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半月談:“雙減“後首個寒假:對惡意漲價的非學科類培訓班説不

由 俎巧玲 發佈於 經典

*來源:半月談評論員 鄧楠

上不起的“天價”美術課、“一票難求”的足球訓練營……“雙減”後首個寒假到來,部分非學科類培訓漲價明顯,給許多家長添堵,也引發公眾關注。

此前,為了更好地鞏固“雙減”成果,教育部於1月6日發佈了關於做好寒假期間“雙減”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學校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總量,鼓勵佈置探究性和實踐性作業,引導學生在寒假期間培養廣泛興趣、參加社會實踐、分擔家務勞動。

各地紛紛響應。不少地方佈置了選春聯識生字、和父母一起選購年貨、辦一份年貨數字小報等一些妙趣橫生、寓教於樂的寒假作業。走出校園,孩子們通過參與圖書館、博物館的趣味活動等,讓假期更加豐富多彩。

與此同時,一批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藉着學生放寒假與家長上班時間衝突的空當,趁機漲價、囤積課時的苗頭初顯。有網友反映,上了三年的足球培訓班課時費提高了近一倍,老師還是原先的人員。一些以藝術、科技、體育活動為培育項目的素質教育類培訓班,也被曝出存在教學資質不達標準、輔導老師從業資格不夠、班次人數超標等現象,利用部分家長無暇照顧孩子的焦急心態,擴充班級數量,無差別招募老師。“一票難求”、價格攀升的培訓機構,引發不少家長抱怨。

“雙減”政策下學科類培訓大幅壓減,非學科類培訓卻享受擴張、漲價“盛宴”,侵蝕“雙減”成果,這種現象令人憂慮。無論是藝體類的校外培訓,還是各式各樣的興趣活動、研學方式,其目的多是培養讓孩子能夠受益的綜合素養、強壯體魄或是健康人格。“雙減”之下,這些機構肆意漲價的作法,無疑是片面的逐利思維至上,罔顧了應有的社會責任。

惡意漲價之風不應縱容。目前,暫未有對非學科類培訓統一的標準指導價。正因如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此類培訓機構的管理與管控,對惡意漲價的部分機構予以相應處罰,並着力完善管理措施,鼓勵美術館、文化館等公共空間主體與社區等社會組織開展實踐類研學活動,為孩子們快樂學習、在實踐中成長提供更多可選擇方式。

對於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而言,也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進一步規範定價和培訓行為。與此同時,也應認識到,參加培訓並非提升孩子綜合素養的唯一方式,家長們也應放下“包袱”,更多給予孩子自主安排寒假時間的空間,並加強高質量的親子互動、增進和諧的家庭氛圍,這些,同樣是一堂堂生動的“實踐課”。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半月談”(ID:banyuetan-weixin),作者鄧楠。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