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為何日軍打了一次印度,就放棄了

感謝閲讀,每天瞭解多一點,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本號。
相遇總是緣,相遇過早不如剛好,而現在點開文章的您與我正是剛剛好
二戰中,為何日軍打了一次印度,就放棄了
1943年11月,中英美首腦在開羅會議商定,將反攻緬甸並打通印度到中國的陸路交通線,之後,中國駐印軍率先展開攻擊,打擊日軍第18師團,到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也開始強度怒江,進攻日軍的第56師團。
鑑於中英軍隊開始反攻,日軍就加強了緬甸方面軍,到1944年,日本在緬甸屯兵30萬,擁有10個師團和大量支援部隊。在這樣的局勢下,日本大本營認定進攻是最好的防禦,提出可進攻印度東部重鎮和主要補給基地英帕爾,這樣既可以粉碎英印軍的反攻計劃,又能切斷中國駐印軍的後路。
日本大本營提出從緬甸西部的欽敦江進攻英帕爾,不過,這個計劃遭到日本第15軍參謀長的反對,理由很簡單,行軍要走700公里的山區小路,沿途無法補給,後勤又跟不上。由此可見,進攻英帕爾是非常困難的。
不過,第15軍的司令官牟田口廉也卻狂妄地説:“糧食可以從敵人那裏奪取。”並向日本大本營拍胸脯保證作戰能成功,於是,日本大本營同意了作戰。
為了不被補給拖了後腿,牟田口廉也想了個滑稽的辦法,就是制定了一個所謂的成吉思汗式補給法,即強徵大批水牛、山羊和猴子,再從泰國調來大象,給動物綁上糧食,驅趕上路。在他的計劃中,行軍頭20天,官兵先吃動物揹負的糧食,接近目標時再吃動物。此外,鑑於英印軍在馬來亞作戰中不堪一擊,牟田口廉也認定英印軍不堪一擊,他們將很快拿下英帕爾。
1944年3月初,日軍10萬人開始行動,由於帶着大量動物,整個軍隊就像馬戲團一樣。與此同時,英國人也開始行動起來,他們將第14集團軍5個師(主要是印度兵為主)撤到英帕爾地區構築工事,此外,他們還用戰機和特遣遊擊分隊破壞日軍的交通線,待日軍彈盡糧絕時,在進行決戰。
不得不説,英國人的這個戰術是很成功的,英軍的飛機不斷攻擊行走在小路上的日軍,日軍行軍隊伍很快就出現了混亂,那些動物有的被打死,有的因受驚在林中亂竄,據説,損失一口水牛,一箇中隊4天的給養就沒了,日本兵只好自己吃死牛羊肉,自己背糧。此外,英國空軍還打垮了負責空中掩護的日本第五飛行師團,這樣,日本徹底失去制空權,地面部隊被英軍飛機任意攻擊。
除了空中打擊外,英軍的特種兵也發揮了作用,其中最出名的要屬温蓋特襲擊者的突擊隊,他們切入緬北後方,實施襲擊,讓日本本來就窘迫的後勤更是雪上加霜。
就這樣,半飢半飽,且攜帶彈藥不多的日軍在3月末抵達英帕爾郊區,並對英軍第14集團軍發起進攻,一開始,缺乏戰鬥經驗的英印軍節節敗退,不過,日軍因為糧彈不濟,加上對方炮火猛烈,最終停滯了下來,雙方進入對峙狀態。戰鬥爆發後,英軍開始通過源源不斷空中補給,向英帕爾地區補充了大量食物,還運來了2個師的援軍。一方面,英印軍吃着麪包喝着酒,一方面日本要忍飢挨餓,這對日軍的戰鬥意志來説是巨大打擊。
為了補充前線日軍物資,後方的日軍搶修了急造公路,將60多輛坦克和100多輛汽車開到前線。不過,這些車輛在達到目的地時候都耗光了汽油,而剛修好的道路又遭到了破壞,很快就無法通行。
到了5月下旬,印度東部進入雨季,日軍開始持續斷糧,加上各種疾病肆虐,而藥品和醫療器械得不到補充,日軍軍心開始潰散,瘦骨如柴的日軍下級軍官和士兵不斷在背後罵牟田口廉也,甚至見了面也不敬禮,他們還稱牟田口廉也為鬼畜牟田口。即便這樣,牟田口廉也依舊不甘心,要求部下到叢林中找吃的堅持作戰,不過,他麾下的3個師團長都不聽。
5月31日,日軍第31師團從前線擅自撤退,理由是:60天內沒得到一粒糧食,一顆子彈的補充。之後一個月,其餘兩個師團也潰退。這種情況下,日本大本營只能在7月2日下達後撤令。與此同時,英印軍第14集團軍開始追擊,到了8月,日軍全部逃過欽敦江,戰役結束。日本第15軍的10萬人中有5萬人死去,返回的5萬人中,至少一半進入醫院,重武器全部丟光,步槍也損失了六分之五,全軍喪失了戰鬥力,而英印軍只損失了5000人左右。
與此同時,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也在緬北和滇西發起了攻勢,日軍遭受重創。經過了幾場敗仗,加上海運又被切斷,日本緬軍方面軍已經元氣大傷,再也沒有能力發起攻勢了。所以日軍入侵印度打了一次就放棄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21 字。

轉載請註明: 二戰中,為何日軍打了一次印度,就放棄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