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著名的10大兵法奇書,堪破勝負
大家好,我們的信爺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NO.1 最早的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亦稱《孫子》、《吳孫子兵法》、《孫武兵法》,為春秋末孫武所作,共三卷。孫武,字長卿,齊國人,後歸吳,與伍員助吳攻楚,創下以少勝多的戰例。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捲上: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卷中: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卷下: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餘字。
作者在唯物論戰爭觀基礎上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應用戰爭規律,承認戰爭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採取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
如“知彼知已,百戰不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以逸待勞,以飽待飢”等論斷,成為兩千多年軍事指導思想。《孫子兵法》號稱“兵學聖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書”,公元7世紀傳到日本,18世紀後有法、英、德、捷、俄等文譯本。
NO.2 堪稱《孫子兵法》第二——《孫臏兵法》
《孫臏兵法》亦稱《齊孫子》,為戰國時齊國孫臏所作。孫臏系孫武裔孫,大約與商鞅、孟軻同時。其書原98篇,圖4卷,失傳1000餘年。1972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發現,經整理得11000餘字,30篇。
上篇有: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選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選、殺士、延氣、官一、強兵等15篇;下篇有:十陣、十問、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將義、將德、將敗、將失、雄牝城、五度九奪、積疏、奇正等15篇。
《孫臏兵法》是在《孫子兵法》和《吳子》等兵書的基礎上,對先秦軍事思想有所發展。如“戰勝而強立”、“事備而後動”、“勝不可一”等主張,對後世軍事家影響甚大。
NO.3 戰國時期吳起的着作——《吳子》
戰國吳起(?—前381年)撰,計二卷。吳起是衞國人,曾以曾參為師,善用兵,起初在魯國為官,後赴魏、趙、楚等國,被楚貴族謀殺。吳起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務在強兵。
據傳,《吳子》漢初時尚有48篇,今僅存6篇18條,計3000餘字。6篇是: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尚禮義,明教訓是其書主要內容。《吳子》是研究吳起和戰國曆史的重要資料。
《吳子》,中國古代着名兵書,《武經七書》之一。相傳戰國初期吳起所着,戰國末年即已流傳。《漢書。藝文志》稱“吳起四十八篇”,《隋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均載為一卷。今有《續古逸叢書》影宋本及明、清刊本,存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六篇,分上下兩卷。
《吳子》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份珍貴的遺產,該書所論及的一些軍事理論和方法,對戰國以後的歷代軍事家均有較深的影響,至今仍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NO.4 傳説中姜太公的着作——《六韜》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着,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
此書在《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兵家類中不見着錄,但在“道家”列“《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謀》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儒家類着錄有《國史六》“即今之《六韜》也,蓋言取天下及軍旅之事。字與韜同也。”
傳説《六韜》為西周呂望所撰,計六卷。呂望姓姜,字尚,亦字子牙,籍貫不祥,多謀善斷,長於用兵,他曾助周滅商,封於齊,官至太師,俗稱姜太公。後經研究,認定《六韜》一書乃戰國時人託其名而輯成!“韜”即用兵之謀略,“六韜”為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
《六韜》共60篇2萬餘字。60篇的名字是:
文師、盈虛、國務、大禮、明傳、六守、守土、守國、上賢、舉賢、賞罰、兵道、發啓、文啓、文伐、順啓、三疑、王翼、論將、選將、立將、將威、礪軍、陰符、陰書、軍勢、奇兵、五音、兵徵、農器、軍用、三陣、疾戰、必出、軍略、臨境、動靜、金鼓、絕糧、略地、火戰、虛壘、林戰、突戰、敵強、敵武、烏雲山兵、烏雲澤兵、少眾、分險、分合、武鋒、練士、教戰、均兵、武車士、武騎士、戰車、戰騎、戰步。
凡是先秦軍隊編制、管理、訓練、行軍、佈陣、攻守、戰具、兵器及其軍事理論,幾乎無所不包。以問答形式進行論述,並有夾註,語言生動,説理充分,是一部普及性的古軍事專着。
NO.5 秦國軍事家尉繚的着作——《尉繚子》
戰國尉繚撰,計五卷。尉繚的身世説法不一。一説是秦國大臣,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遊説入秦,受秦王政重用,任為國尉,因此稱尉繚;一説是魏惠王時人,善於軍事韜略。
《尉繚子》5卷22篇:卷一天官、兵談、制談,戰威;卷二攻權、守權、十二陵、武議、將理;卷三原官、治本、戰權、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卷四束伍令、經卒令、勒卒令、將令、踵軍令;卷五兵教、兵令。共4400餘字。
前12篇為政治觀、戰爭觀,後10篇論述軍令和軍制。如“往世不可及,來世不可等待,求已者也”的“求已”政治觀,主張實行“誅暴亂禁不義”的戰爭原則,“權敵審將而後舉兵”的作戰思想等,含樸素的辯證唯物思想。
NO.6 齊威王時期的着作——《司馬法》
《司馬法》是我國古代重要兵書之一。大約成書於戰國初期。據《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記載:“齊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於其中,因號曰《司馬穰苴兵法》。”
漢代對《司馬法》評價很高。武帝時,“置尚武之官,以《司馬兵法》選,位秩比博士”。當時司馬法共有150篇,今留存僅5篇: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
春秋時司馬穰苴撰,計三卷。穰苴姓田,齊景公時尊為大司馬而改氏。《司馬法》為齊威王時諸臣追輯而成,稱為《司馬兵法》。
該書原有155篇,今存5篇3000餘字。5篇為: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其言大抵據道、依德、本仁、組義,糅合儒、道兩家思想,闡述戰爭目的在於安民止戰,並以夏、商、週三代議例設天子統帥軍隊、軍隊內部制訂爵位階級、嚴肅軍紀、善於用眾。《司馬法》主講軍事理論。
NO.7 唐代着名的兵書——《太白陰經》
《太白陰經》的全稱是《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唐代李筌所撰。共10卷。全書分為人謀、雜儀、戰攻具、預備、陣圖、祭文、捷書、藥方、雜佔、雜式10門。這部兵書本於君王昌明,國家富強,內外兼修之旨,論次軍事攻守戰取之法,頗含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因素。
全名《神機制敵太白陰經》。中國古代重要兵書。唐代宗時河東節度使都虞侯李筌撰。李裏籍未詳,《集仙傳》道其仕至荊南節度副使、仙州刺史等。全書10卷。現存《墨海金壺》、平津館影宋抄本等。
NO.8 論述實際用兵的問題的兵書——《虎鈐經》
《虎鈐經》為宋代許洞所撰寫,全書20卷,共120篇。它的內容主要是發揮《孫子兵法》和《太白陰經》的觀點。前10卷主要論述實際用兵的問題。
中國宋代着名兵書。北宋吳郡(今江蘇吳縣)人許洞,歷四年於景德元年(1004)撰成,凡20卷,210篇,共論210個問題。許洞曾任雄武軍推官、均州參軍等職。
該書現存明嘉靖刊本及清《四庫全書》等刊刻本。《虎鈐經》以上言人謀,中言地利,下言天時為主旨,兼及風角占候、人馬醫護等內容。許洞認為天、地、人三者的關係應是“先以人,次以地,次以天”(《虎鈐經》,明刊本,下同),重視人(主要是將帥)在戰爭中的作用。
NO.9 戚繼光的着作——《紀效新書》
《紀效新書》是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平倭戰爭期間練兵和治軍經驗的總結。他在《自序)中説:
“數年間,予承乏浙東,乃知孫武之法,綱領精微莫加矣。第於下手詳細節目,則無一及焉。猶禪家所謂上乘之教也,下學者何由以措。於是乃集所練士卒條目,自選*畝民丁以至號令、戰法、行營、武藝、守哨、水戰,間擇其實用有效者,分別教練,先後次第之,各為一卷,以海諸三軍俾習焉。顧苦於繕寫之難也,愛授粹人。客為題曰:《紀效新書》。”
《紀效新書》亦稱《紀效》,是明代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平倭寇時撰寫,共18卷,每篇都各附圖説。卷首有”申請“、”訓練“、”公移“和”或問“,其中”或問“一篇最為重要。
正文分束伍、操令、陣令、諭兵、法禁、比較、行營、操練、出征、長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經、諸器、旌旗、守哨、水兵等18篇。此書注重實踐,注意總結經驗教訓,是研究明代軍事史的必備書。
NO.10 戚繼光練兵時的着作——《練兵實紀》
《練兵實紀》是戚繼光在薊鎮練兵時撰寫。此書正集9卷,附雜集6卷。它和《紀效新書》稱為戚氏兵書姐妹篇。九卷九篇共二百六十四條,具體篇目是:
練伍法第一、練膽氣第二、練耳目第三、練手足第四、練營陣第五(場操)、練營陣第六(行營)、練營陣第七(野營)、練營陣第八(戰約)、練將第九。後附雜集六卷六篇:儲練通論(上下篇)、將官到任寶鑑、登壇口授(李超、胡守仁輯)、軍器解、車步騎營陣解。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