功的劉邦的孫子劉章就因為妻子是呂氏家族的人而沒有被陳平和周勃這些大佬推上皇位。劉恆的七弟劉長因為是呂后養大就更不能被推上皇位了。
因此劉恆的妻子“代王王后”死在這之前,就正好讓劉恆符合了這些大佬的條件,於是一直在代地默默無聞低調做人的劉恆就成為了西漢帝國的太宗文皇帝。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賢君的典範。
但是真相還有可能更血腥,我們不要忘了“代王王后”和劉恆的四個兒子,他們在呂后在世時和他們的母親一樣是劉恆的“保護傘”。但是他們的父親劉恆登基後,他們四個就已經是“絆腳石”了。於是他們四個就“默契”的在幾個月之內相繼“病”死,同樣沒有留下名字,沒有追封,沒有任何記錄。
就這樣,“代王王后”和她的四個孩子走進了歷史的迷霧中,深深的被隱藏了起來。隨着他們一起隱藏的還有作為丈夫和父親的偉大皇帝劉恆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