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千年之後海關重回膠州

由 司馬盼香 發佈於 經典


6月12日,上合示範區的膠州海關辦公樓上懸掛的“中國海關”關徽熠熠生輝。辦公樓內,身着白色制服的工作人員一片忙碌景象。再有不到兩個月,膠州海關就掛牌滿一年了。現在膠州人,在家門口又看到了海關這個“衙門”。

實際上,千年前的膠州,就曾經有一個海關性質的衙門——密州市舶司,當時為長江以北唯一設置的,長江以南還有杭州,明州(寧波),泉州,廣州。市舶司設立之地,無一不是千帆雲集、流金淌銀之地。

30噸大鐵錢,市舶司的錢庫?

1996年,在老城區原膠州市政府宿舍建設施工時,考古人員首次發現了宋代板橋鎮遺址並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在清理其中一處房屋基址內,發現鏽結成“錢山”的鐵錢巨塊10多塊,總重量30多噸,其中最大的一塊重約16噸,有的專家推斷,發現鐵錢山的地方,極有可能是當時市舶司的一個錢庫。

2003年,云溪河改造和湖州路市場建設施工中,出土了大量宋、金時期的瓷片;2009年,距鐵錢出土位置約30米處,發現了大量北宋鐵錢及不同時期的瓷片,六大窯系、五大名窯的瓷器在這裏都能找到,其中還有不少是異域風情的圖案,這説明了當時此地貿易的發達程度,外國客商定製的瓷器就是在這裏裝運上船,然後漂洋過海抵達海外。發掘過程中,還在磚砌甬道上發現有兩道較深的車轍痕跡,也足見這裏曾車水馬龍。

彼時的板橋鎮有多繁盛?《宋史》記載:“膠西當寧海之衝,百貨輻輳……時互市始通,北人尤重南貨,價增十倍。全誘商人至山陽,以舟浮其貨而中分之,自淮轉海,達於膠西。”

清乾隆年間膠州知府周於智,寫“少海連檣”有序雲:“每秋冬之交,估客駢集,千檣林立,與潮波上下,時而風正帆懸,中流蕭鼓,轉瞬在隱約間;又令人想蜃樓海市,咫尺雲煙矣。”描寫的正是板橋鎮昔日的繁盛景象。

密州市舶司:輾轉多年,修成正果

板橋鎮的繁華與忙碌都離不開公元1088年“密州市舶司”的設立。

密州這個地方,與北宋大文豪蘇軾有着不解之緣,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獵》將蘇軾在密州的失意和渴望殺敵報國的豪情展現得淋漓盡致。據傳,蘇軾任密州知州時,發現板橋鎮這個沿海小城已經發展成了大型海港,來往商販魚龍混雜,各方利益糾纏不清。蘇軾本想向朝廷建議設置“市舶司”進行專門管理,但無奈朝廷當時正是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掌權,自己作為“反對派”提出來這樣的建議,十有八九不會通過,所以直到他卸任也沒有提。

根據史料記載,蘇軾卸任密州知州之後的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密州的商税額已經躍居京東路(約為今山東全部和江蘇、安徽、河南一部分)首位,“歲三萬六千七百二十七貫二百五十六文”。海外貿易的高收益,吸引力大量商賈、富家大户甚至官員參與其中,這就造成了“船舶之利顓於富家大姓”的局面。

而接替蘇軾職位的新知州範鍔,在宋元豐六年(1083年)時就曾上報朝廷建議在板橋鎮設立市舶司,管理內外航運事務,抽取進出口貿易税收。建議是提上去了,如蘇軾當初所擔心的,朝廷根本顧不上這事。直到幾年後,新黨下台,蘇軾、範鍔等人進京任職。於是,這些熟悉密州情況的官員一起上書,再次建議設立市舶司。

最終在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年),朝廷批准了他們的建議:“乃置密州板橋市舶司”,同時決定把板橋鎮從高密縣析出,以板橋鎮改設膠西縣。這樣,密州多了一個縣,而在宋朝北方沿海,終於有了一個像模像樣的國家級的“海關”。這一年,是公元1088年。

當年市舶司的職能要比今天的海關多的多。為過往的船隻發公憑(相當於現在的護照),同時要從過往的船隻中“抽解”。按當時對外貿易的規定,凡是本國商船放洋貿易的必須事先向市舶司申請、具保,獲得憑券後,才可以放行出海;外國商船到達口岸後,必須向市舶司報告,接受例行檢查,並按進口貨物總價值的10%繳納關税(宋代的名稱是“抽解”),名為“十税其一”,部分貴重貨物“十分抽二分、三分”也是常有之事。凡屬朝廷明文規定禁止在國內市場公開交易的貨物,全部由市舶司負責收購(宋代稱之為“博買”)。然後由市舶司將所收的抽解和所博買的進口貨物登記後上繳朝廷。

自此,板橋鎮逐漸成為南北貨物貿易的中轉站,各地客商過往日眾,是當時兩廣、福建、浙江、河南、河北等地商品的集散地,海運勝過杭州和寧波,其貿易額與濟南持平。

(板橋鎮復原圖)

板橋鎮作為中轉港口,其吞吐貨物的品種、數量都是相當可觀的,“貢艘浮雲、軸轤千里”,“估客駢集 千檣林立”,説的就是這裏的繁忙景象,板橋鎮也獲得了“金膠州”之美譽,直至清雍正年間,膠州還是山東第一貿易港口。

膠州海關:涅槃重生,振翅高飛

所謂盛極必衰,密州市舶司應時而生,也因世而衰。

隨着明清海禁、“閉關鎖國”等不利政策的實行,民間與世界諸國的貿易交流逐漸斷絕,而作為貿易重鎮的板橋鎮也逐漸式微。加之後來膠州灣淤積等原因,板橋鎮作為北方重要古港的優勢也逐步消失。尤其是進入近現代,膠濟鐵路開通、膠澳開埠、青島深水港興起後,膠州的海運貿易功能也被逐漸取代。

“現代版市舶司”重現膠州

改革開放以來,青島作為港口城市,海運貿易高速興起。作為連接青島港和內陸城市的橋頭堡,膠州的鐵路運輸優勢逐漸凸顯。2010年8月30日,位於膠州北外環南側的中鐵聯集青島中心站正式開通運營,一躍成為成為內陸各省進出青島、煙台、威海和通往青島港、黃島前灣港的重要門户。

這些年來,青島港前灣港區與中鐵聯集青島中心站之間的互動越來越頻繁,“膠黃小運轉”集裝箱班列為海港與陸港牽起了紅線。原來設在中鐵聯集的青島海關“駐膠辦事處”已經遠遠滿足不了日益增漲貿易通關的需求,設立一個通關權限更大、功能更全面、服務更寬泛的正式海關已經迫在眉睫。

為更好地服務膠州、建設上合,2018年12月海關總署批准設立膠州海關。膠州海關在原青島檢驗檢疫局膠州辦事處和青島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的基礎上成立。經過半年多的機構改革和關檢融合,膠州海關實現了“脱胎換骨”“化學反應”,為膠州市的外經貿企業釋放着“1 1>2”的改革紅利。


2019年8月6日,膠州海關正式揭牌,標誌着膠州市向海而生、因海而強,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又多了一台“新引擎”。自此,膠州轄區的4000餘家進出口企業可以在家門口辦理全部海關業務。

膠州海關成立後,開展口岸多式聯運監管模式改革,通過海關監管系統,聯通海關、港口和鐵路的物流作業數據,建立聯運貨物在口岸的移動底賬,將港口功能向內地延伸,使進口貨物可以從港口直接運輸至相關海關監管作業場所進行清關,出口貨物運抵相關監管作業場所即視同抵港。


隨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不斷加開中歐、中俄等國際班列,相當於把通向世界的港口設在了膠州家門口。膠州海關的服務觸角也在不斷向外延伸。

據瞭解,2019年10月全面對外辦理業務以來,短短七個月,膠州海關累計實現報關單量3700餘票,税收入庫2.51億元。2019年全年監管出入境檢驗檢疫貨物43771批次,貨值27.6億美元。

即將滿一週年的膠州海關,頻繁打出一系列優化膠州營商環境的組合拳:“港站一體化”建設全面突破、多式聯運中心功能全面拓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優化“互聯網 海關”讓企業“零待時”、出台十條措施推行“一企一策”、推動創建全國第一個“海關AEO示範市”。

今年還重點推進出口跨境電商業務、糧食和水果類指定監管場地、上合國家優質農產品進口(大豆)、木材交易市場、中心站保税倉庫和監管倉庫、上合國家公共檢測交流服務平台、上合國家政策法規和貿易指數編纂、上合國家“商品展示中心”和市內免税店、智慧物流中心等項目。

目前來看,膠州海關的定位極為明確,那就是“紮根膠州、服務上合”。隨着上合示範區建設的深入推進,4F級膠東國際機場、149平方公里的臨空經濟區的加快建設,膠州海關這所“新時代的市舶司”,必將為推動建設海陸空鐵協同發展的國際物流綜合樞紐,構建“東聯日韓亞太、西接中亞歐洲、南通東盟南亞、北達蒙俄大陸”的整體物流架構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