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到陳涉起義之後的反秦力量,我們熟知的可能更多的是項羽劉邦,再次就是田榮、田橫等。
其實在河北南部地區有兩個人也是這股力量不可忽視的重要代表人物——張耳、陳餘。
張耳是魏國人,年少時是信陵君的門客,潛逃外黃時娶了二婚的富家女,由此福貴,效仿魏公子招攬士,素有賢名。
陳餘也是大梁人,好儒術,非庸人也。
因緣際會,兩人相識相知,結下深厚的革命友誼。陳餘年少時甚至把張耳當做父親一樣敬重愛戴。
那麼有這樣深情厚誼的兩個人又是如何從刎頸之交走到手刃對方的呢?他們之間的緣起緣滅又有着哪些愛恨糾葛呢?下面我們就來細細觀之。
“相愛”
秦國滅了魏國數年之後,重金購求二人。張耳和陳餘喬裝打扮、變更名姓攜手逃匿河南,給一個里巷看大門來維持生計。
里巷小吏的心情可能常常不佳,總愛隨便找個過錯鞭笞陳餘。
有一次,陳餘實在不願忍受,想要起身反抗,卻被張耳一把按住,任小吏打罵。
他不心疼陳餘嗎?自然不是,他是看在眼裏,痛在心中。可是張耳深知虎落平陽被犬欺的道理,他只能忍着悲痛勸慰陳餘忍辱負重。今見小辱而欲死一吏乎?
陳餘明瞭,於是兩人忍辱負重在早年漫長的困頓歲月裏互相扶持,情意漸濃。
共同搞事業
陳涉大澤鄉起義反秦,聽説此事的兩個人馬上收拾細軟跑路,投奔陳涉。
陳涉一心自立為王,張耳陳餘勸不過來,就採取迂迴戰術,復説陳王,願請奇兵北略趙地。
於是他們二人被任命為左右校尉,武臣為將軍,是他們的老大。他們一行打打收收、加上投降的,一路還算順利。
到了邯鄲,張耳陳餘聽聞陳涉昏了頭後一系列操作,有點鬧心。又想起來他們倆如今的境遇也全是拜陳涉所賜,怨恨之下勸他們的老大武臣反了。
二人一番義正言辭的分析,讓武臣深以為然,還升了他倆的官。以陳餘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
兩人通力經營河北,日子雖然艱難,但有兄弟在身旁,相互扶持,每天過得也算充滿希望。
誤會
秦國大將章邯帶兵攻打邯鄲,張耳和趙王歇躲到鉅鹿城被王離包圍。
當時陳餘收了常山軍,大概有數萬人,駐紮在鉅鹿的北邊。
章邯的軍隊在鉅鹿南邊,修甬道等保障了王離的後勤需要。張耳食盡兵少,派人向陳餘求助。
在這個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的時刻,陳餘審時度勢、思來想去還是把兄弟之情擱置一邊,張耳不明就裏,有些傷心,便派人質問陳餘。
陳餘向來的人解釋道,自己這些兵敵不過秦的虎狼之師,不是他怕死而是更願意把這些將士用在將來向秦軍討還血債上。
他心有委屈卻無法當面向兄弟訴説衷腸,還是難以狠心拋下張耳,便撥給張耳派來的人一些士兵。
乃使五千人令張黶、陳澤先嚐秦軍,結果呢?至皆沒。
還好,張耳和趙王歇在城裏苦苦支撐之時,等來了援兵,燕、齊、楚等紛紛趕來救助。特別是在項羽將士的努力之下,解了困局。
決裂
張耳出了鉅鹿城,遠遠望着自己的好兄弟陳餘,矗立良久,心痛至極。
狠下心來質問他為何不來救助,而派去的兩個人又在哪裏?
陳餘有些震驚又生氣的解釋,可張耳什麼也不想聽,怎麼也不願相信。
張耳一心認為那兩個人已經被殺了,神經質般反覆質問他。
面對這樣的誤會,陳餘倔強的不願再解釋,他帶着恨意道:“想不到你對我的怨恨竟然如此之深。你以為我真的在乎這區區將印嗎?”話畢,解下印綬扔給張耳。
張耳一時錯愕,沒有接。陳餘什麼也沒説,自顧自出去上廁所。這時,張耳的一些門客打起了如意算盤,反覆勸説他接下印綬。心情複雜又糾結的張耳渾渾噩噩之中拿起了將軍印,收了起來。
看到這一幕,站在門外的陳餘徹底絕望了,他恨張耳的不信任,恨張耳就這樣拿走了印綬。
於是他帶着一些親信隨從悄然離去,找到一處世外桃源,大家捕魚維生,再不問天下事。從此二人正式決裂。
相殺
漢元年二月,項羽論功行賞,因為素聞張耳賢,乃分趙立張耳為常山王。
陳餘的門客頗為不服,告訴項羽陳餘、張耳一體有功於趙。
項羽有些介意陳餘當時不從入關,即以南皮旁三縣以封之。就這麼隨隨便便把他打發了。
如此不對等的分配激怒了陳餘,他派夏説找田榮,請求田榮給他點兵,想要迎回趙王歇,趙國願當齊國的屏障和附屬國。
帶着田榮調遣過來的將士,陳餘一路追殺常山王張耳。
張耳無路可逃,只好投靠了漢王劉邦。
漢二年,劉邦想聯合趙國攻打楚軍。陳餘開出的條件是張耳的項上人頭。
劉邦不好意思殺歸順自己的張耳,就找了一個和張耳比較像的頭來欺騙他。
陳餘馬上調兵幫助漢軍,不幸失敗。此時陳餘才意識到自己上了當,於是背叛了劉邦。
兩人積怨甚深,漢三年,韓信與張耳攻趙,擊破趙井陘,斬陳餘泜水上。陳餘最終還是死在了張耳的手裏。
兩年之後,張耳薨。
結語:
張耳和陳餘,相識於微時。一起捱過逃亡時的窮途困境,相互扶持。又一起在河北一帶通力經營合作搞事業。兩人之間的感情毋庸置疑。
因為一個誤會,一個不願意再相信,一個不願再解釋。當陳涉扔給張耳印綬時,或是賭氣也帶着真心。徹底傷到他的不過是張耳的不推辭就悄悄收下。你想要,給你就是,為什麼不能站在我面前説出來呢?
當他憤然離開時,與張耳的情誼便徹底斷送了。
從曾經的刎頸之交到最後協助他人手刃對方,生死之交只是因為誤會卻走向相互仇恨、相互對立、反目成仇。
他們交友不終,相愛相殺的結局實在讓人感慨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