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實驗區將探索縮短學制、高中前完成基礎教育”等“教改措施”相關消息在網上流傳,引發大量關注。今日(10月18日),深圳、成都等多地對此進行闢謠,提醒網友不要輕易採信非官方渠道的信息。隨後,教育部通過官方微博、微信等對各地闢謠信息進行轉發,並稱網傳消息內容不實。
有專家表示,網傳消息有多處漏洞,經不起推敲。公眾關心的“縮短學制”是否靠譜?教育部對該問題如何看待?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都有哪些改革內容?記者邀請相關教育專家進行分析。
1 網傳“縮短學制”,多地教育部門闢謠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部署在上海市、廣東省深圳市、四川省成都市、河北省廊坊市、山西省長治市、江蘇省常州市、浙江省金華市、安徽省銅陵市、福建省三明市、湖北省宜昌市、陝西省西安市高新區、山東省諸城市等12個省市區建立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
而10月17日起,“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擬推行縮短學制等改革”的消息開始通過部分自媒體微信公號發佈並廣泛流傳。網傳“改革”內容共6項,包括實驗區或將實行“縮短學制,改為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四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取消小升初,高中前完成基礎教育”“中考分特色考試”“普及高中,高中分特高、普高、職高”“將目前技校全部下放為職高”“大學改革,三分之一以上大學改為工科或高級藍領大學,專業培養高級技術工人,為工業4.0打基礎”等。
傳言引發大量轉發傳播,甚至引起資本市場關注。10月18日,作為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之一,深圳市率先闢謠稱:“網傳説法均尚無官方依據,教育部及深圳市教育局的官網官微等官方信息發佈渠道均未見相關改革方案。市教育局提醒,類似信息應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官方網站及公眾號發佈為準,對非官方渠道的信息請勿輕易採信。”接着,成都市、金華市、銅陵市、西安市等地均對此進行闢謠。隨後,教育部官方微信公眾號對各地闢謠內容進行轉發。
網傳“縮短學制”等不實消息截圖。
2 專家:謠言存多處漏洞,縮短學制非改革良方
“這些網傳改革主張本身就是矛盾的。既然已經縮短學制變九年義務教育,何來中考,又何來建設特色高中和職高?”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稱,“這個‘改革’主張,連什麼是義務教育也沒有搞清楚。”
他指出,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徵是免費、強制、均衡、義務,實行就近免試入學,把高中納入義務教育就必須做到高中均衡發展,如果高中還分特高、普高、職高,怎麼可能把高中納入義務教育?
另外,熊丙奇稱,為緩解當前家長中存在的“中職恐慌”,有人提出的建議是縮短學制,推遲分流,例如,把學制縮短為10年,高中階段不分流,在高中畢業後再分流。而網傳的“改革主張”是把基礎教育縮短為9年,在初中畢業後繼續分流,“這是加劇焦慮,還是緩解焦慮呢?”
對於大部分人關心的“縮短學制”問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指出,學制是一個國家的學校制度體系,不是某個地方、某個學校、某個人認為需要改變就可以改變的,必須整體系統地來看待。不少人提出縮短學制,大都出於感性認識,缺乏大量實證調查的數據支撐。“學制的設置一定要基於人成長髮展的階段性。當前學制設置的合理性就在於它與大範圍統計基礎上的人的發展階段性比較吻合。”
那麼,縮短學制能不能提升人才培養效率?儲朝暉認為,造成教育和人的成長低效率的因素肯定不是時間因素,而是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無效,再短的時間依然是無效的;教學有效,時間長就能取得更大的成績。
“簡而言之,當下教育問題不在學制。”儲朝暉指出,“六三三”學制世界主流國家都在用,在中國使用也有很長曆史了。實踐證明,這種學制是比較符合兒童個體發展規律的,不能憑着個人的或少數人的感受任意改變對絕大多數人合適的學制體系。
熊丙奇認為,縮短學制不是一劑改革良方,在整體基礎教育存在應試傾向情況下,縮短學制只會增加學生的壓力,而不能減輕社會的教育焦慮,更不能早出人才。此外,對於職業教育的發展,他認為,不解決“職業教育低人一等”的問題,無論是延遲分流,還是職教和普教融合,都難以辦有温度的教育。
教育部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微言教育”截圖。
3 教育部曾多次明確“縮短學制缺乏成熟依據和條件”
“縮短學制”的説法是否合理?實際上,幾年前也曾有多位政協委員提出“關於縮短中小學教育學制的提案”。2016年,教育部在對相關提案的答覆函中明確表示,“目前縮短學制尚缺乏成熟的、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研究成果為依據,缺乏國際上主要國家變革為參照,改革時機還不夠成熟。”
據悉,現行學制是長期實踐形成的。改革開放後,為了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國家進行了學制改革。2001年《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提出,“規範義務教育學制”,“現實行‘五三’學制的地區,2005年基本完成向‘六三’學制過渡”。到本世紀初,我國基礎教育學制逐步過渡到12年,為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2006年重新修訂頒發的《義務教育法》規定,小學6年和初中3年屬法定義務教育階段。
教育部在答覆函中指出,縮短中小學學制事關重大,涉及課程設計、課程標準、教材編寫、與高等教育知識體系銜接、教師編制、人口變動以及勞動用工等多方面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的調整。首先應考慮是否符合少年兒童心理、生理發展規律和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其次是否切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勞動就業需求,是否能夠為廣大家長和社會所接受,需要進行全面的研究準備。
2020年9月,教育部在《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2180號(教育類189號)提案答覆的函》中再次對相關問題給出明確答覆: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和普通高中共12年的課程設置是經過長期實踐、反覆調整後逐步建立的,符合目前國際上普遍做法,基本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基本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目前還不具備縮短學制和將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的條件。”
教育部從三個方面作出具體分析。一是從我國基本國情來看。“我國義務教育普及時間較短,鞏固提高任重道遠。從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佈實施,再到2011年實現全面普及,距今不到10年時間,鞏固普及水平、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任務仍然十分艱鉅。”二是從義務教育本身來看。我國義務教育本身面臨結構調整的巨大壓力,一些地方落實政府舉辦義務教育主體責任還不到位,民辦義務教育佔比偏高,影響了教育公益性。一些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基礎還很薄弱,急需加大投入。三是從地方具體實踐來看。部分地區實行非義務教育階段免費教育已經難以為繼。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明確提出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法,堅持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嚴禁隨意擴大免費教育政策實施範圍。
4 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重點是落實中央文件部署
“我國推進的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當前並沒有縮短學制這一選項。”在熊丙奇看來,在高中還分普高和中職的情況下,把高中納入義務教育,也不現實,免費高中教育與義務高中教育是不同概念。把高中納入義務教育,要麼全部高中都是普高,要麼全部高中都是學術課程與技職課程融合的綜合高中,且均衡發展,否則是不可能納入義務教育的。
教育部官網截圖。
教育部表示,建立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主要目的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重要精神,認真落實中央關於基礎教育重大決策部署,特別是全國教育大會以來,中央印發的關於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等重要文件精神,進一步探索深化綜合改革,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
據教育部,各實驗區都以黨委、政府或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名義專門印發了方案,提出了具體的改革實驗內容和舉措。下一步,教育部將深入實驗區進行調研,指導推動實驗區圍繞高質量發展,特別是“雙減”等重大任務,不斷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並定期組織交流研討,總結凝練實驗成果,進一步推進深化全國各地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根據“成都教育發佈”此前發佈的信息,成都市建設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將聚焦育人方式改革,實施“九大工程”,加強五項管理,推動“五育融合”,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一系列針對基礎教育的改革指導意見。熊丙奇認為,進行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就必須落實這些意見,其中尤為重要的是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學歷等“五唯”問題,形成新的教育觀和人才觀。這是構建良好基礎教育生態的關鍵所在。
文|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蘇蘇