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愛敬誠善 德潤遙觀 | 李振華:從中專生成為國家級技術專家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經典

  中專畢業後,李振華進入了哈焊所華通(常州)焊業股份有限公司工作,20多年時間,他從一名普通中專生成長為國家級技術專家委員,參與起草了多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他和團隊開發的焊材,被應用在高鐵、港珠澳大橋、工程裝備等眾多大國重器上。他説:“再普通的事情始終做好就是專家。”

  中專畢業的他,最常做的就是啃書本、泡實驗室

  1997年,李振華中專畢業後進入哈焊所華通(常州)焊業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在車間裏做一名普通的生產工藝員,負責焊絲生產工藝。在學校學的是化工專業,進入公司後從事的卻是機械專業工作。雖然專業“跨度”有點大,李振華卻不以為意,在崗位上兢兢業業。通過幾年的學習積累後,李振華開始着手焊接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

  “焊接材料技術更新很快,需要不斷學習才能跟得上發展步伐。”李振華説,為了彌補專業知識的不足,只要一有空就得拿本書在手上啃,現在智能手機方便了,李振華仍然是一有時間就查詢相應的專業資料學習,充實自己,這已經是多年下來養成的習慣了。

  2016年,李振華和團隊研發的“酸洗廢硫酸再生回用工程項目”被武進區總工會評為十大科技創新成果。此項目的實施,實現了公司廢酸零排放,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同時相比原來節省使用成本在60%以上,並且降低了處置廢酸費用達200萬元以上。

  研發的焊材參與到很多“大國重器”建設

  2015年9月,公司某種特殊產品成功中標港珠澳大橋建設。對李振華來説,由於橋樑處在大海上,並且要抗十幾級颱風,又是百年工程,對焊接材料的各項要求都是近乎苛刻。“焊接過程中,哪怕出現微小的裂縫,都會帶來不堪設想的後果。”李振華説,有時候一個攻關要經過上千次測試才能放心。曾經有一次,在建設現場出現一個問題,李振華趕到現場,連續奮戰一週才得以解決。“雖然很辛苦,但是能參與到國家的重大工程中,我和團隊成員都覺得很自豪!”

  近日,在公司生產車間內,李振華帶記者參觀一批高品質鋁合金焊接材料的生產,這款新產品目標是用於高鐵客車車體焊接,由李振華帶隊研發。

  李振華説,焊接材料是“工程和裝備製造的針線”,高品質鋁合金焊接材料,以前都是依賴進口。產品能成功開發運用,可以填補國內高品質鋁合金焊接材料的技術空白。該項目產品的成功開發對我國高速列車用鋁合金焊接材料技術水平的升級換代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時也能促進其他領域的發展,如航天航空、重大工程裝備等領域。

  “再普通的事情始終做好就是專家”

  自2008年以來,李振華獲得武進區科學技術進步獎6項,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申報專利21項,參與起草了9項國家標準,1項行業標準。

  2009年,李振華被評為“江蘇省青年科技創業明星”、常州市“831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程”首批中青年骨幹人才。2016年9月,李振華被中國焊接協會聘為“中國焊接協會專家技術工作委員會委員”。

  2017年,李振華獲評常州市勞模,當年10月,以李振華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成立以來,對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取得了多項成果,申請了多項專利,其中4項產品被評為常州市高新技術產品,5項產品被評為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

  就在前不久,哈焊所華通高品質焊材智能化工廠項目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30億元,被列入2020年江蘇省重點項目,也是遙觀鎮工業史上一次性投資最大的項目,預計2022年全部建成投運。達產後可形成年產25萬噸高性能焊接材料,預計實現年營業收入16億元,利税總額2.8億元,税收4500萬元。

  工作20多年,從一名中專畢業生,成長為國家級技術專家委員。在公司的職務,也從當初的工藝員成為公司的總工程師、副總經理。李振華顯得很謙虛,他説,這裏面最為關鍵是“堅持”,“再普通的事情始終做好就是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