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玄墓誌》,全稱《魏故南陽張府君墓誌》,清代為避康熙玄燁諱,故一般通稱《張黑女(汝)墓誌》。
此志未詳何時何地出土,志文稱“葬於蒲坂城東原之上”,蒲坂,即今山西永濟市蒲州鎮,故此志出土當在其附近。此志原石已佚,存世僅有原石拓剪裱孤本一冊,正書,12頁,頁4行,行8字,共367字。現藏上海博物館。
《張玄墓誌》駿利疏朗,藴籍典雅,方圓兼備,剛柔相濟,在北魏時期粗獷厚重書風中獨樹一幟,何紹基曾贊之為:“化篆分入楷,遂爾無種不妙,無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
一、《張玄墓誌》的主要內容及相關記載評價
XUESHUFA
《張玄墓誌》志文分三段,第一段追述了張玄先祖的名字和任職情況,第二段敍述了張玄的任職情況,讚美了其高雅出眾的品行,記錄了張玄去世及與其夫人陳氏合葬的時間和地點,第三段為頌詞。
志主張玄,及志文提及的張和、張具、陳進壽,史傳均失載。據墓誌,張玄死於太和十七年(493年),而墓誌刻立於北魏普泰元年(531年),期間相隔38年,當為遷葬時所立。此志刻工精細,筆致穩重,自流傳以來,備受佳評。
《張玄墓誌》最早記錄是由清初僧人成榑所藏,故知至少應是明拓(也有認定為宋拓的,如清代陳介祺跋雲:“此直似宋時氈蠟,明以後無此拓也。”)。
清道光年間何紹基在濟南得剪裱舊拓孤本,十分珍愛,自稱三十多年中,“往返二萬餘里,是本無日不在篋中也。船窗行店寂坐欣賞,所獲多矣。”冊後有清初山東益都諸生王嶼似、王海二跋,又有包世臣、陳介祺及何紹基跋。民國時歸無錫秦文錦(絅孫),後入上海博物館收藏。
清中晚期,碑學大興,在何紹基的推動下,《張玄墓誌》相繼錄入金石學著作,有關的品評文字、翻刻出版、書家學習取法也日漸增多。
王嶼似、王海寫下此志第一條品評。王嶼似評之曰:“此碑不知搨自何時,書家議論皆所不及。其體在八分真書之間,真書之最古無過此者矣。然學此者必須曉其原委,若以後代筆法運之,則有千里之謬。師故工漢隸者,下筆自有水乳之合,但求脱雲八分體勢,斯為善變耳。”
王海曰:“披此幾為神移,支頤盈盈,凝睇矻矻,水仙花香忽隔幕撲鼻,神與古人遇矣。中庭月潔,殿角鍾清,如世外逢異人夜坐。”兩人對《張玄墓誌》的品評極為精彩,王嶼似重“質”,王海重“神”,兩者均談到了此志的“古拙”。
包世臣跋雲:“此帖駿利如《雋修羅》,員(圓)折如《朱君山》,疏朗如《張猛龍》,靜密如《敬顯雋》。”
吳式芬題:“魏晉人書,法帖率傳摹失真,賴碑誌猶存,可想見古人筆法,然如此刻之幽深無際,古雅有餘者,見亦罕矣。”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子斿殘石》有拙厚之形,而氣態濃深,筆頗而駿,殆《張黑女碑》所從出也。”又評“《張黑女碑》如駿馬越澗,偏面驕嘶。”
二、《張玄墓誌》的主要藝術特色及臨習要點
XUESHUFA
《張玄墓誌》書法集雄健、輕靈、秀逸、含蓄為一體,寫刻俱佳,既有北碑俊邁爽朗、體勢寬博,又含南帖温文爾雅、含蓄婉約的特點,是魏碑中較高藝術成就的代表之一。其藝術特色有如下幾點:
1、筆法方圓兼備,點畫乾淨利落,落筆成形,剛柔相濟。此碑用筆中側鋒並施,以中鋒為主,以圓筆為主,以方筆為輔,構成了剛柔並濟、風姿卓約的獨特風格。
同時,字的點畫都顯得勁挺有力,特別是長撇,力貫始終,就像一張拉開的弓,在彎曲中藴寓着彈性和力感。
2、結體多取橫勢,略呈扁形,尤其是長撇、長捺和長橫都特別誇張,撇和捺的組合又拉得很開,更增添了一種飄揚寬綽的情趣。而應順筆勢、隨體賦形的變化,又顯示出極大的靈活性。
此外,此碑結體寬博,留白疏朗,富有隸書意趣,風骨內斂,雅潔高逸,典雅温婉,和穆之風,撲面而來,使人精神舒適。
在臨習此碑時,要注重兩點:
XUESHUFA
1、不要僵硬地描摹點畫。此碑雖方整,但點畫間仍有照應,承前啓後,筆斷意連。一定要弄清點畫間的關係,準確下筆,方能寫出點畫的情致來。更多精彩,請光顧微信公主號“碑刻故事”。
2、不要把字寫和嫵媚甜俗。此碑駿利挺拔,似有爽爽英氣,臨習時須果斷行筆。此外,此碑拙中顯靈,古中透秀,一定要在掌握其外表特徵時,還原它的精神之美。
原拓本今藏上海博物館。《張玄墓誌》即為孤本,其餘拓本只能是重刻本,均未體現原拓神采。今人眼福,可從精印印刷品中得睹拓本全貌。
《張玄墓誌》釋文
XUESHUFA
魏故南陽張府君墓誌。君諱玄,字黑女,南陽白水人也。出自皇帝之苗裔。昔在中葉,作牧周、殷。爰及漢、魏司徒、司空。不因舉燭,便自高明;無假置水,故已清潔。遠祖和,吏部尚書、幷州刺史。祖具,中堅將軍、新平太守。父,蕩寇將軍、蒲坂令。所謂華蓋相暉,容光照世。君稟陰陽之純精,含五行之秀氣。雅性高奇,識量衝遠。解褐中書侍郎,除南陽太守。嚴威既被,其猶草上加風,民之悦化,若魚之樂水。方欲羽翼天朝,抓牙帝室。何圖幽靈無簡,殲此名哲。春秋卅有二,太和十七年,薨於蒲坂城建中鄉孝義裏。妻,河北進壽女。壽為巨祿太守。便是瑰寶相映,瓊①玉參差。俱以普泰元年,歲次辛亥,十月丁酉,朔一日丁酉,葬於蒲坂城東原之上。君臨終清悟,神捎端明,動言成軌,泯然去世。於時兆人同悲,遐方悽(長)泣。故刊石傳光以作誦曰:鬱矣蘭胄,茂乎芳幹。葉映霄衢,根通海翰。傑②氣貫嶽,榮光接漢。德與風翔,澤從雨散。運謝星馳,時流迅速。既凋桐枝,復催良木。三河奄曜,川③塸喪燭。痛感毛羣,悲傷羽族。扃堂無曉,墳宇唯昏。鹹韜④松户,共寢泉門。追風永邁,式銘幽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