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唯分數、唯升學”導向 如何做好下半篇文章?

扭轉“唯分數”導向,如何做好下半篇文章

1月10日,教育部發布《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指南》(簡稱《指南》),要求着力克服普通高中辦學中“唯分數、唯升學”傾向,切實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加快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體系。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由於諸多原因的綜合作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分數決定着學生的命運,久而久之就導致了唯分數論的出現。學校和老師為了提高升學率,不得不把所有努力都放在提高成績上,忽視了學生的個性成長和全面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講,分數已經綁架了當下的基礎教育,令所有人都感到苦不堪言,但卻無力擺脱。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基於這樣的深刻認識,很多有識之士紛紛發出改變“唯分數”評價機制的呼籲,相關各方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嘗試: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強化評價導向作用,不得以中高考成績或升學率片面評價學校、校長和教師。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了新時代我國教育評價改革的任務書和路線圖。在此基礎上,教育部積極推進中小學教育評價改革的落地。去年3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現在又出台高中的《指南》,兩個《指南》明晰了中小學教育評價改革的路徑。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評價機制的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扭轉“唯分數”的教育評價導向,難在如何落地。以成績、升學率為標準,確實刻板、片面,但是相對比較公平,而且有可比性,在現行社會大環境之下,也有相當大的合理性。以成績論英雄,簡單易行,立竿見影。而克服“唯升學、唯分數”,那就要引入其他的標準,但一涉及具體的操作,卻殊非易事。

當然,在現有情況下,克服“唯升學、唯分數”並不是不要升學和分數,關鍵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能否在升學和分數之外探索出其他相對重要的、整個社會所認可的價值和標準。

為此,有關部門一直在為之不懈努力。上述八部門《意見》提出要建立健全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學校辦學質量評價體系,要強化過程性、發展性評價。《指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將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等作為評價主要內容,注重考查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情況和興趣特長,建立健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常態化實施綜合素質評價。

學生和老師是一根藤上結的兩個瓜,對老師的考核要求不徹底改變,就談不上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向。為此,《指南》特別強調要堅持正確政績觀和科學教育質量觀,普通高中要正確處理考試升學與發展素質教育的關係,將高考升學率作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客觀結果之一,不給年級、班級、教師下達升學指標,不將升學率與教師評優評先及職稱晉升掛鈎,切實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引領全社會樹立科學教育理念。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教育部發布《指南》,相當於做好了上半篇文章,如何切實做好下半篇文章,切實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向,促進形成良好教育生態,依然任重而道遠。

胡欣紅

來源:北京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20 字。

轉載請註明: 扭轉“唯分數、唯升學”導向 如何做好下半篇文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