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朔迷離的歷史真相,不為人知的塵封往事。歡迎進入大古的歷史奇妙屋。
趙高,一個在秦始皇魂歸西天之後篡改詔書逼死長子扶蘇、擁立幼子胡亥稱帝的秦朝官吏。
由中車府令一路升遷至當朝丞相,他操縱傀儡皇帝,玩弄至上皇權,巧取豪奪,陷百姓於嚴刑酷法、賦税徭役的水深火熱之中。
為官數十載,趙高處心積慮陷害忠良,甚至籌謀篡奪王位。
其結果是,他在距離王位一步之遙處,死於非命。
就是這樣一個壞事做盡的奸佞小人,居然也有被人冤枉的時候。
世人的誤讀給趙高扣上了“宦官”的帽子,使他成為中國歷史上宦官亡國的第一人。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並沒有趙高列傳,而是在《秦始皇本紀》、《蒙恬列傳》、《李斯列傳》中零散地記述了一些趙高的生平行事。
《史記》中沒有提及“趙高是宦官”之類的説法。遍尋東漢以前的史籍文獻,也沒有指明“趙高是宦官”。
那麼,趙高究竟是如何成為“宦官”的呢?
説趙高是宦官,一是出於對“隱宮”一詞的曲解,二是出於對“宦”字的誤解。
《史記·蒙恬列傳》中有記載:“趙高兄弟皆生隱宮。”“隱宮”一詞,語義並不明確。
東漢以後,一位為《史記》作注的劉姓人士不知從何得知此詞的含義,竟將“隱宮”之“宮”解釋為宮刑,進而説趙高的父親受了宮刑,母親與他人野合生下趙高兄弟。
後因趙高兄弟冒姓趙,也受宮刑而成了宦官。
如此以訛傳訛,“趙高一家都是宦官”逐漸成為“事實”,唐代以後成了一種固定的説法。
秦史專家馬非百先生曾根據《睡虎地秦墓竹簡》指出,“趙高兄弟皆生隱宮”的“隱宮”,實際上是“隱官”的誤寫。
《張家山漢墓竹簡》出土後,“隱宮”的意義清楚明瞭,即“刑滿人員工作的地方”,同時也用來指稱“刑期已滿的人”。此詞無論如何都與宮刑毫不相干。
除此之外,從句意上看,倘若將“隱宮”註釋為“宮刑”,那“皆生隱宮”的解釋將牽強拗口。相比之下,若註釋為“刑滿人員工作的地方”,則句意清晰,一目瞭然。
由此可見,此説有其合理性,並非標新立異的突兀之説。
除“隱宮”一詞使趙高蒙冤外,最致命的要數後人對“宦”字的誤解了。《史記·李斯列傳》有記載,説趙高是“宦人”,有“宦籍”。
根據新出土的《張家山漢墓竹簡》,“宦”字意為“在宮中內廷任職”,“宦人”就是“任職於宮內之人”,相當於皇帝的親近侍衞。
“宦籍”即“用來登記出入於宮門者的登記冊”。
秦漢時代,被施以宮刑去勢的男人稱為“奄(閹)人”,在宮中任職的閹人被稱為“宦奄(閹)”。
由此可見,趙高是任職於宮中的宦人,即皇帝的近臣,而不是後人所理解的“太監”宦官。
字詞上的誤解,只是趙高蒙冤的源頭,而源遠流長的罵名,則因為歷朝歷代接連不斷的由宦官專權引起的改朝換代、亡國滅祖的禍患。
無論是朝臣抑或百姓,都對宦官的惡劣行徑痛恨不已。在文獻記載的誤讀之下,聯繫史籍中趙高的所作所為,“趙高是宦官”的流言經久不衰,也可謂“情理之中、意料之內”了。
大家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進行討論留言,後台看到會及時回覆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