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活捉張格爾並親自審訊,大臣們卻暗中灌了毒藥,讓他無法開口
嘉慶二十五年九月初七日,即道光帝正式登基的第十天,遠在西北的邊疆傳來了緊急戰報,回疆發生了叛亂。對於剛即位的道光帝來説,這一次叛亂來得不是時候,但鞏固西北邊陲刻不容緩,他馬上召集軍機大臣商討對策。
這次回疆叛亂的首領是張格爾,他是大小和卓的後裔,他的祖先大和卓木在乾隆時期參與反清叛亂,清軍平定天山南北路後,大和卓木被殺,他的兒子薩木克逃匿浩罕(今烏茲別克)。薩木克生有三子,次子即為張格爾。在浩罕政權的庇護下,這個有反清遺傳的後起新秀,妄圖挑戰清廷。
浩罕的統治者知道清廷希望保持邊境的安寧,不願引發戰火,便肆意在貿易特權上與清廷糾纏。在無理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便全力支持並挑唆張格爾打一場所謂的“聖戰”。
道光帝得到軍報後,頭腦比較清醒,他馬上下令邊臣“勿妄殺戮,以安眾心,而靖邊圍”。當他聽到參贊大臣斌靜將擒獲的俘虜一概處死的消息後,極為憤怒,即刻派伊犁將軍慶祥前往調查。經調查,慶祥證實了斌靜的種種不法行為。道光元年二月,斌靜被革職發配黑龍江,道光帝以為這樣處置可以平息邊疆各族對朝廷的不滿,但恰恰事與願違。
張格爾不領道光帝的情,他自封為宗教首領,還不斷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從道光元年到道光五年期間,張格爾不斷騷擾邊境,與清軍交火不計其數,但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道光六年(1826年)六月,張格爾率眾發動叛亂,回疆各部積極響應,隊伍不斷擴大,並隨即向清軍發動大規模進攻。清軍寡不敵眾,防線很快被突破,清軍退往喀什噶爾城。
張格爾叛軍很快包圍了喀什噶爾城,並於浩罕國勾結,請求出兵援助,答應城破之後,財物平分,並把喀什噶爾城割讓給浩罕。於是,浩罕汗王默罕默德阿里率領一萬騎兵,前來助陣攻打喀什噶爾城。不久,清軍領隊大臣蘇倫保戰死,張格爾連陷英吉沙爾、葉爾羌、和闐。
固守喀什噶爾城的清軍在兩個月後彈盡糧絕,張格爾挖地道進城,伊犁將軍慶祥自殺殉國。這樣,西部四城——英吉沙爾、葉爾羌、和闐、喀什噶爾城相繼失陷,回疆半部落入敵手。實力壯大以後,張格爾舉行隆重的儀式,宣佈自己為“賽義德·張格爾·蘇丹”,意為“聖裔張格爾國王”,號稱擁兵十萬。
由於信息不順暢,張格爾六月入侵南疆,道光帝七月中旬才得報。他立即以欽差大臣關防授陝甘總督楊遇春,令其率兵五千前往進剿。七月下旬又調各路人馬二萬餘名,授伊犁將軍長齡為楊威將軍,鎮守北疆。長齡、楊遇春分別又從新疆、陝西、甘肅、四川、吉林、黑龍江等地調派三萬六千餘人,開始了大規模的平叛。
張格爾確實也不是個為人主的料,他在西北封疆裂土以後,橫徵暴斂、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激起了回部民眾的不滿。道光帝卻是三令五申要清軍所到之處不得擾民,兩相比較,民眾倒向了清軍抵制張格爾的叛軍。
道光七年二月,清軍全線出擊,長驅直入,連戰連捷,於三月初收復了喀什噶爾城,隨後又相繼收復了英吉沙爾、葉爾羌與和闐,至此,四城全部收復。
可是,耗費了巨大軍餉的平叛獲得成功後,禍首張格爾卻不知所蹤。道光帝想到為了平定叛亂,曾令河道停工,全國軍民勒緊褲腰帶供應這場戰爭,如今卻沒有擒獲張格爾,獻俘宗廟,這無論如何也是不能接受的。
閏五月,道光帝得知了張格爾的下落,他馬上命長齡追剿。道光八年(1828年)正月二十二日,經過大半年的追剿,長齡終於活抓了張格爾。五月十日,張格爾被押解進京。
五月十二日,道光帝在午門同他的祖父乾隆一樣舉行了風光的獻俘大典。道光帝威嚴下旨:“所獻俘囚張格爾交刑部,著王大臣會同刑部嚴訊。”從大清入關至道光八年,共舉行了四次受俘儀式。這一次道光受俘是清朝第五次舉行受俘典禮。
受俘典禮兩天後,道光帝在圓明園大公殿廷訊張格爾罪狀。令人奇怪的是,當道光帝審訊時,卻見張格爾口吐白沫,樣子極為痛苦,對於皇上提出的問題,他都無法回答。後來才知道,在廷訊前,那些瞭解回疆內情的大臣們將毒藥灌入張格爾的口中,因為他們怕張格爾在道光帝面前説出回疆吏治腐敗的真情。
道光帝沒有從他口中得到半點信息,只好判他凌遲處死,行刑之後,劊子手將張格爾的心肺取出,交給戰死回疆的慶祥的兒子慶輝,讓他在先父的墓前致祭,以告慰亡靈。
這場叛亂持續了七年之久,朝廷動用數萬人馬,花費了一千多萬兩軍餉。雖然平定張格爾是道光帝一生最大的貢獻,但從平叛的過程中卻不難看出,邊疆吏治腐敗,軍隊戰鬥力下降,種種弊端暴露無遺。就算是道光帝有心圖強,面臨這個局面想必也只能是一聲嘆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