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生教育,我主張“理直氣壯地追求教學秩序與營造兒童的內心平靜”。而且我以為,孩子秩序觀念的形成和心態的營造,有個特定的適宜時段,錯過了就很難補救在我看來,這個階段,就是一年級。
這裏的命令是生成秩序:規則和懲罰措施當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教師以快樂無意識的積極態度,吸引人的課堂教學和人格力量,使孩子們服從,這有賴於教師整天緊張的鐵面,而以敏鋭的觀察力和嚴厲的懲罰為手段的“監管”的“出櫃令”不僅因其陰鬱而嚴厲,不利於孩子們輕鬆高效的學習、健康快樂的成長,而且還會讓老師們精疲力盡。“壓制秩序”的代價不僅是孩子們成長的環境,更是師生們應有的友好甜蜜的生活體驗。
回想高年級,預備鈴響過,學生就安靜地坐好,以温馨的安靜等待我。一年級就不一樣了。每次走進教室,裏面總是很熱鬧。從前還前後亂跑呢,現在進步到了只是在座位上高談闊論—或站、或坐、或跪或扭,姿態可謂豐富。“安靜!”停一下,等他們都聽見、都看見咱了——我才喊:“上課!”這時候,他們的心思才歸到該在的地方。我的放縱,是給他們面子,也是給自己面子。
蕭玲在其博士論文學秩序的孩子們中寫道:一年級的孩子,由無拘無束一下急轉彎進入緊張、繁重、連續、長時間的學習,這本身是個殘酷的考驗。在沒有考試壓力的過去,教師還可以讓他們有一個比較漫長的過渡期,可是現在,沉重的教學壓力容不得教師再以那種從容不迫的心態慢慢等待孩子學會秩序。在疾速進入秩序狀態的過程中,師生所承受的煎熬和痛苦是過去的數倍。
知道了孩子的艱難,把握住孩子的天性,才能真正擁有寬鬆的心態。在一年級,不僅對於課前“茶館”教師必須忍受,就是課中不可避免出現的疲憊和無序,教師也要學會包容。
在這種時候,我會和他們一起聽一段音樂,或者乾脆停下來,站在那裏,用含笑的目光看着他們,讓他們講個夠—因為已經種在他們心裏的、暫時沉睡的規則在;因為有正在生長中的,日見親切與融洽的師生情誼在—説着説着,他們必定自動停下來,最後一齊怔怔地看着説話的老師,一副如夢方醒的可愛狀。目光中充滿滿足與驚奇。好像在説:“哦,原來這是在上課。老師,對不起,我們説好了—您請吧。”
這種境界,這種約束與掌控之內親切、短暫的混亂,是小孩子學習秩序過程中需要的緩衝地帶,其間藴涵的,是低年級才有的幸福與快樂。謝謝孩子們,是他們教會我心平氣和。當我心平氣和的時候,令我受益的,又豈止是工作這一個方面?
我以為,一個為人父母的教師,他對自己孩子的希望與他對學生的希望應當是一致的。而且我以為,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下,缺乏的恰恰是誠懇與負責,父母面對孩子一樣的誠懇和負責。
關於矛盾、對立、二律背反,是一個説不清、舍不下的、具有特殊魔力的話題。反觀自己的教育文字,這篇和那篇,甚至同一篇裏,自相矛盾的地方往往顯而易見。我知道—但我並不想為了看起來嚴密和無懈可擊而去整理修改。這既是充滿張力的生活的反映,也真是蓬勃的生命的狀態,教無定法,一切的不確定性,一切的無止境性,正是教育這一行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